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yb在2009-11-13 18:29:46的发言:
多少年前,我第一次种出了平菇,用的是玉米芯发酵料袋式栽培。虽然只种了1000袋,但出的似一面墙,手指都插不进去,那产量高的惊人。现在自己很少种了,但到菇农家去,包括我的学生家去很少看到那时的景象了,科学发展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品种?是气候影响?还是原料有了不同?
20多年前,我们种菇很少得病,但现在什么黄菇病,什么枯萎病,什么病毒病,五化八样.是什么造成的?
20多年前吉林省的黑木耳片厚色深,口感极佳。现在片薄色淡,加墨汁染色,加硫酸镁等增重,这是怎么了?
20多年前,虽然市场上平菇销量小,消费者也不太认,但市民们买了还想买,因为口感好,质量优,可现在,平菇片大了,水大了,口感差了,有市民纳闷,怎么现在平菇不好吃了?
20多年前,黄色金针菇一统天下,但现在却被白色金针菇挤出了市场,我怎么总觉的还是那黄色金针菇好吃?
20多年前,我的家乡蛟河市某镇的山上,各种各样的蘑菇很多很多,尤其是榛蘑,套牛车去拉都不夸张,现在怎么越来越少了。
20多年前,初上大学,学校里读书琅琅,学习氛围极佳,那时不会电脑,偶尔看看电视,关注的是新闻,可现在,学生们都上了网吧,玩网络游戏,交异性朋友,什么种菜种地游戏,看电视关注的是超男、超女。这是怎么了?
20多年前,每个大学生都能出口成章,写出一篇好论文来,而现在,吭哧憋肚连写篇试验报告都费劲。这是怎么了?
20多年前,大学老师认真负责每个学生,完不成作业惩罚你。课后辅导你,甚至领你到老师家去补课,分文不取,而现在,老师夹个小包,讲完课就走人,管你学不学会,补课没门,考试不过关,毕业不了,拿点钱保你通过。哎,这又是怎么了?
20多年前,新华书店食用菌方面的书籍很少,好不容易卖到了杨新美教授,黄毅老师,黄年来老师等的专著,如获至宝,读起来是那么脍炙人口,领悟多多,可现在新华书店食用菌方面书籍太多了,看起来索然无味,多数是东拼西凑的杂书,有的还坑人不浅。这又是怎么了?
20多年前,某镇组织食用菌培训班,镇里请专家学者讲课,费用由镇里负担,农民免费听课,而现在国家什么阳光工程培训,什么星火科技人才培训,国家出了不少钱,但农民反而学不到什么知识了,国家的钱那去了?
过去的往事历历在目,至今仍在诸多“过来人”心里,烙下了一丝宛如初恋般的特殊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寻回那时的那份纯真。可事与愿违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伴随着成长的东西,往往像孩提时的天真一样彻底消失;换上了华丽而浅薄的外包装,这根本无助于我们寻回那值得怀念的时代。
就算重来,有几个人愿意重来? 上面的内容我随便说说. 20年前貌似蘑菇很高产,很容易种,可再容易种,我们吃不到又有何意义?尽管现在我们吃的蘑菇也不多,但比以前多的多了.有个帖子说,20年前蘑菇的价格和牛肉一样,经过20年,蘑菇的价格已经降了很多(和粮食对比),所以我们才能吃到这么多的蘑菇.就这一点来讲,就是进步,当然也有退步的一面,比如添加剂的增加.至于说到20年前的大学生,20年前,又有多少人能成为大学生呢?反正,我感觉我可能成不了,如果是以前,我又要回家种地去了,正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才能在论坛前自由的说话,20年前有这个途径吗? 个人观点,人性没变,以前的人和现在的人一样,只是社会进步了,当然进步的同时,不然失去一些东西,但这是规律,一味怀旧是没有用的. 另外,您说的20年前蘑菇产量高,倒是可以研究研究,但首先要用客观的方式去证明,而不是去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