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1-6 22:27:11
|显示全部楼层
广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润军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边缘,辖2镇7乡,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是全省首家、全国第54家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山西省“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战略实施重点县之一。2008年,被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2009年,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合于生产优质食用菌。县内有野生食用菌品种20多种,能够人工栽培品种有10多种。广灵食用菌产业起步于2000年,到目前,全县发展黑木耳2000亩,建成生产菌棚2750栋,菌袋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袋,涌现出北野菌业公司、山地菌业公司、森普菌业公司、甸顶山林牧公司、绿风合作社、茂盛农牧科技公司、凯龙菌业公司、养丽合作社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全县食用菌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正稳步向园区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新格局迈进。
一、发展现状
食用菌栽培作为一个见效快、能增收的富民产业,2006年以来,广灵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园区建设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以产品安全为根本,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的总体工作思路,引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跨越发展。到2009年7月,全县发展规模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2家,露地栽培黑木耳2000亩,建成食用菌生产大棚2750栋,菌袋生产线20条,菌袋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袋,年可产各类鲜菇1200吨,黑木耳(干品)1000吨,实现产值15000万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建设的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导向。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上档次、上规模,积极鼓励引导食用菌栽培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12家。同时,企业的设施设备日益完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北野菌业、森普菌业、甸顶山黑木耳示范园等多数企业均进行了扩建,工厂化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新增菌袋生产线,菌袋日生产能力都在2万袋以上。全县食用菌总体生产格局逐步由小规模分散栽培转向集中规模生产,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食用菌生产效率,规模效益进一步得到体现。 (二)食用菌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新亮点。为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县加快了食用菌示范园区建设步伐。规划占地2000亩的千栋扶贫菌业园区,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大棚421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并给予建设资金与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已有167户农户入驻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的作疃菌业园区已有一家工厂化生产企业和7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入驻园区。菌业园区在政府的倡导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下,通过企业化运作,正在成为食用菌产业集聚的新亮点,为食用菌栽培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孵化与示范提供平台。 (三)产业化经营模式有了新拓展。随着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贸易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其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更加紧密,实现企业和种植农户“双赢”;“企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也正在稳步推进,企业的龙头作用舞起来了,合作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一方面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合作社自身也得到发展。 (四)产业发展模式有了新发展。针对全县食用菌生产以千家万户应对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努力引导创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共成立42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组织,并积极探索引导种植农户在技术、信息、购销等各环节开展互助合作,增强集聚度,确保了食用菌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产品加工销售有了新突破。全县食用菌产业主要以生产鲜品为主,不易储藏运输,市场效益低下。为扭转这种局面,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北野菌业公司率先建成加工生产线,开发保鲜品、盐水菇等产品,逐步向产品多元化格局发展,产品加工销售有了新突破。
二、主要作法
要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优质,抓好生产环节是关键。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是影响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食用菌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优质。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把更新思想观念作为统一思想认识的切入点和升华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和各地食用菌技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指导培训活动;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及龙头企业代表赴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平泉县、山东省梁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等地考察学习,以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增强推进食用菌产业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建立领导责任制作为抓好落实的关键环节,县里成立了食用菌产业领导组,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制,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把示范引导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督导检查,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科学规划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提,经过深入调研,在《山西广灵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06—2010)》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广灵县万亩万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规划(2009年—2011年)》。 (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针对全县食用菌产业建设缺资金、缺龙头、缺技术,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突出问题,全县抢抓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遇和国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特招商,通过兴建基地园区,壮大基地规模,吸引了一批县外企业来县参与食用菌产业建设。坚持主动招商,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和招商会等活动,宣传和推介产品,引进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并力求使之具体化、最大化;2006年,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试行办法》,在资金、项目、税收、土地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倾斜。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制定的《广灵县万亩万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规划(2009年—2011年)》中,明确了发展食用菌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为全力推进产品安全工作,县政府拿出专项经费,通过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强食用菌“三品”认证工作,北野菌业公司的白灵菇、山地菌业公司的杏鲍菇和白灵菇均已申请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有两家菌业公司正在积极申报绿色产品认证。今年,为争取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县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以缓解龙头企业融资困难。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就政府说,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全县干部职工参与食用菌产业建设,对各单位选派的食用菌产业建设专职人员、乡镇干部和龙头企业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为产业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项目、资金;帮助企业编制项目,并积极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争取立项。就企业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为分散、力弱的千家万户提供生产需要的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培训;对产品,产前签订合同,公司包销产品,建立和完善合作共赢、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北野菌业公司去年为所带的300户农民户均增加纯收入1万元。 我们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建设过程中,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当地区位、土地、气候的优势,坚持园区标准化生产,全力推进产品安全工作,逐步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产品标准化、利益分配公平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今后发展思路
全县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紧抓“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和“中国绿色名县”三大品牌优势,全力推进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东菇西耳”食用菌发展战略。根据县境内壶泉、南村、望狐、斗泉4块盆地气候条件多样化的特点,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到2011年,全县建成南村、望狐、作疃、宜加、斗泉和搬迁移民千栋日光温室园区六个食用菌产业园区,发展露地栽培黑木耳达到10000亩,年产有机黑木耳干品5000吨;发展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平菇种植生产菌棚10000栋,年产各类鲜菇2.4万吨。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食用菌基地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