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双孢菇论坛

[分享][原创]打破产量“神话”的第一潮双孢菇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27 23:02: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7 11:4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杨教授所说首潮菇产菇多,二、三潮菇就相应少些。祝贺到了24公斤。[em17]
QUOTE:
以下是引用双孢菇论坛在2011-7-6 12:58:20的发言:
第二潮采菇四天,总产已经接近每平方米24公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8 21:16:47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双孢菇论坛在2011-7-6 13:08:53的发言:
这是国内的另一个双孢菇菌株。第一潮采菇2天。菇质稍微差一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214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品种产量还可以,第一潮每平方米近14公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10 19:47:18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双孢菇生产的生产的两个发展方向:(1)立足国内的机械电子发展水平,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成套设备,走中国特色的双孢菇工厂化之路。(2)对现存大量的砖砌标准化菇房进行改造,增强其保温能力,建设集中式草料发酵场,以提高单产。个人观点,请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7-10 19:02:57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祝贺双孢菇论坛兄弟担当重任!
      看到这几年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的进步,由衷地高兴, 易菇网上也看到安广杰、山东富邦菌业、野蘑菇、漳州菇、埃及蘑菇、双孢菇兄弟们的努力与成就,这是一批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我国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希望, 向你们学习。
      今天,我将前3年总结的一篇文章重新发表, 没有改动一个字,肯定有过时的、谬误的东西,毒草还可以肥田,也就让他物尽其用吧!
   
中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The Practice and the Reflection about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ispore  in China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一直关注、从事双孢蘑菇在我国的生产与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我一直从事、重视双孢蘑菇在我国的生产与发展。最近,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山东聊城奥登双孢蘑菇生产厂的技术员与我进行了多次交流,感到有必要写点东西。

     双孢蘑菇是常见食用菌里面蛋白质含量最高、世界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品种;也是西方国家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程度最高的品种。双孢蘑菇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因此也是生态意义最大的食用菌品种,双孢蘑菇栽培是农业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一环。

     正因为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意义大、生态意义大、农村循环经济意义大, 30多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界、学术界几次三番发起双孢蘑菇生产的高潮,包括引进国外工厂化生产设备技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棚生产、菇棚生产。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引进的国外工厂化生产几乎百分之百的赔钱,绝大部分停产倒闭;老百姓大棚生产此起彼落,把国家扶持资金消耗完以后,也就偃旗息鼓,停产了事;现在唯一能坚持、维持生产的就是福建漳州的层架式栽培模式,但也是风雨飘摇、在举步维艰中生存。   

      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双孢蘑菇野生栽培和菌菜轮作的探讨,就是在林地露天栽培,生产原生态野生的双孢蘑菇或在大棚内种菇和种菜轮作生产,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作了一些工作。

    亲历、经历、总结、思考我国双孢蘑菇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感到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必须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一、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肯定是今后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为什么迄今为止,这些引进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工厂大部分都倒闭停产,能正常维持生产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呢!?

问题之一是参与考察、引进、消化国外设备技术的主要是政府官员、行业领导、有大名气的大教授,真正既懂理论又懂技术、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在我国食用菌界本来就凤毛麟角,他们很少有参与引进、消化工作的机会。生产第一线缺乏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是问题之一

问题之二,国外双孢蘑菇高度工厂化、智能化的生产是建立在本国经济活动整体高度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基础上的。我们单独引进其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引进不了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引进不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熟的销售和消费市场,这是问题之二。

问题之三,双孢蘑菇生产技术本身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主要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科技人员与生产工人的结合,技术主要靠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整个生产是属于生产实践的问题,不是属于理论研究的问题。

问题之四:双孢蘑菇生产中菌种是关键,有的工厂为了原汁原味地引进国外的技术,几乎是想把国外的工厂从外到里完全复制进口,连生产种也全靠进口。进口菌种成本很高,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菌种生产工艺是成熟常规的生产,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关键是工厂化生产一定要不断选育、更换菌种,同一个菌种品系在同一个生产车间连续生产几代就会导致产量的严重下降。

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生产肯定是以后发展的方向,但必须结合国情,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同步进行,引进设施和培养技术人员同步进行;提高培养料发酵质量、完善菇房出菇条件和菌种的选育、生产同时发展。

二、大棚栽培
       80年代开始,双孢蘑菇的生产,主要在大江南北的上海、福建、四川、两湖两广地区,南方冬季的气候简易草棚就可以栽培,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南方的农村、农民生产一直可以维持,只是受市场的影响波动较大。到90年代中期开始在黄河两岸的一些省市推广发展大棚生产,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参与,整个发展势头可以说是来势迅猛,但结果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整个产业可以说是政府贴钱挨骂、农民赔钱受累,究其原因:

1、食用菌栽培属于培植业,农民祖祖辈辈从事的是种植与养殖,种菇和种菜、种粮是完成不同的行业,操作技术与农民熟悉的种植业、养殖业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农民短期内很难掌握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技术是掌握了,但大棚内病虫害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回天无力了。

2、没有真正懂技术的技术后盾,大棚生产主要靠政府扶持,政府找技术就是找大牌子,找大人物,牌子是很大,声势是很大。其实,这些大牌子、大人物是干大事的,蘑菇生产是小事、苦事,大人物不干、也不会干,因此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能有效及时解决
3、没有稳定的产量,也就没有稳定的销售体系,也就没有稳定的市场,市场的反哺效应不能很快体现,生产销售形不成良性循环体系。生产一直靠政府输血扶持肯定不是长远之计,最后是不了了之。

可见,大棚生产在我国双孢蘑菇生产中只能是过渡、不可能持久发展,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三、层架式菇棚生产
      这种模式要逐步向中国式工厂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在解决了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向规模化、社会化发展,比如原料发酵、菌种生产、销售加工、技术服务都要发展形成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的产业,形成一个整体的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

四、山洞、窑洞、地下人防设施的生产
      这种模式效果一般较好,但一方面受设施的限制、一方面连年生产也会有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这种模式也会发展、也会存在,但绝不会成为生产的主流模式。
五、林地原生态野生栽培
        林地野生栽培不但不需要固定设施的投资,生产成本低,农民技术操作简单,而且可以产出风味好、口感好、口碑好、营养好的原生态野生产品,这种产品符合市场发展的世界潮流,有巨大市场潜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蘑菇外形、外表与传统的室内栽培的差距大,产品一时没有被市场接受,销售价格与其实际价值脱节,严重影响其生产发展。
       野生栽培肯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一方面要完善技术,更主要的是要宣传原生态野生产品,要完善成熟市场,打造野生蘑菇的大品牌,今后几年内应该发展成一个新的大产业,目前急需政府部门重视支持,大的企业集团参与。
六、大棚内的菌菜轮作
      即半年种菇、半年种菜,当年种菇、翌年种菜的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为种菜提供肥料,又可以克服种菇连作的弊病,这种模式是目前我国大棚种菇的唯一可发展的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双孢蘑菇生产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两化一作,即工厂化、野生化和大棚的菌菜轮作。

 

 梁枝荣港中文大学食用菌栽培以及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生。从1972年起一直从事菌类的研讨、实践。

  010-82471400, 1324179153213663501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万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1-7-10 06:59:30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楼主,在国内,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产量的照片,祝贺你,辛苦的付出,换来满面笑容。按照这几天双孢蘑菇的出厂价计算,你一个栽培袋的产量又可以换回多少人民币?是食用菌行业里是大家所不可想象的数据,又是投入成本的几十倍,很多人认为农业最没有前途,我说是最有前途,民以食为天,只要有品质,在现阶段产品越来越不会过剩。
你培养料不少,发酵料做的很好,泥炭土也调整的很好。这种栽培方式很适合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10 02:28:36 |显示全部楼层
您朋友的那一房的第一潮以及您的这个品种的出菇图上看,有些太密了,将影响到采收蘑菇质量。如果能用CO2控制第一潮密度,让菇产量转移到第二三潮,就更好了。个人之见。
QUOTE:
以下是引用双孢菇论坛在2011-7-8 21:16:47的发言:

这个品种产量还可以,第一潮每平方米近14公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069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1-7-5 17:24:29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菇房首潮菇达到18kg/平米,可喜可贺!

      各位网友好!既然有网友提到我,就做个回应吧!
      国产菇房首潮菇能达到18kg/平米,首先可喜可贺!
      如果首潮菇采摘延续3-5天,不是一天采光床面幼菇,可以达到此产量。不过,总的生物转化率是较恒定的,首潮菇产菇多,二、三潮菇就相应少些。而且,前三潮菇一般占总产量的70-90%,延续1个月左右;再延长出菇2个月,也多产不了多少菇。100kg湿料一般含干物质32-33kg,产鲜菇的量也在这个范围,也就是所谓的100%吧!当然,国外添加营养剂也可以再高5kg左右。
     “埃及蘑菇”建议以真实数据服众,是可以考虑的。建议“双孢菇论坛”将每天采摘蘑菇的数据做成“产菇曲线”,让网友们直观理解高产过程。我根据国内一家蘑菇工厂每天采菇的真实数据,做成三间菇房的产菇比较曲线如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069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1-7-6 14:09:14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埃及蘑菇在2011-7-6 0:11:49的发言:

看了你的照片后,的确感觉这个菇场的单产很高,恭喜!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是用具体的折合美元的数据和美日比较后得出的。

菇场第一潮菇的单产如果远高于一般的水平,可采用杨老师建议的方法晒一晒数据。这既没有泄露商业秘密之嫌,也可以增加帖子的说服力。比如学者发表论文时,都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和描述事实的。

搞技术工作,要重视数据,而不能轻信华丽的辞藻。就好比蘑菇工厂,老板不会轻易相信你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在老板提供的条件下,你能够搞出多少产品,你的产品放在这个技术圈子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水平。

下图是我的菇场,袋式栽培、折合每平米的堆肥量为100-110公斤,也是手工每天采收,第一个菇潮最高也不过12公斤/平米左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0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袋式出菇的效果不错,较适合我国农户仿效。请发几张照片给我,并请告知装料量。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40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1-7-6 15:55:43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埃及蘑菇在2011-7-6 0:11:49的发言:

看了你的照片后,的确感觉这个菇场的单产很高,恭喜!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是用具体的折合美元的数据和美日比较后得出的。

菇场第一潮菇的单产如果远高于一般的水平,可采用杨老师建议的方法晒一晒数据。这既没有泄露商业秘密之嫌,也可以增加帖子的说服力。比如学者发表论文时,都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和描述事实的。

搞技术工作,要重视数据,而不能轻信华丽的辞藻。就好比蘑菇工厂,老板不会轻易相信你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在老板提供的条件下,你能够搞出多少产品,你的产品放在这个技术圈子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水平。

下图是我的菇场,袋式栽培、折合每平米的堆肥量为100-110公斤,也是手工每天采收,第一个菇潮最高也不过12公斤/平米左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0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很棒的爱尔兰袋栽。
这个菌株似乎十分适合袋栽模式,估计能有四潮以上。
如果每平米总收20KG以上,总成本应低于块式栽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