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4-16 15:13:32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学名:裂褶菌
拉丁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 Fr.[as ′Schizophyllus communis′], Observ.mycol. (Havniae) 1:103(1815)
分类地位:菌物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
子实体形态:子实体小型。菌盖簇生或群生,形式菊花,直径0.5~5cm,白色、灰白色、棕褐色、至灰色,老后灰褐色,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的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至灰白色或褐,质韧,厚1~2mm。菌褶窄,延生,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褶缘分裂开。柄短或无。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长椭圆形,5~5.5×2~2.5μm。
菌落形态:菌丝体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旺盛。
菌丝形态:菌丝粗细不均,直径1.5~7.5μm。
生长环境:在春至秋季生长。木腐生菌,野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
可否食用:可食用。
食用价值:含裂褶菌多糖,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70%~100%。可防治神经衰弱、清肝明目、健胃润肺、抗癌、美容、抗炎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