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5-27 10:29 编辑
2012年以来,高速发展的我国食用菌工厂化陷入了发展中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市场的持续低迷,效益的低下,令我们匪夷所思的,我们又看到了某省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又在疯狂扩张中,奠基之初就打出了什么做中国食用菌行业老大,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数不清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有多少家在亏损?有多少家进入高产量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寒风正阵阵向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袭来!
不难发现,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阶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高两低”,所谓“三高”,第一高是我国工厂化食用菌产能过剩导致产量处于高位,第二高是食用菌原料成本、用工成本等居高不下。第三高是投入资金的拉大导致高投入现象严重,这“三高”造成了“两低”,第一是目前以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代表的整个行业效益非常低,第二个是我国整个食用菌行业处于低位发展阶段。
那么,该如何看待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亏损?“寒冷”到底还要持续多久?今年以来,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继续面临低价格、高成本的严峻形势,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由于市场低迷,包括食用菌工厂化产业链上的经营者也面临困境。最大原因是下游需求疲软。同时,成本上升影响了效益。食用菌原料成本、用工成本价格居高不下、水电价格不断上涨,让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困境,其实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缩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亏损或微利将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有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仍需一段时间;我国食用菌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还要一段时间;是食用菌产业大洗牌也需假以时日。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自身的产能过剩,是问题的关键。据估算,经过近年的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快速扩张,国内已形成相当大的产能。在市场低迷、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食用菌产量依然大幅增加,以致出现“越亏越产”的怪现象。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必须头脑清醒。如果一味盲目生产盲目扩张,有可能带来整个菌业的灾难。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如何“强身御寒”呢?首先必须结束以量取胜的规模效益阶段。亟待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加快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的转变。几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弊病明显,结构调整收效有限。应该提高集中度。在新一轮竞争中,市场的优胜劣汰将更加明显,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使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走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同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要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把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放在首位,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早日实现全行业盈利。竞争当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更应该去主动转型。所以应该是结合自己的这种能力、结合自己人员的优势、结合当地的市场、基本的条件,进行向其他领域去扩散,当然也可以去向上游拓展,形成一个更长的产业链.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已进入“微利时代”,再像前几年那样一味的“高速发展”是极不科学的。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会遭遇“温水煮青蛙”式的调整,不知不觉间就深陷困境。实际情况看来是“变化得更快”了。目前进入“阶段性的困境”,直接原因是“需求不振”。需求不足导致终端菇价下滑,销售不畅。但上游原料成本、生产成本等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两端挤压”让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痛苦不堪”。 “越亏越产”怪圈仍在继续。市场风险还在积累。往年已形成“惯例”的节后市场的启动,如今明显滞后。接下来的几个月到底怎么样,行业人员现在都看不清楚。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要走出困境不能被动等待市场慢慢转向,不能靠“熬”,而是必须出重拳,需要业内人士拿出智慧与勇气,关注产品升级以便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长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