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2-18 09:59:12
|显示全部楼层
易菇网讯:“打铁还需自身硬,食用菌产业强大才是国际化的前提。”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2015中国·随县香菇节“中国香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环节上谈到。会上,他作了《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路径与前景》的主旨报告,主要从中国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基础、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路径、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前景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产业强大是国际化的前提
“打铁还需自身硬,食用菌产业强大才是国际化的前提。”李玉院士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他认为,国内食用菌在引进国外设备、公司过程中,需要进行根本上的消化、吸收发展中国特色。同时,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施多品种、多元化、土洋结合的食用菌产业化路径,让中国食用菌“走出去”。
“尽管2000年以来颁布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制定了保证香菇无污染、绿色的香菇栽培技术规范、无公害标准和产品品质术语,但与日趋严格的国外市场标准和准入条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和滞后性。”在谈到食用菌国际标准的问题时,他如是说。但是国际标准也倒逼了国内食用菌产业适应国际标准,做到由“大”而“强”。
李玉院士还谈到了食用菌产业的新常态,指出,新常态应该是市场稳定下的缓慢增长,技术、品种、模式的创新,形态更为高级、分工更为复杂以及结构上更为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才能成为新常态。
资本、文化、品牌输出是国际化路径
对于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路径,李玉院士主要谈到了三点,一是“一路带一路”让中国食用菌产品、文化、技术走出去;其次是进行产业升级;最后是实现品牌国际化。
他讲到,目前“走出去”的理念不仅是食用菌产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将食用菌的产业走出去。据海关统计,我国2013年出口量51.2万吨。干鲜混合,创收26.91亿元,但他表示,这个数字还远远达不到中国食用菌产业“走出去”要求。首先,他表示应该先将食用菌的饮食文化带出国门;其次是要将技术、将企业带出去,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这样才能体现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内涵;另外,食用菌产业需要改变原来的高产能、高能耗、高劳动强度的状态,要将其改造成为现代化的、高技术、高水平,拥有自身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栽培,在这过程中也需要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李玉院士特别提到了食用菌品牌化的发展路径,他指出,优秀的企业不仅仅只关注于卖产品,而应该更加注重于卖品牌、卖标准,让食用菌品牌走出国门。食用菌产业品牌国际化的过程要重视以下几点,重新定义品牌识别、选择国家或地区、接近市场目标、选择品牌结构、选择适合市场的产品、构建全球营销活动。另外,食用菌的品牌化过程还可以走“贴牌+创牌”,逐步放弃贴牌或收购合作品牌以及打造自主品牌的路径。
中国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的前景广阔
据了解,目前有6000多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这将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巨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河南西峡香菇已占到日本香菇市场的近7成,食用菌出口额以48.84亿元成为河南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冠军。数据表明,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广阔市场。
最后,他也分享了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如山东七河利用直接出口菌棒的方式,将香菇卖到国外,并在韩国、日本、美国成立分公司,成功扩大了国际市场。
2015中国·随县香菇节是由中国菌物学会、中国食用菌协会、易菇网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由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湖北省食用菌协会、中共随县县委、随县人民共同承办。香菇节期间,除了中国香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还举行有中国香菇产业组织模式及政策支持研讨会、中国香菇工厂化技术研讨会、随县招商推介会暨香菇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多项主体活动。23个省市600多名参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