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菌袋中明明菌丝生长旺盛,但菌丝满袋后就是迟迟不出菇,有的经过2-3个月仍然不现蕾。其发生的原因是:
① 菌种选择不当,培养料的碳氮比不合理。
② 表层用种量太大,致使菌丝老化形成过厚的菌膜。
③ 菌种厂在一级菌种扩接时,气生菌丝挑的太多,致使二级菌种、三级菌种产生了结块现象,严重影响了子实体的形成。
④ 出菇时温度持续过高或过低。
⑤ 菌丝长满后,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的打开了菌袋,使表面形成了一层干燥的厚菌膜后,菇蕾不能分化。
⑥ 营养生长过旺,菌丝徒长。
⑦ 菌株温型与当地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等。
防治方法:
① 在春末夏初应栽培高温型的平菇品种。如果栽培的是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应将袋的两头扎紧,待秋季温度降低后再开袋出菇,可减少损失。也可以将塑料袋去掉后紧密横排在潮湿阴凉的地方,上面覆盖2厘米左右的一层碎土,盖上草帘,也可以大量出菇。
② 合理调节碳氮比。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是20:1,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碳氮比是30-40:1。如果碳氮比例失调,氮数过多,碳数不足,就会出现营养过盛,形成菌丝徒长现象,严重时菌丝会浓密成团,结成菌皮,推迟出菇,影响产量。麦麸、米糠、豆饼、玉米等含有丰富的氮数,添加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不可盲目添加。如果培养料出现碳氮比失调,应将表皮浓密的菌皮挖去,注射或喷洒“强力催菇王”,同时要加强通风、光照及加大温差刺激,该方法能促使菌袋很快出菇。
③ 一级菌种扩接的次数不能太多。 表面形成后菌膜时,另一个尽快出菇的方法是:用铁丝在菌袋的两头戳洞,再将表面的干菌膜挖掉后,在400公斤25℃以下的水中放入一瓶(200毫升)“强力催菇王”后搅匀,然后将菌袋浸入水中8-12小时,待吸足水分后,再重新排列,给予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并增加空气湿度,会很快出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