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采菇丫头

“金池”易菇论剑第三十六期:脱毒菌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826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9 23:40:54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菌物学大全》裘维蕃院士主编,还有梁老师的导师余永年当副主编,1998年出版,第7编第9章用了近17页(不含引用文献目录)来描述食用菌病毒及其危害。描述了双孢菇病毒,香菇病毒,平菇病毒,草菇病毒。病毒是存在的,染了病毒,往往会有危害。对食用菌病毒和脱毒了解不多,象前面网友说的,切割尖端培养确实是借鉴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估计会有一些。但是,我们知道检测病毒首先要知道病毒是什么样子,那么脱毒的检测只能是检测已经知道的病毒有没有或者再进一步,从外观表型看还会不会发病,培养对比出发菌株是否有优势。不知道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病毒的序列是否测定了,如果不知道,估计也只能通过类似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来进行脱毒。从对爱滋病病毒之类病毒的积累研究可以了解,要抑制病毒的传播,需要对整合酶起抑制作用,在侵染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某些跨膜蛋白起抑制作用,以及危害细胞的蛋白酶起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果有这样的药物,尖端脱毒的成功率会更高。但是病毒是会突变的,不同的病毒也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抑制。H7N9其实就是突变了或者是大大不同于原来的病毒,原来的药物就不好用了。从整个社会去去除病毒是做不好的,实验室脱毒花费会更少,更有可能成功。但是,脱毒了,不意味着不会重新染毒,我也不相信目前国内有人会为了食用菌病毒弄个疫苗,有那个条件,做人的,猪的,牛的,更来钱。主要机构应该可以作到部分脱毒,使之更优。但应用过程,如何避免重新染毒,难上加难。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种植基地染毒了,换亲缘性更远的品种,最好是不同的食用菌,更好。如果还是原来的品种,注意留第一代母种,不要自己组织分离后代的当种子,真要这么做,一定要先做出菇实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0 09:32:03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正方的角度客观地说,当前所说的脱毒,这个毒绝不是病毒,最多只是细菌和未萌发的杂菌孢子,所谓脱毒其实不过是菌种提纯而已。利用不同微生物在基质上扩散速度不同而采用挑取尖端菌丝的方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需求不同(营养,PH值等),利用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需求,控制生长条件进行选择性培养,对菌种进行提纯,从这一方面来看是有其实际效果的。致于一小撮言过其实,本来只是提纯硬要说成脱毒,硬说是脱的病毒,明白人骂他们脱的裤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0 11:47: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5-10 11:57 编辑
刀郎 发表于 2013-5-10 09:32
站在正方的角度客观地说,当前所说的脱毒,这个毒绝不是病毒,最多只是细菌和未萌发的杂菌孢子,所谓脱毒其 ...

大大的在理。那么,菌种脱毒应该是应用在来源带毒的分离菌种,而非人工培育的实验室菌种。生产扩繁过程的脱毒仍旧只能是噱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68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0 13:16:52 |显示全部楼层
谈了几天,大家也对这个话题有个各个方面的看法,单就菌种是否可能携带病毒而言,是可能存在的,但是脱毒菌种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科研方面的意义,还是实际生产上的需要就很重要了。从研究的角度讲菌种脱毒不失一个好的课题,但就其实用性到底有多大意义,目前在国内和国际食用菌界仍未得到真正的推广。即使个别企业对外销售脱毒菌种,是真的用正方观点中的酶技术、抗生素抑制还是其他的技术,大家不得而知,如果所谓的脱毒菌种只是建立在菌种复壮基础上,脱毒菌种也就仅仅是噱头而已了。

点评

田鸿  你是正方还是反方嘛?  发表于 2013-5-10 16: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43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0 17:29: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zhentao0816 于 2013-5-10 17:30 编辑

正方:
    对于有的网友说的,“从研究的角度讲菌种脱毒不失一个好的课题,但就其实用性到底有多大意义,目前在国内和国际食用菌界仍未得到真正的推广”,这主要是对脱毒菌种的实用性的质疑。
    我的观点是菌种脱毒具有研究意义,同时也具有实用性。首先明确一点,理论的研究正是为了实践的应用。就像是医学有理论上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我们现在很多的疾病治疗方法都是先经过医学的理论研究,再实践到临床医学,再推广应用到医院。过程虽然缓慢,但我们不能说还在进行的医学研究是没有实用性的。现在对脱毒菌种的理论研究、方法检测、小试中试,都是为了日后的实践应用,对其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13-5-10 23:53:31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一条新闻供大家参考:

北京市首次开展食用菌病毒调查

时间: 2013-05-10 

  千龙网讯 近日,北京市植保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病毒专家首次在京郊平菇上开展病毒的调查取样和检测,旨在了解京郊食用菌生产中病毒病的发生状况。

  病毒在食用菌上一旦发生,除导致子实体畸形、菌柄伸长、菌盖歪斜和提早开伞等生长异常外,还可造成较大的减产。因病毒造成的子实体异常生长与其他因子造成的症状相似,在生产中未对病毒进行过针对性地调查和检测,市植保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病毒专家首次在京郊平菇上开展病毒的调查取样和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1 01:07: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鸿 于 2013-5-11 01:08 编辑
蘑菇人 发表于 2013-5-10 23:53
提供一条新闻供大家参考:

北京市首次开展食用菌病毒调查


蘑菇人转的这条消息说明三个问题:1,今年来,由于不当组分乱编菌号盗用菌种严重,造成生产中病毒的传染面逐渐扩大,其危害日益成为生产中需要受到关注的问题;2,随着分子遗传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用菌病毒的检测、病毒基因组分析等在农业大学相关实验室中逐渐成为相对容易的工作;3.商业菌种脱毒处理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供种单位必须注意而且必须采取措施的工作,尽管目前《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国标没有对菌种带毒作出强制性的规定,但未来也许会这样。所以,病毒检测和脱毒工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目前,国内供种单位尚未有一家明确其菌种已经经过脱毒处理并提供脱毒处理的详细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1 07:19:09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正方,原则上认为食用菌会感染病毒,如果连细菌与病毒都分不清楚的请让出道来.下面照片是去冬我在一个菌种站拍下的实物照片,该菌站原创人是一位优秀的菇农从1996年开始生产销售菌种,高峰期年销售母种数千支,销售原种数万瓶.销售栽培种30万袋,去年用组织分离的18香菇菌种未经出菇试验直接用于生产,共销出母种数百支,原种上千瓶,自己生产栽培种8万余袋,表面看母种,原种阶段没发现异常, ,栽培种阶段发现少量异常,栽培袋发生大量异常.在我见意下迅速追回销出的所有菌种和报废处理掉所有栽培种,并做了相应的理赔后事.该发病状态的栽培种经本人分离未发现细菌感染,因此,我定性为病毒感染.进一步的研究没有中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1 07:36:3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菇人 于 2013-5-11 07:42 编辑

照片................

补充内容 (2013-5-13 12:47):
正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5-11 07:49: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菇人 于 2013-5-11 07:51 编辑

在有光照的环境下病情更为严重,发病症状从表面开始.

补充内容 (2013-5-13 12:48):
正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