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7|回复: 18

具有中国特色食用菌工业化发展的思想路线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15:39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是一篇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最清晰,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又有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于一体的对中国特色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值得广大食用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产业决策者认真学习和思考。



文章是转载的。请大家就有关具体问题继续深入探讨一下。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7:04:40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谁写的,不管它出世多久了,对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有帮助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7: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所做的首要工作是在研究和揭示菌物生理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模式并为工业技术配套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对菌物生理生长掌握的程度是否足以娴熟的人工支配它,是否可以满怀信心的解决工业化生产模式中的任何困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7:19:36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不能泛泛的讲,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品种来讲,以哪一个品种为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23:45 |显示全部楼层
 

合起周边地区十几个县的生产基地,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带动几十万农民的双孢蘑菇生产,不仅使山东地区蘑菇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解决了农民卖菇难的后顾之忧。公司和基地企业共谋发展,共同获益,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合作和利益分配的关系。九发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双孢蘑菇的生产企业,它的发展轨迹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发扬的。fficeffice" />

公司和农户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所应该选取的正确方针,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其在市场开拓、生产组织、标准实施、产量控制、产品收购、价格调节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低成本扩张使企业尽快积蓄形成世界级企业的能量。另一方面要逐步引导农民逐步跻身并尽快适应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行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收人水平。

 

八、技术引进和境外设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农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农业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农业资本投向的国际化、农业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以及农业技术转移的国际化的大趋势,将逐步使各国的农业经济链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全球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极好的机遇。中国的农业经济要尽快溶人全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其中的一个链条一个环节。对外开放不仅意味着打开国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更意味着跨出国门,迈开坚实的步伐参与国际经营。

我国大陆地区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要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阶段性的历史跨越,就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是一条捷径。上世纪90年代陆续来大陆投资的几家台湾厂商,带来了具有台湾特点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通过努力经营。大部分都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此外.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企业界也纷纷前来大陆,寻求投资方向,介绍技术,推广产品,使我们不出国门,也能了解更多的国外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的装备器材,这些无疑都是对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极大促进。

世界食用菌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目前,世界食用菌生产和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草腐菌主要是双孢蘑菇的工业化主要生产地和最高技术水平在欧美。木腐菌包括香菇、金针菇等大多数品种工业化的主要生产地和最高技术水平在东亚(日本,中国,韩国)。而其他地区则较为落后甚至是空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剧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24:12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结构的变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食用菌产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产品输出的同时,更大胆地考虑技术输出和境外设厂呢?fficeffice" />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技术由于兼顾解决了设备的高效率和劳动力就业的矛盾,因而适应性更强。例如非洲的一些国家地区粮食蔬菜缺乏.蛋白质摄人量很低,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当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非常好的产业。不少国家非常有兴趣引进食用菌技术.我们可以积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采用技术的梯度转移帮助其进行发展生产。

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同样具有比较优势。例如北美地区,虽然当地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水平极高,但对大多数木腐菌生产技术掌握却极为有限。不少地方有着极其丰富而又低廉的原料资源,如森林木材废弃料,农作物秸杆等取用几乎可以不计成本。极其丰富而又低廉的能源供应,电费价格甚至低于我们国内水平。此外建材价格也很便宜,而许多食用菌品种都从中国地区进口。市场销售价格一般是中国市场售价的4倍。如能寻找合适地点建厂,可以辐射很大地区的市场供应。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访,寻求投资办厂机会。作为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代表,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应该带头迈出跨国经营的步伐。

(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19:55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fficeffice" />

 

 

大中小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国际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1947年,荷兰首先采用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种植双孢蘑菇,由此开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近年来,东欧的波兰等国也在迅猛发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立了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周年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市场原因和管理因素等问题,除了山东九发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放弃。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然而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深入,国内再次掀起了进军食用菌工厂化的投资热。除了台湾一些工厂化生产厂家陆续进入大陆建厂外,国内不少企业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并且先后获得了成功。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如何才能成功建设,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其中有若干重要关系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

一、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质上是现代农业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强势结合,孕育生成的一种复合生产体系。

 

1.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依据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它所做的首要工作是在研究和揭示菌物生理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生产模式并为工业技术配套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食用菌历史最为久远、品种最为丰富、传统技艺最为精湛的国家。我国的菇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创造出非常实用的技术。但是这种大部分依靠口传身授的经验型技艺往往只有感性认识,缺乏理论分析;只有经验判断,缺乏实验数据;只有定性概念,缺乏量化指标。这就会使工业技术在配合过程中把握不定甚至难以人手。因此需要有农业科研人员、实验人员和生产人员一起协作攻关。运用现代的农学理论知识,科学地阐述作为生产对象的菌物生长奥秘,同时总结传统农艺技术精华,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过程模式化,把栽培经验数据化,把农艺要求指标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20:25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食用菌生产,涉及到许多农业学科领域的知识综合,如菌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栽培学、气象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反复的生产实践证明,缺乏这样的工作基础,要进行高水平的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建设是难以想象的。

2现代工业技术手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依托现代工业技术的武装,采用移植和嫁接的方式,把众多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帮助其完成从田间到车间、从农艺到工艺的转变。例如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乃至航天技术等大批高新技术成果都可以在食用菌工厂化这个平台上组装应用,一显身手。不仅是单项技术,而且可以是集成技术。工业技术的加盟,给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两大变化:一是先进的环境设施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实现了食用菌栽培的全天候作业、周年化生产、反季节供应,从而使传统生产“靠天吃饭”被动局面成为历史。二是高效的机械装备和作业技术的采用,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大批农民从低效的手工作业方式中解放出来。例如食用菌生产的制种环节,工厂化生产引进了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层流空气过滤净化技术和自动化接种设备,整个生产在完全密闭净化的条件下进行,使菌种污染率降到了最低点。同时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工作环境。


农业技术是母本,工业技术是父本,两大产业技术结合的好坏决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成败和水平优劣。双方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农业出题、工业答题,也不是笼统的两种技术叠加,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进、携手发展的关系。农艺人员面对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就要充分了解工厂化生产所特有的标准化、规模化、连续化特点,在建立生产模式中,注重研究和解决一系列新的子课题,如适应大规模集约化栽培的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以克服连作障碍为目标的安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等。工程人员面对的是生产对象的改变,也要切实懂得食用菌的繁殖生长过程绝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物理加工或化学反应,它是一个高级的物质生命运动过程,而我们面对的则是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变化性、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中就要考虑,不仅要满足个体对象,而且要满足群体对象;不仅要符合静态指标,而且要符合动态指标;不仅要考虑单因素影响,而且要考虑多因素的交互影响。选择采用系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相应的高新集成技术,来满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需要。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在工厂化生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努力实践,携手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不少关键的技术环节上都融进了双方的创新思路。


二、自然条件和环境控制


环境设施和控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最为关键的技术。以此形成菌物生长的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它的系统特点对于指导工厂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环境系统既是一个受自然规律制约的人工仿真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21:15 |显示全部楼层
 

统,又是一个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换句话说,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又要十分注意内部小环境的营造。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曾相继从国外引进各种类型的大型温室,然而却成果寥寥,成功者不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先进的人工环境设施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及具体国情。例如,诞生于荷兰的温带型自控温室,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只能正常运作几个月时间,其它时间则要用很高的能源代价来维持保温。而在南方地区的炎热夏季,它又无法充分降温。因此作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逆境生长的状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候性强,各个地区的环境气候差异性很大,农业工厂化生产不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因地制宜,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设施装备,肯定要吃大亏的。与此相反,从90年代起在我国广东、上海、北京兴建的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大多参照了日本、韩国、台湾的设施系统的经验,由于地域相似、纬度相近,选用设施的适应性较强,因此成功率较高。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比较重视工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光照、温度、雨量、季风、潮汐等因素,对建筑结构、被复材料、环境设备以及控制系统都作了比较周到的设计。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的有利因素,提高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节约人工辅助能的投入,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又注意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有效地消除自然灾害和各种天气变化对菌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雨热同季,往往高温伴随着高湿,对食用菌生产极为不利。而广东和上海的几家工厂化企业在设施装备上都比较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反而在外界不适的条件下取得绝佳的产量。人工实施的环境控制实质上是在有限范围内采用人工技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补充、改善和加强。也就是营造一个内部的小环境、小气候,以改变不利的外界条件影响或者是削弱不良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危害,以期获得系统的最高生产力,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菌物的生态环境极其微妙,在工厂化生产采用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的情况下,怎样使人工设施影响能够均衡照顾每个生物个体,普施甘霖、同此凉热,确实是值得人们大费心思的。要提高工厂化的生产水平就要提高对环境设施的控制水平。这里光靠某项单一技术的发展是无法胜任的。必须采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集成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暖通工程技术、制冷工程技术等彼此协同配合。温、光、水、气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它们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往往呈现一种交互作用。比方,通风同时会引起温度波动和湿度变化。因此过去那种以时间、限值为设定目标的单一因素的开关控制对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已经很不适应。以计算机和软件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使人工环境控制技术进步到复合化的智能型多因素联动控制。其可以周密地考虑各种生长因素的互动关系,选择最佳的控制方案,同时指挥多项控制设备满足系统要求。目前国外又在复合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远程控制、生理监测等更先进的集成技术手段。


三、合理投入和高效产出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在种植领域一直是步履蹒跚,无法实现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11-10 10:21:45 |显示全部楼层
 

跨跃。各地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而引进仿制的各种大型温室、植物工厂等设施项目,目前除了一部分采用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弥补外,绝大多数都是效益不佳或者因亏损而无法继续。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的9条双孢蘑菇自动化生产线,最后只有山东九发硕果仅存。缘何这些现代化的设施项目在中国土地上会发生这种高技术低收益的悖论呢?除了前段分析的设施与环境条件不够符合外,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成本效益障碍,主要表现在:初始投入大。一条双孢蘑菇大型生产线或者一个成规模的金针菇生产厂动辄投入以千万元计。运行费用高。主要是能耗,以金针菇生产为例,在南方8月份菇房平均每平方米的耗电50度左右。单位产出低。我国人工温室的单位面积产出远低于国外,以黄瓜和番茄为例,荷兰平均年产量为40 000kg/667m2。上海为全国水平最高,年产量不过22 000kg/667m2,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荷兰的1/3和1/4。价格无优势,工厂化产品和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价格无法拉开差距。成本效益实际上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率问题。投入是分母,产出是分子。只有做小分母,做大分子,合理投入和高效产出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乃至整个工厂化农业)的出路问题。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在其工厂化生产项目的建设投产过程中,在控制成本和提高产量上大做文章。

1.首先是节约建设费用   他们算过这样一笔帐,在建设期间每减少100万元投入,就会在经营期间每年增加15万元效益(减少折旧和利息)。具体做法是采用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一方面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也不摒弃常规技术的应用。他们通过分析认为,国外不少同行企业在物流环节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下料、堆垛、装运均采用机器人、机械手、光电识别分拣装置、连绵不断的运输链等,生产效率极高,简直就是无人工厂,这在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国家是合情理的,但如果在国内也照此仿效,那就可能造成物化的劳动成本大大高于活劳动成本的比较劣势,加大投资成本和运作费用。因此,他们没有照搬采用如此昂贵的设施系统,而是选用适用技术,以成本低廉的运输方式和人力配合解决问题。一样达到目的。实践证明企业应从技术需要和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采用高新技术、常规技术和简单技术的组合配套,从而获得最优的性价比。

2.进口关键设备和国内配套结合。  天厨菇业在建设初期,没有采取全盘引进的方式,而是选择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其它则采取自行研制和国产化配套方式解决,整个引进设备的金额只占全部项目建设费用的20%,节约了大量资金。

3.其次是提高产出水平   工厂化农业要在科学的指导下,不断克服限制因素,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实现最高的产出效益。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项目原定设计能力为月产50t纯白金针菇。实际运作中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的增产措施。例如挖掘时间潜力,把每周6 d生产改为7 d生产。挖掘空间潜力,压缩辅助用地,增加菇房面积,并且在反复试验可行的基础上提高每间菇房的承载力。使生产投入提高了14%。挖掘种源潜力,采用优质高产品种。挖掘栽培潜力,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通过一系列措施,月产水平从50t、60t、70t,一直提高到90t以上。2003年全年产量突破一千吨大关,比原定的设计纲领提高了三分之二。效益大幅度提高,每亩土地年产达到150 000kg鲜菇,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达到3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