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9|回复: 8

[分享]远程教育盆景制作与养护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1:48 |显示全部楼层
   盆景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又相互借鉴。诗、画常取材于园林、盆景,而园林、盆景的创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因此,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画的影响和启迪,许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而成的。

   
但盆景又不同于诗、画、园林,它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描写事物,歌颂祖国的锦绣山河,它不受空间的限制,画可以利用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峰峦,以表示山岭绵延,而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限制,但其可利用的空间却比盆景大得多。盆景艺术是以盆为纸,以植物山石绘成立体的画,利用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把大干世界浓缩于小盆之中。

   
盆景艺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造型布局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却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原则,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在进行盆景艺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法一而形万”。 

 
盆景造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

第一节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立意庸俗,当然创作不出造型新颖、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来。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兼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俗则俗。”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说,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则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体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那样明显,它是内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赏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才能体味其中之美妙。如当人们看到给一株树干粗短、枝叶茂盛的五针松盆景命名为《有志不在年高》时,就会使人想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英姿勃发的青少年,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从而激发人们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比如当你游览黄山时,看到千姿百态、驰名中外的松树,如迎客松、倒挂松等,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动,于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观再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并根据这一欲望进行立意,然后选材进行创作。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

  
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2:17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当你在国内游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深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风光再现出来,或因看到某种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启发想进行创作,进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盆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笔者创作盆景《中流砥柱》的情况为例,说明盆景创作立意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像和煦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百花争艳,万木葱茏。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看了他们的事迹很受感动,于是我想创作一件盆景来赞颂这些改革能手。那么究竟创作什么样的盆景才能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坚韧不拔、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发挥支柱作用呢?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以《中流砥柱》命题进行创作。

   
接下来,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石料才能表现这些改革能手们的坚强、刚直,在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风貌呢?最后选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虑如果制作一件孤峰独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峦虽然高大,却不合乎命题的要求,因为改革能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所以采用众多峰峦的平远式较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峦能够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吗?我想到中国有几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当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占多数,这些不太高的峰峦不是恰好能表现上述思想内容吗?最后我选定了多峰峦的平远式造型。

在选石构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桥附近的漓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于是我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蓝本进行创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为表现其抗击惊涛骇浪、坚如磐石的气势,我将盆景上的峰峦略向江河上游倾斜,使其造型更为生动有力。

我创作的这件盆景,在1986年北京盆景展览评比中受到观众和行家们的好评,获得一等奖。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种情况是,先有了石料,创作者根据石料的多少、形态、特点等,反复琢磨后再立意,然后动手进行创作。例如,有一块型号较大、体态嶙峋的瘦形松质石料,对其反复观察后感到,如将它锯开反而不美,可扬长避短,设计一件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诗情画意。制作时,根据石料的形态特点,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先把石料外形轮廓加工成孤峰独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峦正面雕琢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宽上窄、时隐时现,通往山巅;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奋力向上攀登的样子。

山水盆景立意的这两种情况,前者可谓“据意选石”,后者可称“因石立意”。两种情况都是在动手之前就有主题思想了,这就是“意在笔先”的具体表现。

  
盆景能美化环境,给予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一般说来,真正美的东西,一方面要符合自然,另一方面要和理想一致,二者缺一不可。盆景所以成为美妙的艺术品,就是因为它能够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为一体。因此,要了解自然花木、山水之美,首先就应该向大自然学习。著名的诗人、画家,他们事业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一件盆景作品从立意到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来的,它是作者生活实践、艺术修养、文学水平和制作技巧等综合的产物。因此,要求盆景创作者“行万里路”,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我们应到人民生活的源泉中去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2:45 |显示全部楼层
   盆景创作者还应从绘画、文学、雕塑、园艺、诗歌中去吸取营养,学习借鉴他人盆景作品的长处。作为一个盆景创作者,既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又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要广积薄发,成竹在胸,头脑中“贮存”有大量的树木形态,胸中有江山万里、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波澜壮阔的大自然景象,然后再进行立意、构思、构图和创作。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立意新颖、神形兼备的盆景作品就会从你手中脱颖而出。第二节扬长避短

在盆景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扬盆景材料的长处,而避其短处。一般来讲,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枝繁叶茂的。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见到素材后,一般不会马上动手修剪,而是首先找出该素材的长处并进行构思,当一个适宜的盆景造型图案考虑成熟时,然后再动手进行锯裁、修剪、蟠扎。充分利用盆景材料原有的优美自然造型,同时把有缺陷的或者多余的部分去掉;如果不能去掉的话,则把优美耐看的部位作为观赏面,把有缺陷或不够美观的部分放在背面。对盆景材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分页]

树木都是由根、干、枝、叶组成的。花果类树木长到一定阶段就会生出花蕾,有的花后形成果实。所以在修剪时要根据各类树木的特点,因材制宜,扬长避短。

  
从野外掘取的树桩,一般只有根、干、枝三部分(因为最适宜掘取的时间是在春季树木发芽前或秋末落叶后)。可观察其哪一部分造型最优美,修剪制作时就突出哪一部分,如根部奇特优美,就可培育成悬根露爪、别有情趣的提根式桩景。在这里根成了主要观赏部位,枝、干、叶退到次要地位。

地柏干长,匍地而生,适宜制成悬崖式桩景。柽柳叶细枝柔,最适合作垂枝式桩景。在这两种桩景中,枝、干、叶成了观赏的主要部位,根退到了次要地位。

  
在进行山水盆景创作时,首先要观察找出石料长处所在,因材施制。如果是刚劲有力的条状斧劈石,可利用其纹理通直瘦长的长处,制作成表现崇山峻岭、石林风光的盆景;如果是一堆不太大的松质石块,因其质软,吸水性好,易于加工,可制成平远式山水盆景,待其峰峦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苔,就会形成一派山青水秀的南国风光;但是,如果你用小块芦管石,制作表现崇山峻岭高远型的山景,那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如果石料是白色海浮石,则可利用其色白、质软和易于加工的特点,制成表现北国冰天雪地风光的《瑞雪兆丰年》的盆景。

第三节统一协调

  
一件盆景佳作,各部分必须统一协调,浑然一体,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树木盆景的主要观赏部位虽然不同,有观叶、观花、观果、观根等区别,但作为一棵树木来讲,根、干、枝、叶、花、果各部分必须协调,否则它就会失去美感。

  
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是分不开的。如树干细长欲作悬崖式盆景,主根应留长些,因为悬崖式树木盆景多用签筒盆,其枝叶大部分伸出盆外,如果根短就难以承受这样大的坠力。如欲作显示开阔旷野的丛林式盆景,主根则要留得短些,并应多留侧根和须根,因为丛林式树木盆景多用浅盆,主根硬而长就难以种植于浅盆之中。

树木盆景的枝干长短粗细必须协调,要有适当的比例,方显统一协调、自然而美观。如果枝条粗似主干,枝片下部小而上部大,这样的桩景会因枝干不协调而失去美感。一般情况下,在制作盆景时,不宜将几个不同品种的树木栽种于同一个盆钵中,因为树木形态、叶片大小等各不相同,难以协调统一。但是,也有按照这样的做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如湖北一位教授,曾把榆、朴、牡荆、水腊、三角枫几种树木栽于同一个椭圆形盆中,用风吹式把它们统一起来,成为一件佳作。这件被命名为《秋思》的盆景作品获第

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见彩色图片)

   
在树木盆景中,除根、干、枝、叶应相互协调外,树木和盆钵的大小、样式、深浅、色泽也要相互协调。无论盆大树小或树大盆小,都会显得不协调,使本来造型优美的树木韵味大减。山水盆景主峰、次峰、配峰的高度,要有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3:06 |显示全部楼层
(1)盆大树小不美(2)树盆大小协调才美定比例。如次峰的高度和主峰相差不多,就显得很不协调。山水盆景中作为主峰、次峰、配峰石料的纹理要一致,如在一件作品中,山石的纹理,既有披麻皱,又有卷云皱,既有竖向纹理,又有横向纹理,就会使人感到这件作品是东拼西凑而成的,没有统一协调、浑然一体之感,这样的作品,当然就没有欣赏价值了。

  
盆景作品中景物的搭配也应该协调。如在表现北方山水的盆景中点缀竹排,这是配件和景物不协调,因为竹排绝大多数用于南方河流,北方极少。又如在表现雪景的山水盆景中种植六月雪、虎刺等小树木,也是不协调的。雪景中的树木可以用枯树枝制作,也可用褐色铁丝经艺术加工而成。

第四节繁中求简

清代画家蒋和在其所著的《学画杂论》中写道:“布置落笔,必须有剪裁,得远近回环映带之致。看画亦须得剪裁法,平画求长是也。”

   
这位画家提出了取景和剪裁关系的问题,指出要得到好的画幅,必须善于剪裁。近年来,在摄影艺术中,也十分强调剪裁技艺的运用,其要点有二:一是取景时对景物的取舍,为了突出主题,要挑选景物中最能够表现主题的角度,这是选景的问题;二是构图的剪裁,这是全面的剪裁,从取势、布置、景物的形象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剪裁。比如一幅山水照片,初看可能很平淡,但如果改变布局的形式,如把横幅裁剪成立幅,或者选取其中的局部景物,就可能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是剪裁的重要性。

   
山水盆景是祖国锦绣山河的艺术再现,而不是像摄影那样,把整个景物按比例地缩小。我国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美不胜收,这些都是盆景创作的素材。但是,盆景创作不需要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景物都表现出来。作者曾在桂林工作多年,常游览“甲天下”的旖旎山水风光。桂林山青水秀确实很美,但并不是每座山、每条河都是那么美。要制作一件表现桂林风光的山水盆景,偌大的桂林,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水,不可能在小小的盆钵中把它们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选取其中最典型的景物作为表现对象,抓住特点,着力刻画,使观赏者从盆景中,看到江水潆回、山峰峻峭、峰峦拔地而起的奇特秀丽的桂林山水。这就是繁中求简。

   
再如耸立于漓江之滨的象鼻山,是桂林著名的风景区。你看它身在江滨,长长的鼻子已伸入漓江之中饮水,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不少人以此为素材创作山水盆景,其中不乏成功之作。他们把象鼻山的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提炼成艺术美的象山,似象非象,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凡游览过象鼻山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桂林象山。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说:“做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树木盆景定型修剪时,有的把枝干的大部分都剪除,仅留较短的一段主干和35根枝条,这就是“繁中求简”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

   
繁中求简所说的简,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不是简单化,也不是越简越好,而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如山水盆景中配峰适当的简,反而能突出主峰。在制作盆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第五节以小见大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大与小只有将两者相对比较,其大小才得以显现,即没有大就显不出小,没有小也就显不出大。以小见大,小是手段,不是目的;小是形式,大是内容,通过小的客体来表现主体的高大。不仅盆景如此,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也都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古人云,“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说的就是以小的画面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在艺术创作上以“咫尺”来达到“千里”的效果。在树木盆景中,经常可以看到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直一斜的造型。一般来说,是以高、大、直的树木为主体,短、小、斜的树木为客体,两者不但在体态上有差别,而且气质、造型等也变化多样,其目的是“以仆衬主”。客体是陪衬,为了突出主体,要注意使“客不欺主”,要“客随主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3:25 |显示全部楼层
 盆景艺术中的小,也不是真正的小,而是“以小见大”;所谓大,也不是简单的大,而是寓大于小。几株小树木,高低错落有序地栽于长方形盆钵中,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森林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盆景艺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远在宋代,画家饶自然就曾经在其所著的《绘宗十二忌》中论述过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大小、远近。他说: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墨则远淡近浓,愈远愈淡。在盆景创作中,亦是近大远小,以小衬大,近处纹理清晰,远处纹理模糊。盆景配件的点缀,也要运用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处配件适当大些,远处配件适当小些,这样方显自然。若在一盆山水盆景中,远近配件一样大,就会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从而失去其艺术魅力。

   
在盆景造型时,在垂直高度和水平面上也应适当安排层次,使之形成高低错瘩;参差不齐的景象,以扩大其意境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对不同层次峰峦作相应的处理,以低矮的山石表现远山,以挺拔险峻的山石作为主峰,近处又配以较小的山石。这样就形成远、近、小的山石,从不同角度去衬托主景,使它更真实、更自然、更优美。

第六节主次分明

   
古人李成在《山水诀》一书中写道:“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这里讲的虽然是山水画创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也是制作山水盆景时要遵循的原则。一件山水盆景中有数峰,必有一峰居主要地位,以其体态、大小占绝对优势。在盆景布局造型时,首先要确定主峰的位置。要突出主峰,就要宾主分明,然后再考虑客山(即起陪衬作用的峰峦),客山高度要低于主峰,气势比较平趋。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画学秘诀》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远山须要低排”,就是讲主峰的气势要高耸;旁边的山头要低一些,并要画成向主峰奔趋的形状,好似向主人(即主峰)行礼;远山要低一些,才能显得距离较远。

   
主峰是山水盆景的主体,是重心所在,主峰造型的优劣,是盆景成败的关键。但配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配置适宜,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但配峰不可突出,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客随主行,不论其形态、大小、色泽都要和主峰相协调。在盆景艺术中,主体靠客体来衬托,客体靠主体提携,二者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中、小型山水盆景中,要避免出现等高的峰峦,应高低参差不齐,错落有序,突出主峰,主次分明,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作用。[分页]

在双干式树木盆景造型时,常用较小的一棵来衬托主景的高大。在丛林式或一本多干式盆景的造型中,也是用较小的一棵(或一枝干)来衬托较大一棵的高大雄伟。这些就是主次分明的构图原则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疏密得当

  
山水盆景造型,峰峦之间应有疏有密,疏密得当。过密而不疏,把盆景塞得满满的,臃肿庞杂,使人有窒息感。画论中有“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的论述;但过疏而不密,则又显得松弛无力,盆中景物之间失去联系。一般一盆山水盆景,由数块山石组成。山石的多少,要根据立意的需要来决定,但应注意不要过于零碎。通常的做法是;主体宜整,客体宜零;高处宜整,低处宜零;密处宜整,疏处宜零。要做到整而不臃,零而不乱。

   
在树木盆景造型时,枝干的去留,枝片之间的距离,也应有疏有密,不能等距离布局,否则会显得呆板。在多株(7株以上)丛林式盆景造型布局时,几棵树木之间的距离应有疏有密。主景组第一高度的树木周围,要适当地密一些,客景组树木要适当疏一些。·

   
我国篆刻艺术著作中有关印章文字的布局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说。一处密,必有一处疏,疏和密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没有密,就显不出疏;没有疏,密就无从说起。密有赖于疏的烘托;疏有赖于密的陪衬。从盆景总体布局来讲,应“有疏有密,疏密得当”;而从局部来讲,又应“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在盆景布局造型时,处理好景物的疏密关系,使峰峦高低错落,江水潆洄环绕,意境自然深远,方能耐人寻味。

在水旱盆景中,主景组树木不但要高,而且应该密,客景组树木不但要小,而且应该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3:44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植物盆景还是山水盆景,主体处都应该密,客体处应该疏。请看下图,这盆连根式树木盆景,为主的树只有一株,客体反而有两株,这就违背了造型疏密布局的原则,所以也缺乏美感。如果让第三株小树生长在主树左侧不远处,使大部分枝叶伸向左侧,这样主景组密。客景组疏,这件盆景就美观多了。

第八节虚实相宜

   
一件好的盆景作品,应虚实相宜,疏密有致。虚实和疏密两者是密切相连的,不能截然分开,过密必实,过疏必虚。,虚实、疏密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景和空白的处理上。过实会产生压抑感,过虚则有空荡无物之嫌。实是景,虚也是景,虚处能引起观赏者的联想。很多初学者的作品实则有余,虚则不足,把盆塞得满满的,使人有窒息感。

    
在树木盆景造型中,处理好枝叶的疏密关系至关重要。过密的枝叶,不但对植株生长不利,还影响对树木枝干的观赏。很多桩景在叶片稀疏时比叶片密集时更为美观。当然,强调疏,也不是越疏越好,而应当是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在树木盆景造型中,枝叶不能平均布局,枝叶既没有疏处也没有密处,这种盆景意境就差。下图这件悬崖式松树盆景就存在这个毛病。在树木盆景造型时不要作这样的布局。

   
山水盆景中的虚实,主要是指水与山石的关系。水为虚,山为实。虚和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山和水在不同类型的盆景中占的比重是各不相同的。如在平远式山水盆景中,水占盆面的比重较大,山石占盆面较小,两者比例一般在3l左右。在深远式山水盆景中,水和山石基本各占盆面的一半左右。在高远式山水盆景中,通常水面占40%左右,山石占盆面60%左右。严格说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盆盆景,就是同一种样式的山水盆景,水和山石所占盆面的比例也不会丝毫不差,因为山水盆景的造型布局是因石而异,据石授形。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要求留有一定的空白,这空白就是虚。但虚处不等于没有任何东西,而是意在笔外。空白能起到调节画面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好的山水盆景是立体的山水画,其构图原理与画是一致的。山水盆景中的虚,不是空白,而是水或山石上的洞。如水面宽广,显得太虚时,可在水面上点缀几只小舟,不但弥补了过虚的不足,而且还给盆景增添了生气和活力。所以,山水盆景的造型以虚实相宜为好。在山水盆景创作中,有人主张“宁虚勿实”,这是否过分强调了虚的作用?过虚会使人感到空荡无物,并不美。

在山水盆景的艺术造型中,对虚实关系的处理要做到:“形断意连”、“迹断势连”,使虚处能给观赏者以无尽遐想的空间。

总之,在盆景艺术造型中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要达到虚中不虚、实中不实、虚实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第九节欲露先藏

   
山水盆景布局造型中,景物要有露有藏,欲露先藏,方显含蓄。含蓄是诗、画、美术、根雕等艺术创作的共同要求。只有含蓄,才能使人产生遐想。在山水盆景中,处理好露与藏的关系,就可展现出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意境。如果只露不藏,一览无遗,观赏者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前人曾有“景越藏则意境越深,越露则意境越浅”之说。因此,盆景中的洞要有曲折,水要有潆洄,山路要时隐时现、蜿蜒而无尽头,山脚线要曲折多变,才合乎有藏有露的原则。

   
在点缀小配件时,·有的将房舍楼台只露一部分,使人猜想山石后面还可能有其他的内容。有一盆名叫《沙漠驼铃》的盆景,其中点缀三只骆驼由远而近走来,靠近次峰的第三只骆驼小些,以表示景物的深远,第三只骆驼只露头颈和驼峰,其余部分被沙丘遮挡住。这就是露与藏在盆景造型中的运用,它让人联想沙丘后面还可能有骆驼。山水盆景通常在峰峦后面种植树木,使树木枝干由悬崖峭壁间伸出来,这比在山峰正面栽种树木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欲露先藏”在盆景树木种植上的具体应用。

   
在树木盆景尤其在丛林式的树木盆景造型时,要巧妙地运用露与藏的手法,使景物更加耐人寻味。想使丛林式盆景表现出有露有藏幽深的意境,光靠多种几棵树木,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做到使树木的枝叶前后错落穿插,枝干相互有所遮挡,几棵树木之间有疏有密,树冠高低不一,富有节奏感,这样有露有藏、欲露先藏的造型布局,才能给人以回味和想象,使盆景的意境更加深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4:04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节静中有动
   
   
盆景是静态之物,但如果匠心独运,造型得法,则可神形兼备,变静为动,无声胜有声。盆景造型布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无论直干、斜干、曲干,无论枯枝、枯梢,都须姿态自然,应在…隋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谓“情理之中”,是指树木的各种造型必须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而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捏造。所谓“意料之外”,是指树木的造型比天然生长的树木姿态更奇特、美观而自然入画。

    
静态的树木盆景,如果仅有静态而无动势,就显得呆板而无生机。好的盆景作品应静中有动,稳中有险,抑扬顿挫,仪态万千。树干笔直,树冠呈等腰三角形,按人们的欣赏习惯,认为这种造型呆板。树干适当弯曲,树冠呈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布局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又合乎动势要求。自然界中的树木因生长条件不同,许多‘树冠自然成不等边三角形,如生长在悬崖上的树木,靠近山石一面的枝条短小,而伸向山崖一边的枝条既长又多,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望人松,就是这类树木的典型代表。在高山风口处生长的树木,枝干多弯曲,体态矮小,自然结顶;迎风面的枝条短,背风面枝条长。这就是自然生长的树木静态中的动势。

制作盆景应师法自然,拜大自然为师。大自然中生长着很多形态优美的树木。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见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盆景树木造型要求,不但单干式树冠应呈不等边三角形,就是双干式以及三干式树冠也应呈不等边三角形。,

   
欲使盆景树木静中有动,除树冠的变化外,树干也要有所变化。在常见款式的造型中,除直干式外,树干都有一定的弯曲变化。树干的形态,是决定树木盆景款式的重要因素,树干不同的弯曲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动势。

   
要使树木盆景具有动势,除树冠、树干变化之外,树木种植的位置很重要。树木一般不宜栽植盆中央,而应偏向一侧,这就能使树木盆景显得生动活泼而具有动势。偏向一侧也不是越偏越好,过偏则显得不均衡。一般来讲,单株树木的正确栽种位置,应在盆钵中段(盆钵边长分成等距离三段)右侧或左侧13的交界处为好。

山水盆景中的山石是静物,但上乘的山水盆景均有动势感。这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呈现出一幅生动活跃的立体画面。

山水盆景中的动势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其一,用山峰和盆面之间的角度及其在盆中的位置来表现。如主峰垂直立于盆中央,其它山峰都垂直立于盆面,就没有动感;如峰峦都朝一个方向倾斜,主峰不偏左即偏右,配峰呈奔趋之势,并在它们的前方留一定发展空间,这样的布局就有动感。要注意的是,所有峰峦必须朝一个方向倾斜,如主峰向左,配峰向右,背道而驰,有互不顾盼之意,这样即使盆景雕琢技艺再高,其意境也是很差的。同时,还要掌握好峰峦倾斜角度的大小,并非越倾斜越好。

   
其二,有的“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山峰基本垂直于盆面而立,但也有一定动势。一方面是高耸的山峰,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另一方面,如果从山峰巅部向盆面划一条垂直线,把山峰分成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大小是不等的。由于山峰左右不均衡,再加上山峰形态的变化,故虽“孤峰独秀”,而且基本上是垂直而立,但也会给人以动感。

   
其三,主峰和配峰的布局构图呈不等腰三角形。在主峰左右两侧摆放的配峰高低、多寡不一,从主峰巅部向左右侧配峰外缘各划一条斜线到盆面,就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就没有动感,如果呈不等腰三角形,就有动感。至于三角形两腰线长短比例多少合适,这就看盆景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力和美学水平以及立意的要求了。在山水盆景中,从主峰巅部向左右山脚连线呈不等腰三角形的动势是趋向腰线长的一边。图216(1)盆景中的山石是向左侧伸展,而其树木却趋向右侧,山和树的动向背道而驰,因而意境较差。树木和山石的动向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趋一个方向,这样的动势才显得协调和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4:24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四,用配件增强动势。如山峰已有一定奔趋之势,但感到动势还不够有力,可在盆面适当位置摆放小船和撑竿的船夫,让船夫立于船尾或船头,而身躯向前倾斜(倾斜方向要和山石的倾斜方向一致),船夫用力撑船的动作就增强了盆景的动势。

第十一节妙用远法

古人云:“咫尺盆盎,瞻万里之遥;方寸之间,乃辨千里之峻。”这就是说,要使盆景和绘画,在不大的空间里,表现出万里之遥或千里之峻的图景。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分页]

    
郭熙提出的“三远”是国画理论中关于透视体系的具体论述,对高远、深远、平远下了明确的定义。观景者的位置分别在山下、山前、近山;观看的方式是“仰”、“窥”、“望”;取景的角度为前仰视(高远)、前窥视(深远)、前正视(平远)

   
上述画理对山水盆景的创作同样有指导意义。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应力求表现“三远”。高远式盆景,主峰要高,常采用区别主、次和主峰、配件高低强烈对比的方法。深远式山水盆景一定要注意前后层次,远景山石要横用,并适当小一些。平远式山水盆景,峰峦应低平,不要有棱角,见形不见势,使人感到模糊渺茫。

在山水盆景创作中,初学者如果难以在一件盆景作品中把三种远法同时表现出来,就只表现出其中的一种或两种,逐步做到运用自如。

   
树木盆景中的合栽式与丛林式造型,都应该用来表现远景,即使是两棵树木合栽于一个盆钵之中,也应一大一小,小者就是表现远景的。用一棵树木制作的盆景,为表现深邃的意境,常借助在盆内适当位置摆放类别、大小、形态适宜的小配件。如把一棵斜干式树桩,种植在椭圆形中等深度或较浅的紫砂盆靠右侧一点的位置上,盆面铺以青苔,在盆面左侧,摆放两三只大小不一的陶制小牛,大者靠右,小者靠左,如果是三只小牛,第三只不要放在前后两只正中间,使三者等距,而应不是靠前者,就是靠后者,这样显得活泼自然,否则会给人以呆板的印象,再题以《牧归》或《春牧》之类的命名,这件盆景虽只有一棵树木,但就其意境而言,即有一定的深远感。

第十二节曲直和谐

   
在盆景艺术造型中,曲线表示蜿蜒起伏的柔性美,直线表示雄伟挺拔的刚性美。简而言之:曲为柔,直为刚。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必须曲直和谐,刚柔相济,否则不是一件好的作品。

    
当今人们在创作和欣赏盆景艺术作品时,有偏爱曲的倾向。在选购树桩时,多以曲干为美,直干却很少有人间津。如果曲中再曲,必然显得软弱无力;如果直中有曲,刚中有柔,以直来衬托曲,曲就显得更加优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曲直直,以曲为主,以直为辅。下图是一,幅曲干式树木盆景,弯曲的树干呈现出柔性美,长方形盆钵,线条刚直有力,更衬托出曲干的这种美。但是,如果将该盆钵景换成圆形盆钵,那就柔中加柔,显得软弱无力了。可见在盆景造型时,对树木和盆钵的匹配也是很有学问的。

在山水盆景中,石为刚,水为柔。在山石外形轮廓线中,直为刚,曲为柔。山水盆景的峰峦,要高低不一,主次分明,这样山石的上部就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一条曲线,如同一首歌曲一样有了节奏感。如高耸山峰的侧面笔直而没有曲折,就会显得死板而不灵活,如果难以使山石外形轮廓出现曲折,则应在山石上植树,让枝干从过直的山峰侧面适当高度伸出,这样外形轮廓线就出现了曲折。这就是直中有曲,曲直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诸多峰峦在盆面的位置,也要前后错开,不要和盆边成一条平行线,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曲线。

   
高远式山水盆景的诸多山峰,都雄伟挺拔,给人以力量感,表现了阳刚之气,是以刚劲为主的盆景。但刚中也应有柔,山脚低矮的小山峦,以及山脚线曲折环抱,含蓄有趣,还有山下的潺潺流水都是柔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21 08:04:42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方形平远式山水盆景,诸峰都不太高,其外形轮廓多为圆弧形,再加上平静的水面,给人以幽雅平静的柔性美。但柔中也有刚,刚就是刚劲有力的盆沿之直线。由此可见,平远式山水盆景是以曲柔为美的盆景。在植物盆景中,盆钵为刚,植物为柔。就植物本身而言,直的枝干为刚,弯曲下垂的枝干为柔;枝干硬的拐角为刚,圆弧状软的拐角为柔。植物盆景中的衬石也应列入刚的范畴。但是,如果在竹类盆景中,摆放12块太湖石,从内涵讲,石为刚,竹为柔;从外形线条讲,竹子挺拔直立,表现了阳刚之美,太湖石圆润柔软的外形轮廓线,又给人以柔性美。在这件盆景中,就呈现出了一幅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生动优美的立体画面。

   
直干式树木盆景,主干挺拔直立,树木虽不高,但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观赏时令人精神振奋,这就是直线美。垂枝式树木盆景,主干多有一定弯曲,枝条柔软飘逸而下垂,婀娜多姿,给人以柔美的感受。

   
在盆景造型中,强调曲直和谐,刚柔相济,并不是说刚与柔、曲与直在每件作品中要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一件作品,不是以刚为主,就是以柔为主。是刚好还是柔好,这要看作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定。曲和直、刚与柔,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曲也就没有直,没有刚柔也无从谈起。在盆景艺术造型中,曲与直缺一不可,但就一件作品而言,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山水盆景中,主峰过长的直线,可用栽种树木法改变盆景外形轮廓线,达到直曲和谐。

第十三节形神兼备

    
我国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盆景的形,是指盆景外部客观形貌;神是指盆景所蕴含的“神韵”及其独特的个性。形是物质基础,没有形的存在,神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如果一件作品只追求形似,越逼真越好,则作品所蕴含的“神韵”及其独特的个性就难以表现出来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形似只是初级阶段,而神似才是艺术家追求的更高境界。因为世上的自然景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就不够美。盆景作品是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而不是将自然景观像拍照那样按比例缩小于盆中。盆景作品是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取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这样作品形貌所蕴含的“神韵”和独特个性,会比自然景观的韵味、意境更为美好。所以,一件盆景佳作,必须形神兼备。

  
万里长城是英勇智慧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热情描绘万里长城。盆景工作者和盆景爱好者,也以长城为题材创作盆景,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如果完全按我们所看到的长城或照片中的长城去做,就表现不出长城雄伟壮丽的磅礴气势,当然也就不能够以形传神。要创作出表现长城雄姿的盆景,就要将其最雄伟、险峻、壮丽、蜿蜒曲折的部分挑选出来集中于一盆,使长城下大上小,近大远小,增加其层次和弯曲度,而且使它时隐时现,伸向远方。城墙加工近处要细,远处要粗,不要刻出砖石的纹理,否则会显得不真实。这样制作出来的长城盆景,就会显得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就能够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在树木盆景造型中,为了使盆树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以达到形神兼备、意境深邃的目的,还必须运用去粗取精、夸张、变形、缩龙成寸等艺术手法,使创作出来的盆景比自然界的树木更浑厚雄健、苍古奇特、悬根露爪,而自然入画。当然在取舍、夸张、变形等艺术加工中,其方法运用要恰到好处,而不能过分,否则作品将失去和谐与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