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武平县东留乡兰畲村的温先生向本报反映,该乡多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为生,且形成一定规模,菌菇种植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今年东留乡小溪、龙溪、兰畲等六个村近百户的菇农种植的香菇菌棒基本腐烂、霉变,几近绝收,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6月28日,记者就此事深入该乡进行采访。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兰畲村一受害菇农钟三明家中。记者看到,在钟三明家的大厅、走廊、厨房、房间里,到处都堆满了霉变的菌棒(如图)。在钟三明的带领下,记者还来到他家的菇棚,发现这里也是黑压压的一片,高高垒起的菌棒大都腐烂、霉变。钟三明告诉记者,他家种香菇十几年了,碰到如此大面积绝收还是第一次。据了解,钟三明家共有4亩地,两亩种水稻,两亩搭了菇棚种植香菇,今年他家共种植了2.5万袋的香菇,按今年的行情,鲜香菇每公斤可卖6-8元,可收入近10万元。“可现在这些菌棒几乎全部坏死了,光本钱我就花去了3万多元,现在没有了收成,今后的生活可成了问题!”面对坏死的香菇菌棒,钟三明与他的爱人兰德莲悲痛不已。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兰畲村,至少有四五十户人家种植了香菇,其中许多菇农家都发生香菇菌棒坏死的现象,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村民温桂清告诉记者,他家也种植了1.6万袋香菇,也大都坏死。“我的两个孩子在读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出售香菇,现在香菇没了,小孩下半年的学费也就没了着落……”谈起坏死的香菇,温桂清也十分伤心。而据记者了解,发生香菇菌棒坏死现象的在东留乡并不止兰畲村,在小溪、龙溪、大联、苏湖、背寨等村,也发生菇农种植的香菇大面积绝收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香菇如此大面积绝收呢?在兰畲村,一些受害的菇农七嘴八舌地说,造成香菇菌棒坏死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从乡集镇刘某处购买的用来制作菇种的原料石膏粉或麦皮出现了问题。“很可能是石膏粉或麦皮被掺假了,因为往年购买来的石膏粉包装袋上都有商标、厂址、厂名等,且还标有‘食用菌专用’的字样,但今年购买的石膏粉包装袋上却什么都没有。其他一些人到别的地方买的石膏粉和麦皮来制作菌棒的就没出现如此大面积绝收现象。”
面对香菇如此大面积绝收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又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菇农损失、维护菇农利益呢?东留乡党委书记刘演昌告诉记者,当一些菇农反映香菇菌棒发生坏死的现象后,乡里积极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受灾菇农的损失。首先请县食用菌站的专家实地进行调查,并将“有问题”的菌种寄给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所进行化验检验,同时还请县里专门发函请省农业厅邀请食用菌有关专家深入实地进行鉴定、指导,研究补救措施。此外,乡里还专门组织召开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议,要求村干部深入菇农家,指导菇农严格按规定加强田管,尽可能减少损失。据了解,当天,由省农业厅邀请的食用菌专家已深入东留乡受害菇农家,就香菇菌棒发生坏死问题展开调查,但造成香菇菌棒坏死的“罪魁祸首”还待进一步化验鉴定。
当天下午,在东留乡工商所,聚集了十多位来自东留不同村庄的受害菇农代表,他们殷切期盼上级有关部门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早日查出致使香菇菌棒坏死的真正原因,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来源:闽西新闻网 □本报记者 郑秋生 赖容 见习记者 罗姝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