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1945
发表于 2013-8-15 22:15:00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4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意你的观点,但这样做也很难,人家求上门了,不好办,所以个体的还是支持一下,企业的就不一定了。
...
有些农户不出大问题是不去找你的,一旦出了大问题,谁遇到也不能解决,他反过来会说你也不过如此。所以这趟浑水还是不趟的好。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5 22:27:32
yx1945 发表于 2013-8-15 2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农户不出大问题是不去找你的,一旦出了大问题,谁遇到也不能解决,他反过来会说你也不过如此。所以这 ...
这样的情况,一般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至于解决只能是后面的,前面的请他另找高明。不过说实话,农民真的弄大问题了,就得趴下,他经济上扛不住,一般也不太会死缠烂打。我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现在他抗得很苦,但要抗就没法和我合作,因为他是和俺们的所长P合作的,我叫他不要抗。
yx1945
发表于 2013-8-15 22:32:44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5 2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样的情况,一般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至于解决只能是后面的,前面的请他另找高明。不过说实话,农民 ...
我会告诉他大概,但我不会去现场的,我会告诉他,等种下批料再找我吧。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6 11:29:21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8-16 11:31 编辑
发菌武功②
第三种办法叫混接,也就是混播了。
这个方法把料和种的距确实拉到了最近,从理论上,说如果每一个菌种活细胞周围裹一毫米厚的原料,那么杂菌还处于孢子状态的话,似乎很难有机会了。当然这是纯粹理论,实际上是没办法这样分布的,但如果每一个菌丝团外面裹1cm厚的原料,这个看来就比较容易实现了,其实也未必。
我从业20多年,看到听到的关于混播的方式,都是快而不重的,也没办法重,道理很简单。
咱们先说固体菌种,菇海的意思是不使用固体种的,但我以为,不能抛开固体种谈液体种。固体菌种的特点是重,因为块状的菌种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活性菌丝(破碎的表面是受伤害的,特别是摩擦过的表面,撕裂的好些,这个也告诉大家,操作接种的技巧以掰开菌种为好,不要捏下一块这样的操作),而且这些菌丝细胞都有很好的营养后盾,所以萌发一方面快,另一方面就强。那么现在我们如果要混播,就不免要破碎,而且相对来说越细就分散性越好,但越细的菌种活性活力损失也越大。这里面要取得一个中间程度很难,因为长得好的菌种破碎需要的力度就越大,破坏也越重,而容易破碎的菌种则本身又不够强。当然人们想到了利用原料的自然颗粒,这样可以较小破碎力度获得较好分散性的粒度。这就是为什么香菇菌种要粗木屑的一个道理,也是粮食颗粒菌种(这里的称呼包括了各种粮食和豆类,当然太大的如蚕豆是没有人用的,太容易糊的也没有人用,因为会失去颗粒性如荞麦大米,太贵的当然也不会有人用)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的道理,不论是用于盖面还是别的层接方式,它都能兼顾重和快两个方面。
不过,这个粮食颗粒菌种也有利有弊,利咱们说过了,再来说弊,那就是过剩营养太多,特别是对于后期管理开放的栽培,粮食颗粒很容易招致鼠害虫害和二次污染。所以尽管粮食颗粒菌种使用越来越普及,也并没有到所有菇种应用的程度,并且用量都有个严格限制,这也就局限了它在混播方面的应用。工厂化栽培是可以规避这一点的,所以工厂化如果采用菇体菌种,则是普遍使用粮食颗粒成分。
如果菇海提到的混播不是面对工厂化,那么它实际上还是可以在低温季节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应用,这种报道很多,网友在菇海的帖子里也提到很多,这个因为环境局限而无法普及。
另一个方面是,固体菌种是一定不够纯洁的,因为在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要透气材料完全不透过杂菌,这个几乎不可能,所以为什么用菌种要剔去表面这一层呢,老化是一个因素,带杂是另一个因素。使用袋装菌种,则选择从下部开始使用,也可以更加有效预防这种杂菌影响。所以菇体菌种做多好都很难100%,最终会固定在0.3-2%之间的一个污染率,应该是属于技术极限了。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7 15:17:15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8-17 15:19 编辑
发菌武功③
现在来谈液体菌种了。
液体菌种的分散性无疑是好的,这一点还无需太多机械作用,当然混匀过程的机械作用损害比较小。此外,在日本的所谓还原型菌种的使用上,说明有液体缓冲机械力作用的情况下,损伤细胞的可能性会大为下降,这个与固体状态的机械粉碎是差异很大的。所以我们讨论液体菌种混播,先且不考虑机械力损伤。
但是,即使没有机械力损伤,液体菌种也是有失其重的一面的。
虽然液体菌种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假设确实按菇海描述的成本优势去考量,使用好的设备并配以好的环境,加强液体菌种自身的保障也是可以的。这里不妨使用狗卖屁的条件作为假设,目前来说,这个应该已经是可能的最好了。
液体种的优势在哪里?在于它很容易分配到需要的位置。所以目前包括茶树菇、白灵菇等一些菌丝生长略慢的菇种,都可以使用液体种达到加速完成发菌的目标。
那么 缺点在哪里?缺点就是液体菌种的萌发能力不强,这个不强如果假以条件时间,当然可以忽略,但条件是什么?条件是不要混入杂菌,尤其是在非接种位,不能混入杂菌,因为杂菌相比之下有萌发速度优势。为什么固体菌种杂菌没有萌发速度优势呢?这涉及了两个方面。
一是营养贮存量,液体菌种完成培养后,残余营养要比较少才好,而且菌丝细胞数量会因为菌丝团(菌球)的大小而存在差异。大团的当然营养储存量会大一些,但与固体菌种比则仍然明显处于劣势,而大团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分散性又差了。发菌前期,菌丝还不能利用新原料营养,靠营养储存量进行扩张,这种差异就非常重要了。
另一个原因是菌丝细胞的营养适应性问题,固体菌种的原料,通常接近栽培原料,而液体培养基则完全是两个类型,以碳源为例,液体培养基碳源基本上是简单糖分,或者糊精,淀粉都基本上没有,这些当然非常速效,所以液体菌种的菌丝增量也非常快,而固体菌种的碳源最好的也是加入的很少糖分(蔗糖,如果加工业糖浆,则有部分葡萄糖),其次是淀粉,更多还是纤维素等高分子营养。培养料和固体菌种的营养一致性,使得固体菌种新菌丝的酶系统非常适合消化新原料,而液体菌丝细胞要利用栽培原料,就有一个酶系统的自我调整适应过程。
基于这两个原因,液体菌种萌发初期是不如固体菌种的,占据优势确保潜在污染被压制的能力是比较差的,也就是我说的快而不重。
液体菌种应用的实际优势,必须在菌丝量、操作和种性方面配合才能得到保证,而它的另一个优势还是因为接入位置比较可靠的深入,因而使得栽培的同步性得以加强。液体菌种接入预先打孔的料包(瓶),实际上也相当于变化的层接,这个与枝条种是一样的。
但液体种如果混播,情况就是另一回事了。
钟宪海
发表于 2013-8-17 23:24:46
混播风险最大,稍不留神就会中奖.损伤的菌就是霉菌的最爱.鄢老师,现在有没有新技术克服混播的缺点?
老平菇
发表于 2013-8-18 11:07:46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6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菌武功②
第三种办法叫混接,也就是混播了。
这个方法把料和种的距确实拉到了最近,从理论上,说 ...
混播对料层通气性要求很高,跟面播相比,有很多萌发点,通常料面萌发很好,料中间一般,底层不萌发。越是菌丝活力差的品种越明显。同时整个料层发热量大,对料的体积有一定要求,整个培养室的通风,降温要求严(还没有考虑杂菌问题)。
混播想要大面积用于生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8 12:26:32
老平菇 发表于 2013-8-18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混播对料层通气性要求很高,跟面播相比,有很多萌发点,通常料面萌发很好,料中间一般,底层不萌发。越是 ...
这个正是我后面要讲的,因为涉及的面很多,只能一步一步讲。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8-18 13:03:39
净化不净
发菌的第一步就是培养过程,当然我们现在实际上还要把接种过程一起说,这次说环境。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用过滤的东西过滤杂菌,虽然看起来棉花塞很紧,但和细菌或孢子相比,那些空隙好比人与公路,很容易就能够过去的,海绵就更不要说,所以,一般培养的条件是因为没有压力,好比公路足够长,而且弯弯曲曲,散步的就不会走到尽头去,这是一般棉塞和海绵隔离杂菌的原理。所以在讲菌袋培养和塑料菌种瓶培养时,我们强调不要捏来捏去,要轻拿轻放,就是防止吸气。灭菌后,不急于从灭菌锅里取出,灭菌锅冷却到压力接近平衡才打开放气阀等动作要求,都是为了防止吸气。吸气就是负压,很容易带过杂菌的。培养室不要有大的空气流动也很重要,特别是制冷时的风,直接吹向瓶口袋口是不合适的。
在制作液体菌种时,是通过多级过滤空气使得杂菌难以进入培养基,这里面是不是绝对的无菌呢? 也不是,只能说机会极少。
但对于冷却和接种空间,所谓的净化室,其无菌水平是不高的,即使是所谓的一万级,这个标准已经非常严格了,每升空气里只有10000个微尘,其中细菌或杂菌孢子哪怕只有1%,也是100个,所以,在里面进行操作仍旧要求速度快,并且置于层流罩之下(这地方相对整个净化室又好些),以保证期间进入打开口子的空气量尽量少。同时,因为使用物理化学结合的方法,净化室的活菌也更少。但即便如此,仍旧不能杜绝污染,只能降低比例。
有人问,为什么净化室不能做到像液体菌种那样的过滤呢?当然可以,不过做液体种的空气流量很小,而做净化操作室的空气流量很大,要是按同样标准做,结果是污染比例可以接近零,但增加的净化成本比污染2%可能要多,而且维护困难。同时液体菌种或者发酵罐是空气单向流动,而净化操作室则需要有人和物料的进出,会带来一定的逆流,所以,净化室开启后连续使用的时间有限,久了,效果就不行。也所以,即使过滤能够做到,实际效果还是不能做到的。(附加一句,狗卖屁还没有液体菌种的洁净度要求高呢。)
传统的接种方式,是让操作在比较净化的环境下快速完成来规避。但如果不使用点接或打孔(变相层接),就没办法快速完成操作,这就是净化条件即使用于混播仍旧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混播需要更加大型的,力度更高的机械,并长时间大流量的接触空气(哪怕是净化空气)。因此带来潜在污染的可能性会极大增加,这个增加是几何级数的。
因此,如果采用混播接种,快是快了,重就不够,唯一的办法是增加菌种数量,并且使用固体菌种,只是 这样一来,成本也就没有节约,而既然不节约,另行研发一套设备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不能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
佳明
发表于 2013-8-18 20:22:58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8-18 20:35 编辑
普及知识,非常有意义。
******************************
让似是而非的牛人无法在论坛忽悠,是极大的好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