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人生如梦qqq

关于脱毒菌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2-28 20:50:24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概述

在长期的食用菌研发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即每当一个新品种(菌株)选育成功,应用于生产后,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六年即已“退化”,轻则表现发菌慢、产量低,重则表现为抗性差、发病率高,令人十分头痛。众所周知,作为农业微生物在生产上的应用,食用菌已成为当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而作为农业种植业,选育出一个上好的新品种并非易事,暂不说进行杂交育种,就说应用技术较为简单的引进品种(菌株)后的驯化、选育,严格地说,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全面完成的,期间引进、品比、驯化、选育,选育后的品比、验证、鉴定等一系列的试验工作,每个试验至少需安排3次重复、一般需要4个月以上的生产时间,可见,所谓培育或选育一个品种的复杂过程,一个新品种的出现是多么的不容易。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一则由于各地在对菌种的转接、生产以及保藏或保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严格、不规范操作,使菌种在生产中自身带“毒”;二则由于生产大环境的污染,使得菌种生产、栽培生产均处于相对恶劣的条件下,致使菌株逐渐失去原有特性、生产性状表现下降,甚至发生变异,在此基础上经过简单分离后的菌种,势必“先天不足”,对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解决办法:抑制菌株的“退化”速度,还菌种自身原来的生物学特性,恢复其生产性状。经过对脱毒土豆、脱毒地瓜以及脱毒花卉的生产效果考察,以及方法的类比,根据食用菌菌种的生产规律及其特殊性,设计并进行了“食用菌菌种脱毒”的研究,脱毒菌种经在各处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广泛中试,证明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产业化推广。

二、 菌种脱毒的技术程序

1、 菌种脱毒的设计原理

所谓菌种脱毒,就是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技术、配合对成熟菌丝体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自然生成物的分离技术以及选用不同基质,使接入种有条件进行选择性生长,并经2~4个循环后,使该菌种彻底摆脱原携病毒、病菌,恢复其原本生物特性。根据该定义,研究采用了普通基质→秸秆基质→普通基质→秸秆基质的设计,根据品种的不同,反复2~4次循环,并有意令培养基处于不稳定即所谓富养→贫瘠的交替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往复操作,使菌种在“脱”掉原携病毒、病菌的前提下,自然恢复和产生较强抗性,从而达到脱毒后的菌种具有较原菌种抗逆、抗病等性状更强的生产性状的目的。

2、 菌种脱毒的技术过程

菌种脱毒的操作本身并不复杂,但需花费较长时间,并需严格控制脱毒时机和操作,主要过程及要求如下。

(1) 必须按照“绿色食用菌”的技术要求配制培养基。首先,在进行组织分离及尖端分离时,配制的斜面及平板培养基,应当较常规生产用配方的营养相对贫乏一些,培养基营养相对贫乏,使食用菌菌丝较难发展,但某些病菌也很难发展,但在该种条件下,相对而言,食用菌菌丝较有生长优势,待再次进行分离操作时,利用菌丝尖端远离病菌、病毒的条件,将其“甩”在原基质中而避免重新带入新的培养基质中,从而达到逐步脱毒的目的。

(2) 常温培养,并创造性相对不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利用食用菌的生长优势,达到脱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偏低温度的条件,使食用菌菌丝能够缓慢生长,但某些病毒、病菌无法萌动;但在具体脱毒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菌种的品种特性及实际条件实施操作;比如金针菇菌种的脱毒,由于金针菇属低温菌,其子实体在15℃以上条件时即表现较差,相应某些病菌病毒也易在较低温度时对其形成侵染,故在初次脱毒分离时,应将培养温度调控至25~30℃,转接时再调至15℃以下;第二循环分离脱毒时,继续维持15℃以下的条件,但在转接时则需重新调至25~30℃;第三循环分离脱毒时,仍维持25~30℃,转接后则降至15℃以下条件进行培养;如此经高-低-低-高-高-低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使病菌、病毒难以适应的温度条件,从而达到脱毒之目的。但在一般的菌种脱毒操作中,考虑一般生产者无法对温度实施调控,故可进行常温培养,只要操作认真、细心,并注意观察和取舍,均可实现脱毒目的。

(3) 菌种脱毒采用的是“尖端”脱毒理论,因此,应适时、及时地进行分离操作,否则,一旦超过时限,病菌、病毒便会“跟踪前进”,使脱毒工作前功尽弃。所谓尖端分离技术,即以菌丝体生长的最末梢或子实体的末梢组织为分离物体进行分离操作,其基本根据是:随着生物体内细胞的不断分裂,生物体自身才能不断膨大,即不断生长,其末梢组织属于新生组织的“前沿地带”,理论上认为,该组织与生物体自身携带的病菌、病毒之间的距离较大,故脱毒效果较为理想。一旦某环节无故延长时间,则很难保证脱毒效果。

(4) 脱毒操作需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有停顿、保存等过程。如前所述,菌种脱毒是在分离-再分离的操作中实现的,但其生物体的培养,则是在不同基质(不同级别)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实现的,如培养皿或试管菌种转入菌瓶,由菌瓶再转入培养皿或试管等。该过程应连续操作,期间应安排好工作程序,如果因时间或其他条件无法完成本次操作,或将某级生物体进行冰箱保存时,则难以达到脱毒目的。

3、 脱毒操作规程的注意事项

――安排好紧密的时间程序,环环扣紧。

――安排好脱毒品种的操作季节,尽是使其不在适温季节,或在适温季节里能够有效控(调)温度。

――脱毒操作勿与常规生产相混。

――完成脱毒后即应安排相关试验

三、 菌种脱毒操作实施(以平菇为例)

(一)具体操作

第一循环 ①使用20毫米×200毫米试管及90毫米培养皿,制备PDA改良培养基,每只试管内加入3滴氯霉素、每个培养皿加入6滴,摇匀使之沾附培养基表面。无菌条件下,常规接入待脱毒的菌种。培养:30℃或常温。

②菌丝发至近1/2时,接入二级种。二级种常规制作,配方为:棉籽壳2500克,过磷酸钙50克,石膏粉50克,尿素15克,链霉素1.5克。瓶口应装基料稍满一些,仅留0.5~1厘米即可。培养:25℃×5天-33℃×10天-20℃×3天-25℃×5天。发满后,于4~5℃培养24小时。也可常温培养。

第二循环 ③二级种瓶口出现1厘米见方的原基组织块时,即第二次制备PDA改良培养基,同①。无菌条件下,用刀片将原基表层削掉,换刀片将其纵横各划切4~5刀,使成9~16块的小组织块,每支试管内接入1~2块。接入后培养温度:30℃或常温。

④试管发至近1/2时,挑取菌丝尖端0.2~0.3厘米处菌丝体,第三次接入PDA改良培养基试管及培养皿同①。30℃或常温。

⑤配制二级种:木屑800克,棉籽壳1700克,过磷酸钙50克,石膏粉50克,尿素15克,链霉素1.5克,常规制作。将试管种接入。培养:25℃×5天-30℃×15天-15℃×5天-25℃×5天。发满后,于4~5℃培养24小时。也可常温培养。

第三循环 ⑥瓶口出现1厘米大小原基组织块时,第四次制备PDA木屑改良培养基。配方:土豆150克,木屑50克,棉籽壳30克,葡萄糖15克,琼脂粉13克,水1000毫升。将木屑、棉籽壳加水共煮沸30分钟后,加入土豆再煮沸30分钟,取滤液约1000毫升,加入琼脂粉,加热熔化,最后加入葡萄糖,搅拌熔化后即可分装。采用同③组织分离法接入试管及培养皿。培养:20℃左右×2天-32℃×2天。也可常温培养。

⑦培养第四天,尖端分离法转入试管及培养皿。常规培养。

⑧制备二级种:棉籽壳2500克,石膏粉50克,石灰粉50克,常规制作。将试管种接入瓶内,培养温度同上。

第四循环 ⑨常规制作PDA改良培养基,分装试管及培养皿,参照上述方法对原基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接入。

⑩常规制作PDA改良培养基斜面,将上菌种接入,25℃培养。

最后,将⑩菌种转入二级种(不少于20瓶),进行生长观察。1~2潮产量,作出品比鉴定,然后才能确定该批菌种的脱毒操作是否成功。

(二)技术要点

(1) 接种箱杀菌,宜使用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不可使用烟雾剂之类,以保证操作效果。

(2) 培养基所用原辅材料应严格计量。

(3) 培养温度以严格调控为好。不具备控温条件时,只有常温培养,但应注意适宜的转接时间,并应坚持宁早勿迟的原则。

(4) 每一过程的接种操作前,应仔细观察上一级菌种的生长情况,发现生长态势较差或怀疑的菌种,应作淘汰处理。

培养基制作时间,无论提前或延后,均应控制在1天以内。严格各程序之间的衔接时间。

四、 脱毒菌种的生产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1) 菌种脱毒后,恢复其原有生物学特性,无论在品种推广,还是在菇农的生产中,脱毒菌种将彻底保持品种的“清白”。如过去个别单位在推介品种时大力宣传是“黑蘑菇”,而菇农却种出了“白蘑菇”,这其中排除“人为操作”原因外,与菌种带菌带毒进入生产环节的关系很大,而经脱毒后的菌种,永远不会发生上述事情。

(2) 菌种脱毒后,抗逆性明显增强。包括对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抗性,以及某些人为因素如通风不及时,通风量不足等不良生长条件的抗性等,抗逆性增强的重要标志是:在相对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照样长出好蘑菇(菇农语)”,这是对脱毒菌种的真实写照。

(3) 脱毒菌种的抗病性提高,是受广大菇农朋友喜欢的主要原因。

……

五、 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受条件制约,目前的脱毒品种尚少,亟待扩大品种范围以适应产业化大生产,目前条件下仅能实现对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大宗生产用品种的脱毒,尚无条件对全部菌种实施脱毒处理。

(2) 限于规模等条件,现有菌种脱毒的数量太少,现有规模每批仅能处理脱毒20~100支,个别品种每批仅有10支,根本无法适应大面积生产对菌种的需求。

(3) 欢迎有实力、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开展菌种的脱毒工作。所谓条件,具体是指场地、设施、设备以及资金等,同时亦欢迎有识之士能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3:45:42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3:30:11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

五、 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受条件制约,目前的脱毒品种尚少,亟待扩大品种范围以适应产业化大生产,目前条件下仅能实现对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大宗生产用品种的脱毒,尚无条件对全部菌种实施脱毒处理。

(2) 限于规模等条件,现有菌种脱毒的数量太少,现有规模每批仅能处理脱毒20~100支,个别品种每批仅有10支,根本无法适应大面积生产对菌种的需求。

(3) 欢迎有实力、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开展菌种的脱毒工作。所谓条件,具体是指场地、设施、设备以及资金等,同时亦欢迎有识之士能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楼主我认为这里的说法好像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3:41:36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文吗?有些数据和方法好像还存在问题?如:

试管发至近1/2时,挑取菌丝尖端0.2~0.3厘米处菌丝体
    对吗?


 
每只试管内加入3滴氯霉素、每个培养皿加入6滴     氯霉素是干嘛的?


链霉素1.5克    链霉素有何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3:14:32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但可能还差了一点点。脱毒很难,一般的条件可能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6:21:25 |显示全部楼层
氯霉素和链霉素似乎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病毒到应该没有太大作用,除非对噬菌体,因为宿主死了,噬菌体当然也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29 19:20:30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gg709在2010-12-29 16:21:25的发言:
氯霉素和链霉素似乎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病毒到应该没有太大作用,除非对噬菌体,因为宿主死了,噬菌体当然也危险。

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4 18:42: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发此贴,主要是不要相信那些没有资质的菌种商,乱说脱毒菌种来骗钱,也别自己乱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