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53|回复: 42

转载食用菌工厂化与工业化的文章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7-5 12:16:47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一)( 2005.05.23) 2006-12-17 16:12:20 大中小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国际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1947年,荷兰首先采用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种植双孢蘑菇,由此开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近年来,东欧的波兰等国也在迅猛发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立了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周年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市场原因和管理因素等问题,除了山东九发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放弃。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然而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深入,国内再次掀起了进军食用菌工厂化的投资热。除了台湾一些工厂化生产厂家陆续进入大陆建厂外,国内不少企业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并且先后获得了成功。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如何才能成功建设,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其中有若干重要关系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 1 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质上是现代农业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强势结合,孕育生成的一种复合生产体系。 1.1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依据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它所做的首要工作足在研究和揭示菌物生理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模式并为工业技术配套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食用菌历史最为久远、品种最为丰富、传统技艺最为精湛的国家。我国的菇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创造出非常实用的技术。但是这种大部分依靠口传身授的经验型技艺往往只有感性认识,缺乏理论分析;只有经验判断,缺乏实验数据;只有定性概念,缺乏量化指标。这就会使工业技术在配合过程中把握不定甚至难以人手。因此需要有农业科研人员、实验人员和生产人员一起协作攻关。运用现代的农学理论知识,科学地阐述作为生产对象的菌物生长奥秘,同时总结传统农艺技术精华,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过程模式化,把栽培经验数据化,把农艺要求指标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小小的食用菌生产,涉及到许多农业学科领域的知识综合,如菌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栽培学、气象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反复的生产实践证明,缺乏这样的工作基础,要进行高水平的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建设是难以想象的。 1.2现代工业技术是手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依托现代工业技术的武装,采用移植和嫁接的方式,把众多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帮助其完成从田间到车间、从农艺到工艺的转变。例如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乃至航天技术等大批高新技术成果都可以在食用菌工厂化这个平台上组装应用,一显身手。不仅是单项技术,而且可以是集成技术。工业技术的加盟,给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两大变化:一是先进的环境设施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实现了食用菌栽培的全天候作业、周年化生产、反季节供应,从而使传统生产“靠天吃饭”被动局面成为历史。二是高效的机械装备和作业技术的采用,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大批农民从低效的手工作业方式中解放出来。例如食用菌生产的制种环节,工厂化生产引进了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层流空气过滤净化技术和自动化接种设备,整个生产在完全密闭净化的条件下进行,使菌种污染率降到了最低点。同时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工作环境。农业技术是母本,工业技术是父本,两大产业技术结合的好坏决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成败和水平优劣。双方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农业出题、工业答题,也不是笼统的两种技术叠加,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进、携手发展的关系。农艺人员面对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就要充分了解工厂化生产所特有的标准化、规模化、连续化特点,在建立生产模式中,注重研究和解决一系列新的子课题,如适应大规模集约化栽培的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以克服连作障碍为目标的安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等。工程人员面对的是生产对象的改变,也要切实懂得食用菌的繁殖生长过程绝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物理加工或化学反应,它是一个高级的物质生命运动过程,而我们面对的则是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变化性、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中就要考虑,不仅要满足个体对象,而且要满足群体对象;不仅要符合静态指标,而且要符合动态指标;不仅要考虑单因素影响,而且要考虑多因素的交互影响。选择采用系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相应的高新集成技术,来满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需要。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在工厂化生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努力实践,携手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不少关键的技术环节上都融进了双方的创新思路。 2 自然条件和环境控制 环境设施和控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最为关键的技术。以此形成菌物生长的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它的系统特点对于指导工厂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环境系统既是一个受自然规律制约的人工仿真系统,又是一个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换句话说,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又要十分注意内部小环境的营造。 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曾相继从国外引进各种类型的大型温室,然而却成果寥寥,成功者不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先进的人工环境设施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及具体国情。例如,诞生于荷兰的温带型自控温室,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只能正常运作几个月时间,其它时间则要用很高的能源代价来维持保温。而在南方地区的炎热夏季,它又无法充分降温。因此作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逆境生长的状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候性强,各个地区的环境气候差异性很大,农业工厂化生产不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因地制宜,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设施装备,肯定要吃大亏的。与此相反,从90年代起在我国广东、上海、北京兴建的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大多参照了日本、韩国、台湾的设施系统的经验,由于地域相似、纬度相近,选用设施的适应性较强,因此成功率较高。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比较重视工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光照、温度、雨量、季风、潮汐等因素,对建筑结构、被复材料、环境设备以及控制系统都作了比较周到的设计。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的有利因素,提高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节约人工辅助能的投入,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又注意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有效地消除自然灾害和各种天气变化对菌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雨热同季,往往高温伴随着高湿,对食用菌生产极为不利。而广东和上海的几家工厂化企业在设施装备上都比较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反而在外界不适的条件下取得绝佳的产量。人工实施的环境控制实质上是在有限范围内采用人工技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补充、改善和加强。也就是营造一个内部的小环境、小气候,以改变不利的外界条件影响或者是削弱不良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危害,以期获得系统的最高生产力,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菌物的生态环境极其微妙,在工厂化生产采用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的情况下,怎样使人工设施影响能够均衡照顾每个生物个体,普施甘霖、同此凉热,确实是值得人们大费心思的。要提高工厂化的生产水平就要提高对环境设施的控制水平。这里光靠某项单一技术的发展是无法胜任的。必须采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集成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暖通工程技术、制冷工程技术等彼此协同配合。温、光、水、气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它们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往往呈现一种交互作用。比方,通风同时会引起温度波动和湿度变化。因此过去那种以时间、限值为设定目标的单一因素的开关控制对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已经很不适应。以计算机和软件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使人工环境控制技术进步到复合化的智能型多因素联动控制。其可以周密地考虑各种生长因素的互动关系,选择最佳的控制方案,同时指挥多项控制设备满足系统要求。目前国外又在复合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远程控制、生理监测等更先进的集成技术手段。 3合理投入和高效产出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在种植领域一直是步履蹒跚,无法实现大的跨跃。各地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而引进仿制的各种大型温室、植物工厂等设施项目,目前除了一部分采用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弥补外,绝大多数都是效益不佳或者因亏损而无法继续。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的9条双孢蘑菇自动化生产线,最后只有山东九发硕果仅存。缘何这些现代化的设施项目在中国土地上会发生这种高技术低收益的悖论呢?除了前段分析的设施与环境条件不够符合外,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成本效益障碍,主要表现在:初始投入大。一条双孢蘑菇大型生产线或者一个成规模的金针菇生产厂动辄投入以千万元计。运行费用高。主要是能耗,以金针菇生产为例,在南方8月份菇房平均每平方米的耗电50度左右。单位产出低。我国人工温室的单位面积产出远低于国外,以黄瓜和番茄为例,荷兰平均年产量为40 000kg/667m2。上海为全国水平最高,年产量不过22 000kg/667m2,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荷兰的1/3和1/4。价格无优势,工厂化产品和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价格无法拉开差距。 成本效益实际上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率问题。投入是分母,产出是分子。只有做小分母,做大分子,合理投入和高效产出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乃至整个工厂化农业)的出路问题。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在其工厂化生产项目的建设投产过程中,在控制成本和提高产量上大做文章。 3.1首先是节约建设费用他们算过这样一笔帐,在建设期间每减少100万元投入,就会在经营期间每年增加15万元效益(减少折旧和利息)。具体做法是采用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一方面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也不摒弃常规技术的应用。他们通过分析认为,国外不少同行企业在物流环节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下料、堆垛、装运均采用机器人、机械手、光电识别分拣装置、连绵不断的运输链等,生产效率极高,简直就是无人工厂,这在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国家是合情理的,但如果在国内也照此仿效,那就可能造成物化的劳动成本大大高于活劳动成本的比较劣势,加大投资成本和运作费用。因此,他们没有照搬采用如此昂贵的设施系统,而是选用适用技术,以成本低廉的运输方式和人力配合解决问题。一样达到目的。实践证明企业应从技术需要和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采用高新技术、常规技术和简单技术的组合配套,从而获得最优的性价比。进口关键设备和国内配套结合。天厨菇业在建设初期,没有采取全盘引进的方式,而是选择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其它则采取自行研制和国产化配套方式解决,整个引进设备的金额只占全部项目建设费用的20%,节约了大量资金。 3.2其次是提高产出水平工厂化农业要在科学的指导下,不断克服限制因素,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实现最高的产出效益。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项目原定设计能力为月产50t纯白金针菇。实际运作中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的增产措施。例如挖掘时间潜力,把每周6 d生产改为7 d生产。挖掘空间潜力,压缩辅助用地,增加菇房面积,并且在反复试验可行的基础上提高每间菇房的承载力。使生产投入提高了14%。挖掘种源潜力,采用优质高产品种。挖掘栽培潜力,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通过一系列措施,月产水平从50t、60t、70t,一直提高到90t以上。2003年全年产量突破一千吨大关,比原定的设计纲领提高了三分之二。效益大幅度提高,每亩土地年产达到150 000kg鲜菇,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达到30万元,实现了土地资源贡献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生物转化率高的“四高”,每年效益增长大于产量增长。该厂的实践证明,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率办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可以走出一条高产出、高收益、高回报的发展路子的。 4产品打造和市场建设 产品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物化凝结。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产品性态、价值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符合市场需求。也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刘 遐(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201203)(待续) 评论(0)┆引用┆阅读(122)┆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文章评论点击用户昵称前面的图标,打开用户名片,发现更多精彩!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7-5 15:24:37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7-5 12:43:26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二)( 2005.05.24)
2006-12-17 16:18:06
4.1  品种  工厂化生产要取得好的收益,应该注意选择经济效益高的主栽品种。金针菇长期以来都是一统天下的黄色品种。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引进栽培的纯白金针菇品种,菇形健壮、通体纯自、吃口鲜甜,比之传统的黄色品种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占了绝对优势,产品售价比传统黄菇高出2~3倍,因而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把驯化了的新疆天山地区的野生资源品种白灵菇作为工厂化的主栽品种,出口内销供不应求,每kg售价高达到数十元,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应该说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品种还很少,草腐菌品种仅有双孢蘑菇,木腐菌品种则绝大部分是金针菇。对比日本工厂化栽培则有灰树花、杏鲍菇、真姬菇、柳松菇、滑菇、小平菇等十几个品种,市场菇类产品琳琅满目,一年四季不断。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野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工栽培品种最多、栽培方法最富创新的国家,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把各种名贵珍稀品种驯化成为工厂化生产品种,让广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各种“山珍”美味,同时又避免产品趋同,互相撞车,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实践的方向。

4.2品质我国传统化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档次不高,质量不够稳定,价格一直被压得很低。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为限制中国食用菌进口,更是屡屡采用绿箱政策,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设置重重障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严格的标准作业,因而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以及安全卫生方面都具备了很大的优势。许多工厂化生产企业通过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供应渠道,并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测监控,同时建立起无害化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例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在2001年起获得上海市首批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出口美加地区、欧盟地区、大洋洲地区及东南亚市场无障碍。

4.3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产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优秀的品牌会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忠诚度,给企业带来许多竞争优势。以往国内的食用菌产品大多没有品牌或者不重视品牌,尤其外销出口,更是经常被人改头换面,贴上外国的品牌标记,为他人作嫁衣。32/--化产品经营应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工厂化的“天厨一号”纯自金针菇、“丰科”蟹味菇、“天吉龙”白灵菇都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市场价格的领导者,它们往往比其它同类产品的售价更高,因而能够取得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超额利润。

市场是企业价值实现的最终场所。工厂化的高品质、高产出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流通机制和高容量的消费市场,就很难得到高收益的回报,农业革命也将夭折。就现有食用菌流通环节来说,我们的市场发育明显滞后,产销脱节、无序经营、压价竞争的情况俯拾皆是,即使是工厂化高品质产品,大批进入市场,也经常遇见市场反应迟缓,消化不力,好货卖不了好价的情况,出口贸易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更是束缚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产品开发,更要重视市场开发,在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产品价值。

4.4开拓市场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我们要在食用菌的知识普及和消费推广上花大力气。我国13亿人口,2001年人均蔬菜年消费量达到240k,而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只有3kg左右,仅为八十分之一。如果我们在引导消费、扩大宣传上多做一些工作,使食用菌人均年消量增加一倍,中国的食用菌生产就将再掀一个新高潮。近几年来,工厂化的纯白金针菇产品在我国沿海及发达省区的销售量迅猛发展,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黄色品种,这就是和众多工厂化企业的积极宣传、大力促销分不开的。在国际市场方面,我们既要重视传统大宗商品香菇、蘑菇的出口,又要积极发展其它特色菇种的外销;既要巩固传统地区的市场供应,又要注意发掘未来的潜在市场。

4.5改革流通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要成为市场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积极推进市场的网络建设和规范运作。首先要促进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变革。我们现有的市场交易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对手交易方式,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生产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国际上如荷兰、日本、韩国等的农产品市场都普遍采用了市场拍卖的方式,生产者将产品按照质量、标准规定进行分类分级和包装,经检验合格后进入拍卖大厅。购买者按照规则进行竞价,出高价者获得产品,市场内部系统自动结帐和配发产品。拍卖市场交易效率很高,一方面实现了生产者和购买者直接会面,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又以严格的标准引导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拍卖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充分自由竞争,形成合理价格,有助于保护农民。合理真实的价格信号又有助于调节市场供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促进诚信机制的建立,着重在质量保证、交货履约和货款结算上加强管理,联合客户一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遵守职业道德,恪守承诺,取信公众,共同推动市场诚信交易文明风气的形成,因而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

5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一种现代化的集约经营,它不同于小生产的粗放经营,企业不单要注重设备、技术等物化形态的硬件配置,而且要注重管理、方法等智能形态的软件建设。软硬兼施,刚柔相济,两者不可或缺。

    工厂化生产的硬件是指构成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系统主体框架的物质基础。我国现有的十几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由于多数是采用仿造国外现成模式,引进关键设备。因此在硬件技术上起点都不算低,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上食用菌工厂化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例如液体菌种技术的应用。液体菌种具有繁种快、成本低、发菌短、出菇整齐的特点,但是投入大、技术掌握难度较高,国内虽有不少报导,但真正投入规模生产并不多。而目前日本韩国企业却应用得比较普遍。大口径瓶栽技术的应用。国内目前基本采用850~1 000CC、φ58~φ65口径的栽培瓶,而日本、韩国已普遍采用1100~1 400CC、φ75~φ82口径的栽培瓶。金针菇单瓶克重可以达到300g左右,标志着其栽培技术又上一个台阶。高效率设备的应用。近几年来在食用菌工艺装备上不断更新,例如装瓶机从4 000瓶/小时提高到12 000瓶/小时,接种机也从4头接种发展到了16头接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应该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从自己现有条件出发,不断突破创新,形成和保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工厂化生产的软件是指支持和监控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系统运行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控制方式等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要注意建厂的同时抓建制,逐步形成一套既吸取大工业严密组织、严格管理精华,又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管理模式。而且在创建初期,首为重要的是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7-5 12:44:37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阶段抓产品标准化。建立产品的企业标准,包括从菌种、原材料一直到产品包装出厂、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制定保证产品达到标准的三套文件.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卫生防疫制度。企业标准要坚持高起点,不仅以国内行业标准为基础,而且尽量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第二阶段抓工作标准化。用工作标准化来保证产品标准化。重点是抓培训,抓过程,抓反馈,整个生产环节始终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稳定可靠状态。

  第三阶段抓管理标准化。建立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强调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以超越顾客期望作为管理原则,变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为自主管理模式,变产品的事后检验为对危害的源头控制。

硬件设施的决定企业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软件管理决定企业运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硬件软件配合系统才能顺利运转,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工厂化企业要不断上水平,就是依靠两个轮子的推进。

6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配套

    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配套的格局尚未形成,这将会严重制约发展的速度。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肥水不落外人田”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影响,许多企业在发展中追求自成体系,自我循环、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加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以致农业工厂化发展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调整农业生产组织结构人手加以引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至今.食用菌产业已被公众称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得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也十分惊人。

    菌种专业生产。日本的菌种厂是专门化的生产企业。他们向栽培农户提供优质、稳定的菌种,每个菌种瓶上都贴有商标,菌龄可靠、数量准确、规格一致。种性及其适应范围等都有说明书。菌种公司为了适应生产需要,还不断选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新的菌种在投产前,必先经过反复的生产性试验。菌种出售之前要抽样进行出菇试验。制成品的最后阶段,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验。为了确保菌种在生产中的实效,菌种公司还派遣自己的技术人员到各生产单位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并了解菌种在生产中的表现。美国的SYLVAN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十多家蘑菇菌种生产连锁公司。

    培养料专业生产。荷兰的HEVECO培养料公司,建有大型发酵隧道,培养料经过控湿、控气发酵后,将优质培养料或播种好的发菌料供应农户种植。而BVB.EUROVEEN公司则是专门从事蘑菇复土材料制作的公司,从营养配制、加工生产到销售配运都做得尽善尽美。日本的培养料供应也由专业公司承担,从原料来源、配方组合、质量检验、包装规格都有严格要求,使用户感到十分放心。

    栽培专业生产。草腐菌方面,美国的康乃狄克州弗兰克林菇场,1991年双孢蘑菇产量就达到12 300t,复盖了国内几个州的销售供应。木腐菌方面,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厂每天的产量达到30t。拌料、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出菇全程实现自动化,包装车间数十台自动包装机一字排开。产品经过输送线和自动分检装置,源源不断地送出,集装箱卡车实行门对门对接,场面之壮观令人惊叹。

    日本的工厂化农业发展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首先是工业企业的大力介入。据日本通产省调查,1986—1995年10年中,日本工业企业对发展工厂化农业的投资平均每年递增25%,大大超过对其它非主营业务的投资增幅。日本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涉足农业领域,开发农业工厂化系统。在日本通产省的组织协调下,4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并有1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实施商业化的农业生产工厂化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研制一系列可为农产品实现工厂化生产提供全部必要的条件的综合配套设备。日本中央电力公司和其它9家电力公司负责开发工厂化农业的电厂余热利用,以及晚间低谷的电力使用。日本电子机械行业负责研究各种生产设备。日本化工企业研制出各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专用的塑料瓶、袋及包装材料。其中一种用于食用菌保鲜的复合微孔薄膜,具有单向透气功能,能适应自动包装机合缝的两种热融温度,挺括服贴,保鲜性能极好。其次是科研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日本全国有8所大学设有专门的工厂化农业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著名的鸟取大学菌草研究所是一所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单位,该所食用菌专科学校,课程设置比较全面,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也设有食用菌方面的项目研究。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与整个包括技术支持、设备配套、科研服务、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配套体系分不开的。

    随着高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形势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生产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供应链管理的推进下,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配套体系也在发生极剧的变化,从本土采购扩展到国际供应。例如日本、韩国的食用菌工厂的原材料供应,早已从本土改为邻国进口,目前更把目光投射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如玉米芯从印尼进口,米糠、豆粕从泰国进口等。专用设备、农用资材的国际化采购更为显著。一个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市场配置已经形成。

    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配套道路,同时,也将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有着十分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全可以从事农用建筑、环境设施、被复材料、专用设备、农用资材、仪器仪表等方面开发,向工厂化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例如,连云港的国鑫医疗器械公司将用于医疗药用配套的脉动式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移植于食用菌生产,开发出价格性能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大型灭菌釜,受到了国内外行业的欢迎。此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银行保险、中介服务等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工厂化农业的发展。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201203)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17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7-7-7 11:15:43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设施农业,工厂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8-11-26 14:13:04 |显示全部楼层

9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fficeffice" />

我国农业产品产值低、效益不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产品的加工深度不够,转化增值率低。食用菌除了鲜品。就是干品。再不然搞成盐渍品,始终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应该在种植环节的基础上,引入加工环节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通过接长产品链和加宽产品带来实现价值增值。实施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产品的深度开发。食用菌是一个天然的资源宝库,至今人们对它的认知和开发利用还停留在很浅的层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可以在加工环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浅度开发,可以成倍地提高产值。主要开发生产各类食用菌的风味食品,如调理菜肴、腌渍酱料、风味罐头、方便食品、休闲小吃等。如美国一家公司将蘑菇的残次品和下脚料(菇根)开发成素肉排、素肉丸,推荐给快餐店替代汉堡包中的牛肉饼,颇受抵制高脂肪高热量垃圾食品的社会大众欢迎。台湾一些公司采用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将香菇,秀珍菇制成别有风味的休闲小食,很有创意。第二层次中度加工。可以十数倍地提高产值。主要开发生产功能性的疗效食品,如韩国将灵芝、姬松茸、桑黄、香菇等混合加工后制成保健茶很有消费市场。第三层次深度加工,可以数十倍地提高产值。开发生产中成药品,日本常规的10种抗癌药物中有4种是从食用菌中提取的,其中单是云芝多糖每年的销售额达几百亿日币,一支癌症临床施用的香菇多糖针剂,价格贵过黄金。中国作为食用菌的资源大国。又是最早发现真菌的药用作用的国家,应该在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科研投人太少,开发水平不高,实施转化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工厂化企业更应在这方面更有所作为。

资源的综合利用。食用菌工厂生产每天有大量的菌糠废料需要处理,仍然可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韩国的一家公司利用菌糠进行发酵处理使其变成牛的饲料,喂养的牛瘦肉率和出奶率都有很大的提高。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将工厂每天输出的菌糠开发成复合有机肥料,用来种植无公害蔬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现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10人才聚集和人才培养

 事业成败,企业盛衰最关键还是人的因素。食用菌工厂化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造就一支事业心强,业务能力精,敢于攀登现代农业科技高峰的人才队伍。因此,如何“用人”和“育人”是至关重要的。

 食用菌工厂化项目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结合的技术项目,在我国起步开始阶段,人才是稀缺资源。因此应该采取汇集各路英才,集体创业的办法。世无全才.鲜见通才.但专才多有。从各条战线。挑选各类干部,在食用菌工厂化项目的大旗下组成团队形成合力。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真才实学,能真抓实干,出真金白银的。要特别注意选拔任用领军人物和关键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和才干发挥出来,提供各种优越条件吸引他们投身农业现代化的革命。团队也要优化组合,注重不同学科、不同专长人员的交叉配置,考虑高、中、低级别层次的有机组合。既充分给与个人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空间,又十分强调集体团结协同攻关的作用。企业内部要大力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首创的风气,鼓励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要给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环境。容许创新,容许失败。与此同时企业要形成竞争机制,奖励有功者、鼓励勤奋者、鞭策后进者、淘汰无能者。要加大对人才的激励,职工的收入要和绩效挂勾。对经营者和重要骨干人员应在现有实行的薪酬奖励基础上,增加股票期权、知识股权等新方式让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造就四个方面的人才队伍:一是兼具工农领域。既懂技术又精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既有专业知识,又通生产实践,善于开发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熟悉市场,善于经营,拓展业务能力强的销售人才队伍;四是具有工厂化农业基本知识,适应工厂化生产作业,熟练操作的农业技工人才队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的永续经营,需要依靠不断的新生力量成长。因此,培养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职业教育。要对进厂职工进行爱事业、爱企业、爱职业的操守教育;同时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掌握基本的“应知应会”,能够规范操作,独立工作。提供学习机会。在企业中营造鼓励学习的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年终考核等制度,使职工培训工作步人经常化。规范化。积极组织国际国内同业交流,派遣干部外出考察,拓展视野,开阔跟界。鼓励职工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充电。进行实际锻炼。在定向培养的基础上,及时给予青年同志加大工作负荷,压担子锻炼,对工作表现突出而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则及时提拔到各级岗位施展所长.并且定期考核,及时反馈,使他们不断保持奋发上进的追求。掌握复合技能。工程人员要学习农业知识,农艺人员要学习工业知识,技术人员要掌握管理知识,管理人员要了解技术业务,销售人员要熟悉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人员应了解市场销售变化,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包括食用菌生产在内的农业工厂化建设,实质上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的过程。中国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只有农民摆脱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只有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清除城乡社会二元经济的矛盾,才可以说是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这是一场极其迫切而又相当艰苦的攻坚战。而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则是我们选择的一个非常有利的突破口,它的实践成功。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我们实现食用菌强国之梦无疑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只要我们坚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艰苦的攻坚战役。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的国度,必将再次续写现代农业文明的辉煌史诗。

食用菌2005(3)     刘 遐(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201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471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8-11-26 14:23:40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在网上看到这个就把它放到我写的帖上。原来这里还有哦!
    好东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471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8-11-26 14:27: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作者刘 遐(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经过实践后写出的文章,是不一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8-11-26 14:12:27 |显示全部楼层

7企业规模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fficeffice" />

我国现有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大多规模偏小,无论是市场覆盖率和产品影响力都很低。这与我们是世界上第一食用菌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以金针菇栽培为例,日本长野县就拥有一家日产30t,二家日产20t的特大型工厂。韩国大兴菌业公司和台湾戴氏养菌厂日产规模也分别达到了20t。而国内厂家的日产规模平均都是2~3t,个别的有8~10t。因此,做大企业规模,发挥产能优势,是几乎所有厂家不约而同的筹划目标。然而我们在冀盼自己的世界级企业诞生的同时,应该清醒的看到这种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企业将承受更大的资本集中和资源集中的压力,以及容易带来的管理困难和系统僵化。第二,社会将面临着大批按传统方式生产的菇农受到竞争挤压而失去生计。尤其后一个问题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解决发展和稳定相互协调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扶持龙头企业和吸引农民加入结合起来,用供应链管理的组合方式完成工厂化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引领农民富裕的产业化带动。

 工厂加农户的业务外包。供应链管理主张企业在保持自己的核心业务的同时,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专门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比自制更高价值的资源。日本的中部培养所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形式,将培养好的菌种发包给专业农户出菇。然后回购后统一包装组织销售。这种业务外包形式充分发挥了工厂和农户的各自优势。工厂主要承担前期的制种、发菌以及后期的包装运输和市场销售.使农民充分规避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则利用其熟练的栽培经验和闲置场地,使工厂节省了至少50%的厂房设施投入,这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国度里,节约的成本费用是十分可观的。中部培养所每天的日产量达到了20t。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世界级企业,然而它的发展模式更是值得我们仿效的。国内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来实现企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公司加基地的企业扩展。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中上下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收到共赢的效果。山东的九发集团采用建立生产基地的方式来进行企业扩展,他们通过统一提供菌种,统一制作培养料,统一传授栽培技术。并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确定收购保护价和定点收购方式,联合起周边地区十几个县的生产基地,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带动几十万农民的双孢蘑菇生产,不仅使山东地区蘑菇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解决了农民卖菇难的后顾之忧。公司和基地企业共谋发展,共同获益,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合作和利益分配的关系。九发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双孢蘑菇的生产企业,它的发展轨迹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发扬的。

公司和农户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所应该选取的正确方针,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其在市场开拓、生产组织、标准实施、产量控制、产品收购、价格调节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低成本扩张使企业尽快积蓄形成世界级企业的能量。另一方面要逐步引导农民逐步跻身并尽快适应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行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收人水平。

8技术引进和境外设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农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农业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农业资本投向的国际化、农业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以及农业技术转移的国际化的大趋势,将逐步使各国的农业经济链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全球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极好的机遇。中国的农业经济要尽快溶人全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其中的一个链条一个环节。对外开放不仅意味着打开国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更意味着跨出国门,迈开坚实的步伐参与国际经营。

我国大陆地区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要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阶段性的历史跨越,就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是一条捷径。上世纪90年代陆续来大陆投资的几家台湾厂商,带来了具有台湾特点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通过努力经营。大部分都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此外.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企业界也纷纷前来大陆,寻求投资方向,介绍技术,推广产品,使我们不出国门,也能了解更多的国外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的装备器材,这些无疑都是对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极大促进。

世界食用菌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目前,世界食用菌生产和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草腐菌主要是双孢蘑菇的工业化主要生产地和最高技术水平在欧美。木腐菌包括香菇、金针菇等大多数品种工业化的主要生产地和最高技术水平在东亚(日本,中国,韩国)。而其他地区则较为落后甚至是空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剧增,食品结构的变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食用菌产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产品输出的同时,更大胆地考虑技术输出和境外设厂呢?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技术由于兼顾解决了设备的高效率和劳动力就业的矛盾,因而适应性更强。例如非洲的一些国家地区粮食蔬菜缺乏.蛋白质摄人量很低,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当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非常好的产业。不少国家非常有兴趣引进食用菌技术.我们可以积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采用技术的梯度转移帮助其进行发展生产。

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同样具有比较优势。例如北美地区,虽然当地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水平极高,但对大多数木腐菌生产技术掌握却极为有限。不少地方有着极其丰富而又低廉的原料资源,如森林木材废弃料,农作物秸杆等取用几乎可以不计成本。极其丰富而又低廉的能源供应,电费价格甚至低于我们国内水平。此外建材价格也很便宜,而许多食用菌品种都从中国地区进口。市场销售价格一般是中国市场售价的4倍。如能寻找合适地点建厂,可以辐射很大地区的市场供应。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访,寻求投资办厂机会。作为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代表,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应该带头迈出跨国经营的步伐。

     刘 遐(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201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9-1-28 14:40:20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