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食用菌生产,提高食用菌生产力水平,而食用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度依赖于经济发展中食用菌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
但食用菌科技的推广举步维艰,现状不容乐观。笔者根据从事多年食用菌科技推广的经验分析解剖食用菌科技推广难的症结。
一、机构设置存在缺陷,不能满足食用菌技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1、食用菌服务机构设置单一
目前,政府食用菌一般是在县和乡镇农业站设几个站所,甚至没有专人负责。这种机构设置,在农村食用菌种植结构趋向多元化,技术、品种更新周期缩短,生产规模大小悬殊的情况下,已不能满足食用菌技术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2、乡镇农科机构管理制约科普推广
乡镇食用菌推广机构,行政上受乡镇政府领导,人、财、物权均在县职能部门,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造成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从而使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人员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此外,许多乡镇食用菌科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被安排了其它工作,造成食用菌科技人员职能错位,没有时间和精力搞食用菌科技推广工作。
3、食用菌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其推广质量和力度
长期困扰食用菌科技推广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级食用菌科技推广部门和食用菌科技推广人员基本工资都不能保障,科普经费更是无从谈起。
(1)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落后,食用菌科技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残缺不全;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仍靠“一张嘴,两条腿”的原始服务手段。
(2)食用菌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慢。由于经费缺乏,很少组织食用菌科技推广人员到省厅、高等农业院校接受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对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缺乏了解,食用菌科技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4、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严重缺位,无激励政策,待遇无保障
(3)现有食用菌科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多数人员专业不对口,食用菌科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加之多年来人员未得到补充和更新,桥梁和纽带作用难以发挥,难以应付当前品种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样,新品种、新科技层出不穷的局面。
(4)对食用菌科技的推广,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食用菌科技推广人员待遇低微,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农民自身素质影响食用菌科技的推广
1、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食用菌科技的理解和转化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农民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还不到30%,高中以上更少,小学文化水平40%以上,可见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食用菌科技的理解和转化能力相对较差。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食用菌生产劳动强度大,使得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人们戏称为“三八六零”部队,让这些人来推广生产食用菌科技显然有着许多难题和阻力。
2、难以打破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怕担风险,对实用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慢,推广难。
食用菌推广讲座多是随处进行,无固定场所,无固定人员,一方面有些农民把食用菌科技推广当作是政府的事,于是出现了听课不积极,学习不主动,实践不具体,更有甚者说给钱了就应付应付,不给钱就远离一边的怪现象。另一方面食用菌科技推广多是农闲时节食用菌科技推广人员下村组织临时性的讲座,这种形式既无法使食用菌技术完整推行而且令人信服的程度不高,且讲座多枯燥无味,无吸引力,影响农民的听课热情和对食用菌科技的渴望。
四、食用菌科技知识的推广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环境、社会现象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1、菇农对抵御天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没有完整和强有力的食用菌生产的安全性做后盾。加之菇农对技术进修不到位,导致菇农预期收入减少,从而影响了菇农对此项技术的怀疑和抵触。 2、食用菌科普市场管理混乱。一些单位为了获得利润,而不惜聘请所谓食用菌专家走村串巷,忽悠菇农购买其生产设备、菌种、菌需用品和技术,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而菇农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影响了正常的食用菌技术推广。 对目前食用菌科技推广现状进行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目前食用菌科技的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力度不够,在推广过程中还具有许多亟待处理的问题。进一步推进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重心下移,推动食用菌科技进村入户,着力建立多元化食用菌科技服务体系,指导农村食用菌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为食用菌科技创新营造优良环境,对于推进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广大菇农尽快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十分必要。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