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蔬菜,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韭菜以其风味独特,品质鲜嫩,产品多样,食药同源而备受人们欢迎,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蔬菜之一。
韭菜栽培方式分为陆地和保护地栽培,露地韭菜生长季节随时收获青韭,韭菜的品质、风味一般,而保护地栽培的韭菜,一般为反季节栽培,北方数九寒天吃上鲜嫩的韭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那可是奢侈品。如今的保护地韭菜已经常见,一年四季青韭皆可上市。然而,传统的保护地栽培方式生产的白根韭菜已经鲜见,因人工费用的上涨,以及保护地青韭廉价的冲击基本消失。
如今的保护地韭菜,品种多为不休眠的品种,冬季不回根,没有休眠期,可以连续供应市场,但是植株没有营养的储备,产量低、质量差,不培土,无白根。传统白根韭菜的栽培在天津近郊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是面积最大的时期。尤其当时的天津市张贵庄的韭菜,曾经盛极一时。再早时期的保护地是风障、苇把、稻草苫,成本高且极其费工,生产受限,面积极小,产品只能是供少数人吃的奢侈品,据老人讲,解放前的韭菜一捆是四斤半,价值一袋白面。70年代末,农用薄膜的出现,使得保护地韭菜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用工量也大大减少,面积大增。
传统白根韭菜之所以质量好、风味佳,与其栽培方式有关。穴栽,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每亩6000多穴。养一年的植株,收获2-3刀。春夏秋三季,韭菜能露天正常生长的时间里,只“养根”,无论市场价格如何,绝不割上一刀。春夏两季,重点在防病防虫,秋季是韭菜的最佳生长季节,加强肥水,保证韭菜植株长出最大的生物学产量。初冬后,进入休眠期,韭菜地上部所有营养回流根部,这是白根韭菜产量的基础。据测定,回根后的韭菜肉质根,可溶性糖的浓度可达22度,这是青根韭菜远远达不到的。经过短暂的休眠期,就可以加温生产了。经过覆土、扣棚、揭盖草苫、剔土起垄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约60天后,白根韭菜就可达收获标准。经覆土,白根高度可达10厘米以上,根部截面为圆形,筷子头粗细。叶子长度15厘米以上,叶宽1厘米以上,香气浓郁,风味极佳,且因其养分足,因而耐储运,在冷凉湿润的地方可存放7-10天以上。普通的青韭,基本没有养根的要求,任何季节,只要市场价格合适,随时收割,栽培上管理粗放。其青根扁细、浅绿色,叶片细窄,风味欠佳,不可久存。
90年代中后期,青根韭菜大量上市,价格便宜,对白根韭菜造成极大的冲击,加之原来白根韭菜绝大多数生产地为近郊,近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本的传统韭菜产地几乎消失殆尽,原来的菜农变成了市民,老一辈的菜农相继离世,白根韭菜生产技术的传承成了问题。好在近几年的蔬菜高端市场的出现,使白根韭菜的生产有了生存空间,如果能做到优质优价,其生产还是可以恢复的,只是以前寻常百姓常吃的蔬菜恐怕要以奢侈品的身份出现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