以下是引用菌海一叶在2010-8-6 19:03:54的发言: zzz139杂菌老兄你好 最近好几个帖子谈到传统灭菌理论的问题,我在jph6060版主的“[求助] 灭不净的杂菌 ”一帖中谈到了传统灭菌理论的一些问题,我打字慢,将部分内容转帖过来,当然是不全面的,仅供参考;有时间时再详细解释。 灭菌理论的核心是对数理论,即灭菌时间与灭菌前后的微生物数量比值(即残存率)成正比,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121摄氏度下灭菌前微生物数量是10000000个,灭菌后是10个,需要灭菌时间就是是3*lg(1000000/10)=3*6=18分钟。常规的灭菌理论规定以残存率1/1000000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只要将待灭菌物质微生物灭活到原来的1/1000000就达到了灭菌指标,这一点除了专业资料外,一般资料都不做解释,只是套用结论,在18分钟基础上考虑到安全性的实际需要将121度下的灭菌时间规定为30分钟。杂菌基数相差几百至几万倍是很常见的,以相差1万倍为例枯草芽孢杆菌灭菌时间就从18 分钟延长为30分钟,延长为原来的1.67倍。介质条件,传统的灭菌理论对灭菌灭菌时间的规定是以在水中的微生物为前提的即是以水为介质的;干热灭菌时以空气为介质效果要差得多。 所谓湿热的穿透力有三个层面,一是蒸汽能够实现快速热传导(比如空气与铁板表面的传热系数是10w/m2.k,而蒸汽是500w/m2.k),是一种相对有利于灭菌的介质,二是能够穿透纱布等有空隙物质,三是释放出潜热,为灭菌提供更多的活化能。
老弟啊,食用菌是材料是固体,在灭菌锅内,又是高度不一,松紧不一。它又是多种多样的容器包装后再灭菌,现实中,和这些实在无法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