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在发菌期常常出现如下异常现象:
1:菌种块不萌发:接种后菌种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
其发生的原因是: 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发生了老化,生活力就很弱了,降低了活性; 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的烫伤;③遇到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以上时,菌种受到高温的伤害。
防治方法: ① 要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30-35天,菌丝活力旺盛。 ② 遇到高温天气,要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要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尽可能的避免高温伤害。 ③ 接种时要防止烫伤菌丝。
2:菌种块能萌发但不吃料:在正常发菌环境下,接种后菌块菌丝萌发良好,色泽绒白,但菌丝就是迟迟不往料内生长。
发生的原因: ① 培养料本身含有抑制菌丝生长的物质,如用木屑栽培金针菇,其中含有松木屑等; ②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 ③ 菇农在拌料时使用了尿素等补充氮源,但量过大,或在培养料中添加了多菌灵等杀菌剂,且添加过量抑制了菌丝的生长; ④ 培养料过细,在菌袋内几乎没有空隙,加上装袋过紧,透气性差,氧含量不足; ⑤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⑥ 培养料PH值偏酸性或偏碱性,菌丝都难以生长; ⑦ 菌种本身质量低劣,生活力衰退,菌丝吃料能力自然就会减弱。
防治方法: ① 使用木屑栽培金针菇时,最好选用陈年阔叶树木屑,不要使用新鲜木屑,同时防止其中含有松木等不适合菌类栽培的木屑; ② 用优质的麸皮或米糠补充氮源,其添加量在高温时不少于20%。在高温时最好不要添加玉米粉。尿素添加量最好不要超过0.1%。如果确需使用杀菌剂拌料时,最好不要使用多菌灵类杀菌剂,可以添加克霉灵等杀菌剂; ③ 在培养料中最好添加一定量的经过粉碎后的玉米芯,有助于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以解决培养料过细、空隙小,氧气不足; ④ 掌握正确的灭菌操作。有条件的菇农,最好采用高压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时,蒸锅要盖严实,不漏气,火力要旺,蒸汽要足,在温度达到100℃时要保持10小时或更长; ⑤ 培养料装袋时,PH值调整在7-8为宜,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⑥ 要掌握好培养料与水的比例,培养料的含水量,黄色金针菇要控制在65%,白色金针菇控制在60%,遇高温时酌减,切勿过湿; ⑦ 购买菌种时要找那些有信用的正规菌种厂购买,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的优质菌种。
3:菌丝发黄萎缩:接种后10-15天,菌丝逐渐发黄、稀疏、萎缩,不能继续往料内生长。
其发生的原因: ① 培养室内温度高,通风不好,袋与袋之间排放过紧密,影响空气流通,料温往外散发困难,菌丝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受到高温伤害; ② 培养料过湿,且装袋时压的过实,透气性不好,菌丝缺氧; ③ 灭菌不彻底,料内嗜热性细菌大量繁殖,争夺营养,抑制了菌丝的生长; ④ 培养室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防治方法: ① 培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为宜,袋与袋之间要略有间距,便于料温散发。遇到高温天气,要做好通风降温; ② 掌握好料水的比例。装袋要做到松紧合适,发现料过湿时,可将菌袋移至强通风处,菌丝长过肩的菌袋可松开绑绳,以通气降湿; ③ 培养料在采用常压灭菌时,在100℃保持10小时以上可防止细菌污染现象的发生;
4: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
其发生的原因: ① 袋内不透气,菌丝缺氧,多见于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 ② 培养室温度过低,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 ① 采用封闭式发菌培养时,当菌丝长入料内3-5厘米时,将袋两头的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刺孔通气补养; ②保持适温培养,室内温度不要低于18℃。
5:菌丝未长满就出菇。
其发生的原因: 栽培时间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
防治方法: 适时栽培,低温栽培时,要加温培养菌丝,使温度维持在18℃以上。具体方法可参见后面讲解的袋内菇的防治。 【本文作者 袁世平 13329888068 工作QQ 9694307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