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福建老菇农在2010-1-15 19:27:48的发言: 和52楼坛友聊聊: 我的观点是一个厂建立起来了,表示资金起了作用,技术也有了,也就是你所说的瓜也有了,但会不会形成甜瓜,这就是要依靠管理了,怎么管理,有一整套管理的方法,“无奈,天气太热,草长的老高,也不去锄草,大旱天也不去浇水,在打扑克”,动不动,就不干了,结账,走人,这是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所以前年,我在梁山会议公开说:一位员工一年1.5万元,一台设备5万元,我宁可买设备。 设备是最听话的,不会装模作样,得到不少企业家的共鸣。怎么依靠制度去管理,这有很大学问。怎么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再好技术,管理不善,也是等于零。也不会生产出甜瓜来。
我也想深刻的聊一聊,我们中国的语言在很多时候会造成相互间的误会,首先,说说技术,我想这个名词应该包括两方面:技术参数和技术实施,参数部分是死的,而实施部分则大有学问了,涉及到了管理,如何把技术贯彻到底,到位,这个过程应该是技术的实施过程,如果称作是管理,也应纳入技术范畴;如果黄老师同意的话,我们的争议就在这里,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不同的菇厂对技术实施的好坏大不相同,也造成他们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另一方面,管理,我个人认为也涉及技术管理和人的管理,技术管理和技术实施有很多是重叠的,人的管理为技术的实施服务的;核心是围绕技术实施转的。 我也深刻反思黄老师对管理的强调,我们平时也是这么强调的,为什么从理性的思维我就反复强调技术,这个属于生产力那部分的内容,我想就像我们强调后天的努力,而适当降低先天智力的影响一样,重在激励和鼓励。也许这就是黄老师经常说的,既要懂科学技术,也要从哲学角度思考,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同意黄老师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