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食用菌生产必须在特定的“温度、光照、湿度、通气”等条件下进行栽培的特点,严格按照“菌种是根本、条件是保证、管理是关键三大要素的要求”,为食用菌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丰收。
如何巧妙的调整“温、光、湿、气”是优质高产的关键,“通气尤为重要”,是保证食用菌生长的先决条件之一。
有些菇农普遍忽视了各种食用菌的生理特性,食用菌是好气性真菌,缺氧(风)就很难顺利活下去,菌丝生长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氧气)。缺氧受阻,生长缓慢影响生长发育,甚至菌丝窒息死亡或自溶,遭致子实体生病,杂菌滋生。尤其是菌袋密度偏大时,氧气供应不足,影响菌丝生长,松袋出菇前期,菌丝分化更快,呼吸更旺,袋内温度增高,很容易发生烧菌,袋内释放出发酵酸臭、难闻的异味,并有闷热感觉;这就更需要加强通风降温增氧,消除室内污染,净化环境空气。
食用菌所用的培养料(基质),在菌丝吃料转化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CO2),对食用菌生长有严重危害,空气中含量超过0.3%,如不及时排出,导致菌丝生活力下降,抗逆抗杂性减弱,菇蕾桑椹期枯黄而死,子实体萎缩与出现畸型菇,严重影响质量与产量。尤其是夜间放下草帘关上门,二氧化碳积聚增多,排出难闻的发酵臭酸异味,尚有闷热的感觉,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喷水后导致发生“水锈斑”(子实体呈现浅黄色)或兰色蕈圈(晕),冬季发生较多。“即便把温室着地前沿的塑料掀起离地20-30cm,与室顶踏板处的塑料扯缝10-20cm,以示通风换气(夜间收回)。就这样二氧化碳也是排不出去,因该气体较重,只离地面40-50cm之间,很难排出去。
南方菇房设有“拔气筒与通风口的有效措施”,而北方日光温室生产食用菌弊病多端,不容忽视这个关键措施。但必须按照温、光、湿、气互相配合的原则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空气能进入,有害气体能排出,创造适宜食、药用菌生长的良好环境。因此,建议“增设简单的拔气筒与通风口”。设直径20-25cm圆筒式拔气筒,离地面50cm,用三个腿支撑起来,或吊起来,材质以5寸磁管直伸室外,或用纸壳卷筒,室外部分用油毡卷筒,每隔3米设1个离地面50cm分开40cm见方通风口。距口1.5米处离地面又1.5米增设40cm见方通风换气口(三者成品字形),为缓解降温保湿,用60cm见方木板或纸壳,距通风口墙15cm处设迎风障,以免进风直扑菌墙(袋、床),让进风缓慢分散,并起到保湿作用。增设这两项有效措施,二氧化碳随时可被吸走,昼夜起到通风换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配合室前沿的塑料掀缝与室顶踏板处的塑料的扯缝,灵活掌握,控制调节随时将掀、扯缝开、闭的配合作用,从而达到消除闷热异味,解除污染环境,空气新鲜,达到净化小气候,尤其是寒冷季节,不便与掀起与扯缝时,那就更显拔气筒与通风换气口的作用。“这是养菇业最关键的要求”。创造生产菇类顺利茁壮生长,获得优质高产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