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蘑是李玉院士为离褶伞属Lyohyllum中已成功驯化,并可进行商业化栽培的珍稀种类命名的商品名,主要包括烟色离褶伞,真姬离褶伞(玉蕈离褶伞)、荷叶离褶伞三种,它们同属担子菌门(Basid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 Karst)真菌,分布于欧洲、美洲、日本及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 、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山西 、青海、西藏、甘肃、湖南、广东、河北、新疆等地,是产地居民十分喜爱的食用菌,东亚地区间多有数百年的采食习惯。产菇季节产地常有千人寻觅,百人贩卖的盛况。
来福蘑是离褶伞家族中几个最为珍贵、又很难区分的珍稀食用菌种类。日本称玉蕈离褶伞为ホンシメジ(Honshimeji),荷叶离褶伞为ハタケシメジ(Hatakeshimeji),烟色离褶伞为シャカシメジ(syakashimeji),也曾把人工栽培的斑玉蕈ブナシメジ(Buna-shimeji)误认为是玉蕈离褶伞。这类食用菌的子实体往往丛生、群生在一起,日本又称之为“占地”,日本有一句俗语:“松茸香,占地美”(匂い松茸、味シメジ),赞美来福蘑味道鲜美胜过松茸,日本人把来福蘑定义为橫纲级蘑菇。
在中国来福蘑也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珍肴,更是古时进贡朝廷的珍贵贡品,只不过我国因地域不同,而冠以多种俗名:黑龙江鹤岗地区以“鸡腿蘑”相称,黑龙江伊春、嘉荫、乌伊岭、新青以“块根蘑、鸡腿蘑”为道,黑龙江呼玛、黑河以“毛尖蘑、金沙蘑”作谓,内蒙古呼伦贝尔以“路基蘑、土包蘑、矿地蘑”相呼,辽宁彰武以“宾王菇” 为名,云南多以“一窝鸡、一窝羊、一窝蜂、北风菌、栗窝”相论。名称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了各地对该菌的喜欢程度,还包含了各地对该菇的生长特性、人文历史的诠释。
来福蘑名称上林林总总,形态上又较难区分,分类上长期存在着错误,包括后来公开出版的专著、图书、论文、专利、成果,往往以讹传讹,名称十分混乱。鉴于在分类上的混乱和形态上的相似性,为更好地商业化推动离褶伞种类的栽培,李玉院士建议取属名Lyohyllum谐音“来福蘑”,这个非常中国化,又十分吉祥的中文名,为离褶伞属中珍稀种类商品名。
块根蘑、鸡腿蘑、毛尖蘑、金沙蘑在大兴安岭林区是著名山珍特产,相传是在清朝慈禧太后派人采金后的废弃金矿,并形成较厚腐殖质毛沙风化地带生长的珍贵蘑菇,清香溢人、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尤其是该蘑菇干制后香味更为独特,成为当时达官贵人进贡朝廷的贡品。由于该菌只生长在废弃30年左右,并形成较厚腐殖质已开采过的金矿毛沙风化地带,生长环境特殊,产量少,价格十分昂贵,故有“黄金蘑”之美称,是大小兴安岭地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宾王菇”在辽宁彰武地区也享誉盛名,它生长在牧河源头,四合城域内,宾图郡王居住的辖区,风味独特,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且数量稀少,是过去宾图郡王朝见皇帝必带贡品,价格昂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来福蘑(块根蘑、毛尖蘑、鸡腿蘑、宾王菇等),这类美味健康的菌中珍品,也由过去的特权消费、产地消费、区域消费走向了全国,加之其口感好、香味浓、营养价值高,又是野生山珍,深受消费者青睐,社会需求激增,近年来每公斤价格在500元左右,利益驱动使部分来福蘑产区遭到了掠夺性采集,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野生产量逐年下降,个别传统产区已经绝迹。 烟色离褶伞
荷叶离褶伞
玉蕈离褶伞
人工栽培来福蘑
人工栽培来福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