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了篇《种蘑菇的故事》一不小心,居然还被加精,甚为惭愧,那个只是写了个感想,没啥经验总结,大家看看乐和乐和,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居然不少朋友回复,在回复中我承诺有时间把自己的经验谢谢,可一拖就是半年多,到现在,蘑菇基本种完,决定总结一下,也是对朋友的一个交代。
在这里我要强调两点,第一,是我的经验仅仅是在我个人小规模,在实验室环境下的经验,如果你想利用我的经验,首先要考虑我们种菇方面的差距,应该说我的这些经验对菇民参考价值不大,对一些喜欢自己种着吃的倒有一些。第二,我只是作为一个喜欢吃的食用菌爱好者去种菇,纯粹是爱好。
这里先感谢我的同事和单位给了我一个宽松的环境,还有这么多免费的原材料,实验空间,还有我的学生,干了不少活。最后还要感谢大家,因为我们单位是国有单位,我做实验的百十块钱都报销的,这里又有大家的钱,虽然少,但有大家的一份。所以我有义务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
以前断断续续的种了一些,纯粹玩。这次因为我们单位申请了一个课题,然后剩下了很多原材料,比如棉籽壳,麦麸,木屑等。正好我手头有学生做实验剩下的平菇菌种,真实太巧了。制定实验计划,我计划做一个在培养料里加入0.5%的食盐,氯化铵,尿素,蔗糖,还有硝酸钠,看看对产量和长势的影响。立即召集了几个喜欢感兴趣的学生帮我拌料,装袋。配比没有准确称量,大概是70%的棉籽壳,15%的麦麸,15%的木屑,还有0.5%的磷酸二氢钾,还有1%的氯化钙,然后就是几种对比的物质。为何对比上面的物质,首先我想看看食盐对杂菌是否有抑制作用,蔗糖是否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他都是补充氮元素的,看是否有增产作用,因为我一直认为培养料里氮元素是制约平菇产量的元素。栽是熟料栽培,我们有一个大锅,常压100度10小时。
都接种好后,开始长的很好,但是过了几个星期,终于发现很淡的菌丝越来越多,我知道是污染链孢霉了,因为他们课题组里的香菇也污染了,长的奇快。污染了就搬出去,最后发现有一半的都被我搬出去了,基本都是链孢霉污染。不过我没有扔,堆在一个角落里。在污染的袋子里,我发现,加尿素的基本上都污染了,所以我的第一个经验就是,培养料不要家尿素,容易招惹链孢霉。但在培养的过程中,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我混入食盐,氯化铵,尿素,蔗糖,硝酸钠前,料已经被我混湿了,我又溶解了以上物质再加入,最终结果是这些物质在料里根本不均匀,我应该在干料的情况下加入上面物质的溶液才行。所以最终这个实验失败,我也没再统计和记录,那只能安心等平菇出来吃平菇了。
于此同时,我还把学生五六月份做实用菌实验剩下的菌种放在合适的环境中长平菇,不过在瓶子里长的很差,后来我把这些菌倒在土里埋起来,吃到了第一次自己种的蘑菇。还别说,10月初埋在土里的,一直发菇到来年的5月份,大概有七八茬,生物学产率我估计在130-180%之间。从这里我得到第二条结论:覆土栽培产量高。最后我还要总结一下覆土的优缺点。
大概在12月份下旬,因为常上这个网站,知道发酵料栽培,我也决定尝试一下。菌种就是前面我种的没有污染的菌棒。先试做了一袋子,约100斤的棉籽壳。我知道生料容易污染,首先我从配方上去掉易污染的麦麸,木屑总感觉也易污染,所以也去了,我在某些资料上看到说,食盐可以防止孢子萌发,所以加了0.8%的食盐,同时加大石灰的用量,大概有2%,这些东西都是估摸着来的,懒得秤量,反正是自己吃,也不发表啥文章,同时也没有做对照。最后配比是95%的棉籽壳,2%的石灰,0.8%食盐,0.8%磷酸二氢钾,1%硫酸钙,算好水的量,将这些东西溶解在水里再加,保证均匀性。发酵了两天,盖被子,里面有点热乎,当时因为这个是个预实验,而且赶时间,所以发酵时间短,而且一袋棉籽壳,也就100斤,体积小,当时天气冷,所以顶多算半发酵吧。种子25%左右。当时还做了两边打空和不打孔的对比,发现还是打孔好。一个星期后发现长的很好,决定大规模搞,我所说的大规模也就是400斤的规模,呵呵,比不上大家。比例同前,发酵大家四五天的样子,里面很热,测了一下,有70度左右,每天翻堆,但是我没等发酵完就开始装料,因为我想赶在春节出菇,说不定还能卖点钱。当时记得最清楚的是,翻堆的时候翻出很多长毛菌,不知道是真菌还是放线菌,现在想应该是真菌,这时候我很犹豫,种还是不种,种的话,这么多真菌在里面,平菇能长过它吗?不种,我都准备好了,再灭菌,麻烦无比。最后决定:种!因为我想一个生物要么在高温下长的好,要么在低温下长的好,不可能兼顾,正如没有全才一样,这个菌高温很好,那在低温下必然竞争不过平菇。结果证明我的推论是正确的,当时做了不少对照实验,比如,是否扎孔,混播和层播,还有其他的我都忘了。混播和层播长的速度差不多,但混播出菇不在两头,中间太多,浪费厉害。最后总的来看,这次发酵比前面的半发酵要好。
发酵料长势很好,应该是1月5日种的,我记的很清楚,是学生放假前几天种的,怕学生走了,400斤料我干不了,那天我一直干到夜里1点多,种菇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春节出蘑菇卖钱的计划一直没实现,因为长的有点慢,只有少部分出菇了,根本不值得去卖,卖不了怎么办?吃呗。
寒假经常过来观察。看着平菇一天天长大,该找个地儿发菌了。他们课题组倒有个很简易的棚,可地方太小,只能放一小部分。当时看到了覆土出菇的好,脑子里一直想覆土。在当时还做了以下几个对比实验。1.覆土的时候把菌棒掰碎,不是太碎,和小土豆一样大,这样好吸水,2.菌棒掰碎再拌同样重量的生料。3.菌墙出菇。4.把菌棒立起来,埋在土里。5.不脱袋出菇。最初想统计产量,可后来发现实际操作很苦难,最后不了了之。但没看出太大的区别。
找个出菇的地不容易,因为我是做着玩的,又没有课题,所以干啥是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还好,我种的蘑菇都是给同事吃的,所以他们很支持。最后看到大楼中间的空地很好,还有土,这是当初他们课题组计划种香菇的地方,可后来也没用,我就在上面搭起了简易大棚,绝对是有史以来最简易的。竹竿是用课题组剩下的,塑料布自己掂钱买的,后来给报销了。这次种植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既有土壤的营养,同时有不会让土污染平菇,方法就是前后左右和下面有土,里面在种的时候搀一些土,保持上面无土,这种方式产量还行.不过因为上面无土,水分蒸发的厉害,容易干,如果有条件,搞点大颗粒的沙子应该更好一些,我找不到,也懒得再找所以也没做对比.
图上的都是不同批次的菌棒埋下的,因为长的速度不同,特别是污染的长的慢一些,一看即将出菇就种,所以一片地里搞了七八块地方。最晚种的都快五一了,结果好象只出一茬就不出了,就这一茬,质量也很次。
经过以上的实验,我对覆土栽培有了全面的认识,优点,产量高,口感也好。缺点也很多,第一,上面会沾泥,只要有一点泥,你就别想洗掉,吃起来牙碜的很。必须削掉,而且一点不能漏。第二,病虫害严重,开始还好,时间一长再加上炎热,基本上菇都死光。记得一次夏天还发了一些蘑菇,我说摘了回家吃吧,上面看的挺好看,谁知道,拔了一看,从菇根处看到无数的小虫子,葚死我了,感觉就象《木乃伊归来》里的木乃伊身上的虫子,不过蘑菇还是被我吃了,哈哈。里面有无数的虫子,还有鼻涕虫等。总之虫子是覆土最大的敌人。不覆土的也有虫子,主要是一些飞的虫子,不过不如土里的严重。一个夏天过去了,本来我还指望那些出了一茬两茬的蘑菇等秋天到了,能再出呢,可基本上都死光了。看来平菇在土中不能度夏。但在菌袋里的是可以。采摘不如袋装方便。菇型很大,但不整齐。对种植户来讲,覆土要求的场地也大,最后总的来说,覆土弊大于利。
经过观察我发现,长了链孢霉的菌袋经过一个冬天一个春天都长好了。后来查资料也说,链孢霉喜高温而不耐低温在低温下会被平菇吃掉。所以如果你发现平菇袋子里有链孢霉,如果地方足够的话,没必要扔,让它慢慢长。有一批居然度过了夏天还不出菇。到现在总算出完了。
再说说补水,我问过我们当地人种平菇,他们是用高压枪补水的,我一直没有这东西,所以也没有补。所以装在袋子里的平菇经过夏天后严重失水,肯定是不能出的了。如果能有有效的补水方式,增产30%应该很容易吧。
这个暑假不愿意种平菇了,搞了其他的菇,以后再说。暑假过后,领导说这里太乱,都要整理一下,我的度夏的平菇袋子都要处理掉。有一部分还没出菇的,扔了可惜,我想了很长时间,想到蒸馏水室可以放置,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了,居然又出了不少平菇。还有一些已经出菇,失水厉害的菌棒,扔了也怪可惜,干脆我覆土算了,爱长不长。费了很多周折从学校一个小树林里搭了个超级简易的棚,很小,结果经常被风吹跑,聊胜于无吧,平菇居然长的出奇的好,关键是味道也好的多。相比蒸馏水室的那些没出过菇的菌棒因为无法补水,出的少,口味也不行,感觉很干。不过在外面偶尔会有其他的人去摘,所以我都是很嫩的时候就去摘,太好吃了。
种完后,感觉如果只追求产量,种菇时间可选10月份,一直能出到5月份。而我因为有一批种的晚,结果出的少的多。但我们这边大棚种都是11月底才搞,估计是想让头茬菇赶到春节上市,把利益最大化。种菇很辛苦,比如灭菌要熬夜,有时候赶时间装袋子也需要干半夜。但也有乐趣,比如有无数的学生来参观,我就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最有意思的当属卖菇,有段时间出的太多了,我发动我们系所有老师吃,还是吃不完,扔了挺可惜的,我决定去卖。我们学校有个小的商业街,有很多小饭店。我用周转箱搞了有一二十斤,走到每个摊上就问,你们要蘑菇吗?1.5元一斤。结果有个要的,后来大家都围上来迅速把我的蘑菇瓜分,纷纷要求下次再给他们送。当时市场价应该是2块多,而且我们当地泡水泡的厉害,我的又新鲜,所以好卖。第一次卖了二十多,兴奋的我都没午休,毕竟是自己的汗水挣的钱,意义不同。最
后卖了有五六次,夏天到了,没有蘑菇了,也卖不成了,算下来我居然卖了150多块,除去我有一次请同学吃饭的钱,剩下100左右。这个钱使我想起自己初中时候(或者小学毕业那年)卖冰棍的经历,都是很辛苦,挣钱不多,不过这钱都值得珍惜。
最后总计用了1100斤料,90%是棉籽壳,出菇的数量开始记录,后来没办法记录了,不过我能估计的出来,因为同事们拿蘑菇都是用我买的方便兜,每个装不到2斤,共用去300个,再加上没买方便兜前拿的,我估计600-800斤,生物学产率估计70%,因为种的晚,有一大批只出一茬到两茬的菇,所以如果处理的好的话,再加补水100%应该可以达到。
最后我把我种菇的图片发给大家,我知道,我水平很山寨,技术很山寨,我还是强调自己是一个喜欢吃的蘑菇爱好者爱好者,所以山寨就山寨吧。唯一的收获我让我家吃了很多蘑菇,也让我的同事还有一些学生也吃到了自己种的蘑菇。
好了,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想拍砖就拍吧,防弹服我都准备好了。
最后我再次强调,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我还要补充一下,从图片看,我种的很烂,其实并完全是这样,因为我照片的时候主要照有问题的部分,还是有长的好的,否则也不会给同事吃,也卖不出去呀.我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照片,好给大家一个完整的印象. 还好,自己的帖子可以编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一定要告诉大家,就是发酵料栽培一定要温度低的情况下才行,我同事上食用菌课带了一组学生搞发酵料栽培,但他们大概是4月底种的,全军覆没,都变黑了,而且他们还加了多菌灵.所以如果没有经验不要搞发酵料栽培,我们是做实验,量少,没啥损失. 1.2,3污染链孢霉的袋子 4.菌墙,5.菌墙出菇 6.7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8自己搭的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