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东北黑木耳地栽模式、河南泌阳小棚大袋香菇栽培模式、辽宁省地栽香菇模式、双孢菇漳州栽培模式、福建古田银耳栽培模式…………..。食用菌产业发展几十年来,各地涌现出了种种适合本地发展的栽培模式,引领这个产业不断向前推进。
食用菌产业是既简单又复杂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僵硬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模式只会走向绝境。有道是“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关键还是看这些模式如何运用。希望本文能引起菌界同仁的思考。
食用菌各式各样的模式运用不当风险极大,食用菌企业要避免对模式的过度依赖或简单复制
模式化是食用菌界比较常见的现象。最容易被复制的就是模式化的东西。当今食用菌产业向工业化逐步迈进后,模式化愈发明显。可以说,模式化对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以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食用菌领域中,我们看到太多模式化的影子,但盲目的模式化也潜藏着巨大的陷阱。
吉林省某地投资兴建的双孢菇基地、香菇基地菌盲目照搬外省的成功模式而劳民伤财,民怨极大。究其原因,这与其外省赖以成功的模式不无关系。这些成功模式在吉林省之所以受挫或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以模式化的思维来操作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失败也是必然。
我们应该看到,模式化不仅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本能的体现,也是发展的需要。被菌界同仁归纳出来的模式化的东西是最易于学习掌握及应用的。对于各地食用菌成功模式而言,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各要素的最佳组合。然而,物境随迁,这些要素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模式所处的外境也在不断变化。适用性也在逐渐降低,阻力会逐渐上升,导致食用菌产业不得不沿着旧有的路径走下去,从而失去了其他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对手的学习、效仿或复制,原有的竞争环境被破坏,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也会改变模式原来赖以存在的条件。
因此,食用菌行业对某种模式进行完全复制风险很大。曾经何时,我国有些食用菌企业企图仿效欧洲的双孢菇机械化生产模式,拼凑出了所谓的“食用菌巨头企业”,但如今收效甚微,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果说模式可以复制的话,那也只是模式的精髓部分。所以我们引用发达国家或发达省市食用菌成功模式,只要以借鉴和消化吸收的态度而不是囫囵吞枣的态度来对待,就可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风险。避免作茧自缚。
食用菌行业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有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模式。一个适合于本地实际需要,能使产业快速、稳健、高效地向前发展的模式就是好的模式。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