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吧:
含水量不低于64%的话,在灭菌、培养过关的情况下,产量肯定相对较高。毕竟菇的重量大部分水分从培养料中吸收,但会不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含水量调高(相对58-60%),灭菌较容易,但培养阶段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了,甚至存在缺氧的可能。这就引出了第2条,培养基中的配方中一定有保水持水性能好的物质,就举例的细木屑来讲,其持水能力比粗木屑强,也可用蔗渣(但现在价格偏高了很多)、玉米秸秆。如果没有这种持水性能强的物质,培养量的含水量就必需调低。而培养周期的控制,与培养基配方跟含水量有直接关系,含N源越高,含水量较高时,长速就慢,相对来讲,调低N源与含水量后,长速自然就会快。
至于后熟期的问题,几天是最佳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以后再谈。
老玩童一直在强调的湿度控制我很赞同,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菇阶段出现细菌感染的问题。但培养时,温度放到14-15度不要超过15度,15度是一个危险温度的临界线这点,我倒没发现有这情况,一般根据菇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出菇培养阶段温度调低,一是生长速度要受到影响,二是影响出菇周期,对菇质的影响我暂时没有发言权,因为我还没有一开始就这么处理过。
最后,套用老玩童的话,“其实高产不是单一追求的目标,稳产稳质量才是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