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4|回复: 0

珍稀药用菌桑黄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7-19 08:13:31 |显示全部楼层

1、桑黄发展趋势的预测

1.1研制桑黄系列抗癌新药是桑黄未来发展主流目前在市场上,人工栽培桑黄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际上已经开发出来的商品中,桑黄多糖最高含量仅仅7-8%,在日本及韩国,产品价格极其昂贵。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桑黄最早,已开发出桑黄菌丝体的培养技术,韩国一制药公司利用12T发酵罐人工生产桑黄菌的菌丝体,并提取桑黄活性物质,最后将其提取物用冻干法加工成粉末,作为抗肿瘤药品。桑黄提取物干粉在韩国市场的售价高达每克2000多美元。目前,韩国已将桑黄的提取及应用作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开发%日本一家专门从事生药加工的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由津村生产的。桑黄。(超微)粉末胶囊每瓶(228粒)售价高达3万日元。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日;韩两国市场去年各种桑黄制剂的销售额合计已逾100亿日元。据悉,美国已从日本进口桑黄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本土销售。记者在广州某癌症治疗中心了解到,现在1g桑黄的售价高达5-8元人民币,还买不到,必须提前预定。正由于桑黄在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最高且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所以各大药厂投入巨资研制桑黄系列抗癌新药及相关药物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1.2将桑黄直接开发成各种保健食品是桑黄未来发展又一大趋势

由于桑黄对人或实验动物长期大剂量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桑黄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一种重要原料来源。桑黄菌丝体和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食品、医药、饲料添加剂,也可直接开发成保健食品。采用现代液体发酵技术,可低成本、高效生产桑黄菌粉,可开发出至少三个产品形式,即桑黄口服液、桑黄菌粉胶囊、桑黄酒及桑黄茶等多种形式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取无限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提升了桑黄潜在

的利用价值。所以用桑黄直接开发成各种保健食品是桑黄又一发展趋势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1.3人工栽培桑黄的前景将与昔日灵芝大战一样如火如荼

人工栽培桑黄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日本、韩国早已开发了桑黄栽培产业并具相当规模,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人工栽培桑黄回报极高,投资少、见效快,一年四季可天天种植、天天采收,是适合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种植的好项目。就如20世纪80年代人工栽培灵芝一样,每千克售价高达1000多元,当时很多人靠栽培灵芝成了百万富翁。和人工栽培其他菌类一样,人工栽培桑黄不受季节限制,全国各地均可栽培。主要原料是树木锯末和少量有机质。从种植到菌丝长满需40天左右;菌丝长满、长出桑黄子实体,一般50天左右即可采收,从种到收90天左右。采收后晒干可以长期保存或销售。生产成本与灵芝差不多,每平方米投料15Kg,原料和人工等综合成本不超过10 元.每平方米产桑黄子实体0.5—1Kg,按现在的价格可获利1000--2000元以上.1间30m的普通民房,采用立体塑料搭架可以栽培100m2,1次最低投料1500Kg,综合成本1000元左右,可收获桑黄子实体干品50Kg(有成功栽培基地可验证),按现在市场保守价2000元/kg计算,收入高达10万元左右。桑黄作为药用真菌,开发时间晚、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人工栽培可获丰厚回报的前景必将掀起桑黄栽培热潮。

2珍稀药用菌桑黄研究成果及利用现状

在我国,应用桑黄治病从明朝开始到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但明确提出的是在《本草纲目》中),但其发展到今天,才被认知为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菌类,而且是愈来愈被国内外商家看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由于过去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深度不够且药用机理被人们认识程度不够。现在,桑黄药用机理已被广泛认可,同时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这为预测桑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最可信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依据。

2.1桑黄的药理作用研究

2.1.1、抗癌、抗肿瘤作用。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在第一位的药用菌。研究表明,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6.7%对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7%,对肿瘤等赘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桑黄以96.78%的肿瘤(癌症)抑制率,排在第一位;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在癌症手术后防止复发中效果也显著;桑黄多糖可明显改善疾病患者的免疫水平,抵抗放、化疗的副作用,协同放、化疗杀死癌细胞,增强疗效;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正由于食药用真菌多糖是食药用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且来源于食药用真菌多糖的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免疫治疗,因而桑黄的开发利用已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2.1.2免疫调节作用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作用试验表明:桑黄对PMNCs分泌IFN-γ有直接诱导作用,而IFN-γ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前癌基因表达,阻止肿瘤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能诱导T细胞辅助抗体产生,增强细胞毒T细胞和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IFN-γ还作用于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桑黄所具有的诱生γ-干扰素的能力,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这一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桑黄抗肿瘤作用机理的认识,并且也提示了桑黄在抑制肿瘤转移中的应用潜力。

2.1.3保肝和抗肝硬化作用张万国等首次将桑黄的热水提取物用在保护肝损伤、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损伤,观察桑黄对血清学和组织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桑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结构完好;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蛋白合成能力增强;血清活性氧显著减少,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降低, IFN-γ显著增高。研究指出,抗脂质过氧化和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是桑黄具有保护肝细胞功能的作用机理;而桑黄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是桑黄能改善血液动力学性能,提高肝区

微循环,可诱导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病理发展过程,是慢性肝损伤所引起的病理修复反应,肝脏内胶原纤维大量增生,从而破坏了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极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具有病因多样性、进展渐变性、病变可逆性、最终难治性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已证实了药用菌中的冬虫夏草、茯苓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而桑黄在保肝和抗肝纤维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为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2.1.4、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是其主要的肝损伤机制。对照组大鼠血清活性氧显著升高,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大量生成,SOD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桑黄虽不能明显减少MDA的生成,但可以一定程度提高SOD活性,并且使血清中活性氧明显降低,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2.1.5抗诱变作用Ahon对桑黄的大豆培养提取物的抗诱变研究表明,桑黄菌丝水提取物具有抗诱变活性,它是通过提高醌氧化还原酶和诱变剂的活性以及诱变水平来抑制肿瘤,并起着重要作用的。

2.1.6抗突变作用Shon在抗突变实验中发现,桑黄提取物中含有抗突变成分,可有效的抑制直接诱变剂4-硝基邻苯二胺(NPD),叠氮钠(NaN3)和间接诱变剂,+氨基芴(2-AF),苯并[a]芘(B[a]P)对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2.1.7 抗血管生成作用对癌症病人来说,抗血管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鸡胚胎绒毛尿囊膜(CAM)检测,发现桑黄的乙醇提取物包含有效的抗血管生成物质,桑黄的这种抗血管活性可能支持抗肿瘤活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活性成分应该从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这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抗血管物质。我们有理由相信,桑黄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将会成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性治疗。

2.1.8 降血糖作用Kim用桑黄多糖喂用链脲霉素导致的糖尿病大鼠,结果显示(桑黄多糖能够降低血糖,同时减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这个结果让我们相信桑黄多糖在治疗人类糖尿病上将有所作为。

2.1.9  抗肺炎作用用桑黄提取物预处理大鼠的实验中,发现桑黄提取物能够抑制肺炎大鼠炎症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白介素(IL)-1β。的水平。这个结果表明(桑黄提取物在抑制人类急性肺炎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作用。

2.1.10 抑菌,消炎作用。韩国的学者研究表明(桑黄的正丁醇提取物对耐甲氧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其MIC成熟抑制浓度%在63-125μg/ml,但没给出抑菌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Jang和Kim都发现了桑黄提取物具有消炎的作用。

2.2 桑黄化学成分研究

研究表明,桑黄含有多糖,黑色素,过氧化酶,麦角甾醇,芳樟醇,三萜酸,脂肪酸类,芳香酸,原儿茶醛,丁香酸,咖啡酸,柚皮素,樱花亭,香豆素等成分。

2.3 桑黄人工栽培研究

由于受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造成桑黄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稀少,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需要多年。人工栽培极其困难,培养条件苛刻,且生长周期长达&$(年。而桑黄菌是兼性寄生菌,但以腐生为主,因此对该菌进行人工培养理论上是可行的。日本和韩国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国内部分地方现在也有少量摸索性的试验,陈艳秋等报道,利用加富PDA培养基,PH在4-12范围内,桑黄菌丝体均可很好生长。刘利等人采用新鲜杨树木段栽培,通过两年的时间收获了少量的桑黄。2001—2004年辽宁省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与中科院联合,首先对鲍氏层孔菌(桑黄)的子实体培养技术进行了试验,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瓶栽生产技术,从接种到子实体原基分化需60d左右时间,成熟的子实体出现需90d以上时间。

随着对桑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桑黄药理作用的广泛应用,相信桑黄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