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27 18:41:07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去做,就要做好,没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就不知道问题出在那儿,出了棚门进入市门,让人品头论足。真是货到街头死,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任何品种在自然环境中都能长成艺术品,你发现了没有,审美!设施是人为干预环境,纠结于用一棚还是冬夏分开,曾设计过全天侯的棚,现在的想法是还有具体当地的气候条件应该正确,不能死搬套用。夏天顶着烈日路过杨树林,竟觉寒凉,杨树没有支杆,密植郁郁, 高耸的枝头把热浪阻挡在千里之外,所以夏秋棚应该高一些,但是要模仿树树间的烟囱效应实施比较麻烦,只能搁浅,是因为防风的结果,夏天的风太大了,强拆几回真是折腾的受不了,77的棚四面通透,上面遮阳,顺应夏秋棚的思路,地面给于高含水量,空气随它去流动,只要阻当上部的热量传进菇棚, 地面水份始终保持高蒸发状态,化解聚集创造人为小气候。菇友们把鸡棚那套模仿过来种菇,理论上是一样的,强制通风让水帘提高蒸发量,降低温度,外界空气含水量高就不太理想,最大的痛楚是天赐的凉爽不能无偿利用。也就是只允许湿帘作为唯一交换通道的弊端所造成的永久密封。 冬春暖棚照般蔬菜棚,上草帘上卷帘机,发酵罐用的哪种致密的无纺布,羡慕奢侈也觉应该,暗合黄老师的使用成本抵过投资成本的硬币理论。覆盖物始终保持干燥,菜农用旧棚膜包裹草帘来解决。蔬菜生长要求温度比平菇高,无投影整日照射,耀眼的阳光给菇面过分润色,条纹品种感觉干巴,这时遮阳就显得愚蠢。一通夹土的砖墙座北朝南,北坡变长抵御春天北移的太阳,南坡变立减少冬日入射角,两膜间的草帘北坡用麦草再加厚,南坡只有春暖后遮盖,一个冬天都是这样静静地呆着不动,空间可以变大些,多容些空气就会多容些热量,双膜透光光线柔和同时允许长时间不通风。纬度往北棚体镶入地下,利用地温好象只是幻想,乞求土层不会再向空间索取仅有的温度,廉价的阳光是唯一的能量来源,即便是散光也有利用价值,菌袋产生生物热是值得庆幸的,基数大可以保持持续出菇减轻春暖爆发压力。 土洞种菇是完全跳出自然环境,只是缺少温差,换气不畅,象平菇这种以展叶为美的菌类,需要大量新鲜空气支持才行,还是让给金针,鸡腿那些以畸形为卖点的菇类更好!建棚实质就是理顺温湿光气的关系,根据气候有意取舍调节矛盾为我所用,用蒸发来含概四要素,理顺关系,建立自己的水气平衡观,也仅是意淫。思想所至粗糙几笔,不可奉为圭臬,就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