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架的宽与窄
去年我到韩国和日本,看了他们的出菇房,引起很多思考。为什么他门设计的菇房一进门,只有左右两排栽培架(一房二架式),而且高度有高也有矮,为什么国内菇房设计成三架式?中间栽培架宽度都在129-150厘米以上。我想这就是理念上的差异。仔细想想日本,韩国改动菇房的窄度,只为了提高均匀度,也就是提高同步性。促使发育同步,也就是提高库房的周转速率。
简单估算一下,韩国、日本出菇房每一栽培包(瓶)所占有的空间体积大大高于国内一房三架式,也就是说在栽培过程中的通风换气没有国内那么频繁,也就提高了菇房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性,有利于同步性发育。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了。
此外,可以使用简单的微风测定仪测出层架上栽培瓶包周围的风速,可以明显看出数据相差太远,也就是说靠近中间的栽培架会风速几乎等于零,换句话也就是说散热存在着困难。也就是难以将栽培瓶包周围的热量和代谢产物及时地散发走,导致发育不同步现象的发生。所以说一房两架的菇房同步性比较理想。
再说,日本和韩国一房两架制冷机组设置在过道的中间,和有他的道理。他们是采用顶吸风的方式,也就是冷风向两侧走(射程5-6米),我们国内大部分是使用单侧出冷风,商家在产品宣传上说冷风杨程十二米,那仅是忽悠人。实际上看,风是压缩比很大的气体,换句话说也就是压宿比很大,射程能够达到7-8米就很不错了。而国内菇房为了追求最大的容量,设计成12米,由于人为知识误差,导致出菇房内前后栽培架温度误差,导致发育不同步。
为了提高室内冷风均匀度,日本,韩国有的厂家出风口的地方还安装有自动左右摇摆的导流板,也就是为了提高均匀度。
在座大部分企业已经成定局了,我这里提出来,只是说明均匀度和同步性息息相关性。对新建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说设计在前,动手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