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11|回复: 0

茯苓产业发展之患亟待破解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12-16 10:36:03 |显示全部楼层


  菌种退化、产量低、质量差栽培与加工技术落后;农残、重金属超标;栽培需要大规模砍伐松树;资源破坏严重,茯苓产品附加值不高,药材综合利用率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茯苓产业存在着这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强菌种培育,建立茯苓轻简节约型及环境友好栽培模式等问题献言献策,为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菌种退化严重育种刻不容缓
  对于食用菌产业来说,菌种是其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生产成败的关键。要想提高茯苓产量、稳定产品质量,菌种质量至关重要。再好的菌种,也经不起多年的繁育,茯苓菌种退化、老化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严峻问题。怎样获得优良品种?防止菌种退化?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徐章逸副教授
  茯苓菌种退化现象严重,现有育种技术原始单一,生产上栽培菌种来源随意任性,使得茯苓生产上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严重影响茯苓产业和临床需求。
  目前茯苓遗传学基础研究薄弱,主要表现在茯苓子实体形成困难,茯苓性模式的不确定、茯苓结苓前的菌丝是同核体菌丝还是质配后形成的异核体菌丝尚无所知。通过研究,发现茯苓菌株资源遗传背景比较窄,栽培菌株基本上来源于少数几个菌株,同物异名现象比较普遍;相比较而言,野生菌株遗传背景多样性程度高。今后需加大对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蔡丹凤
  茯苓种质资源与其他的食药用菌品种相比严重匮乏,建立茯苓种质资源库可为育种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我们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松蔸栽培茯苓专用品种闽苓A5。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收集来自国内的茯苓栽培品种进行DNA指纹分析,选择与闽苓A5亲缘关系较远的7个茯苓菌株进行了结苓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闽苓A5是一株适宜松蔸栽培的优良菌株。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独特小半径结苓的特点,菌核多寄生于松蔸1m直径范围内的根部,包含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特性。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
  协会在积极引导、规范茯苓菌种厂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标准的茯苓菌种繁育基地,制定“靖州茯苓菌种”湖南省地方标准,茯苓菌种生产企业制定茯苓菌种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种植技术不断创新,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茯苓产品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坚持抓质量宣传等。
  茯苓栽培与生态保护如何双赢?
  我国栽培茯苓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是茯苓人工栽培最大的国家。然而现有茯苓栽培方法以传统的段木栽培(松树蔸)栽培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松木资源,且利用率还不到50%,
  此外,茯苓栽培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因此,茯苓与林业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松木资源日渐枯竭,菌材供给矛盾突出,茯苓产区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茯苓产业甚至被一些当地限制发展,导致茯苓产量锐减。
  在处理茯苓栽培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与会专家提供了不少合理的措施和建议。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蔡丹凤
  传统栽培品种性状不稳定,抗逆性差,急需改良;栽培延袭传统工艺,劳动强度大,技术落后,效益亟待提高,是松蔸在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须选育出适宜松蔸栽培的优良菌株,改良松蔸种苓工艺,研制出与优良菌株相配套的栽培新技术,以满足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博士崔洁
  代料栽培技术为挽救林木流失、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支撑。应提高松木资源利用率,开发代料栽培技术,培育优良菌种扩大树兜栽培,改善栽培技术。
  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要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茯苓“GAP”种植基地,促进形成茯苓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同时实现“菌种供应、生产技术、田间管理、产品加工”统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谭著明
  茯苓的主产区湖南怀化市2016年马尾松近成熟林蓄积量为1284.18万立方米,其中当年消耗约404.18万立方米,可用作松茯苓栽培的资源40.42万立方米,按计划可产茯苓鲜品25.87万吨,干品12.9万吨(折干率按50%计),远超现实产量。由此可见,目前马尾松采伐及毁损量(含经营性活动如皆伐、择伐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和非经营性活动如病虫害、火灾、更新造林、征占用林地等导致),基本能满足茯苓对木材的需求,关键是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松材资源。
  一是提高行业协会内部自律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二是集中收贮马尾松枝、蔸、木屑,建立原材料生产收贮供应专业公司;三是地方茯苓协会与林业行业管理机构协调,建立马尾松大径材资源储备基地;四是引进新技术,提高马尾松林培育、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五是拓展松树资源范围,研究湿地松、火炬松作为松茯苓栽培原料的可行性;六提高原料粗加工、包装、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和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效——推进劳动密集环节的供给侧结构优化;七是改进服务功能,在病虫松木和树蔸等资源利用上加强监管的同时,鼓励科学合理利用;八是和协会组织共同促进松树产业、松菌产业与茯苓产业和谐共生和全产业优化。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
  为了靖州及全国茯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种植原料的保障供给,引导农民在种植茯苓的同时栽马尾松,在马尾松幼林里套种茯苓,这样能提高松木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我国人工栽培茯苓有充足的原料供给,做到发展茯苓产业与生态保护双赢。
  严把茯苓质量安全大关
  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茯苓的食品安全无疑是事关百姓健康的头等大事。
  目前我国茯苓生产质量存在较大隐患,许多农户不熟悉中药材质量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控制意识淡薄,在下种环节部分农户采用国家禁用农药防治白蚂蚁致使原料农残超标;在加工环节部分加工户利用硫磺烘烤防霉,导致含硫量超标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小作坊的加工能力弱、技术水平低,没有统一的加工质量标准,自检自控能力差等原因,致使产品质量级别混乱,甚至在加工过程存在掺杂做假、以次充好和加工处理不当等现象,造成药材品质降低,影响产品质量。在此背景下,提高茯苓质量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
  目前国内外茯苓的研究更多聚焦在茯苓药用保健功能开发,关注茯苓的生产质量安全的较少。茯苓是在土里生长的,一旦出现病虫害就要打药,很容易导致农残问题,但是目前没有监管,市场鱼龙混杂,忽视了这一点。
  要想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和稳定,需要提高苓农产品质量意识,和企业都应该加强监管,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同时应建立初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对茯苓进行检测,追踪和监管;指导龙头企业对茯苓产品的精深加工研发和应用推广;引导茯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的逐步延伸。
  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云
  茯苓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是影响其出口的重要因素。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近年纷纷提高技术法规要求,对茯苓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好的产品源于良好的工艺设计。应建立符合GMP要求的茯苓饮片初加工生产车间及茯苓饮片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线,优化茯苓生产工艺,有效防止茯苓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确保规格等级符合国家标准与市场需求,提高茯苓成品质量。彻底改变“堆放发汗、土灶铁锅蒸煮、手工削皮、手工切制、硫磺熏蒸防腐、露天晒干”等原始加工方,提高茯苓品质与附加值。
  否则,2014年因“硫磺熏蒸门”导致整个行业走入低谷的“山银花事件”再次会重现茯苓产业。行业内应抱团取暖,制定茯苓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掌握话语权及市场。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研究员黄鹤
  随着茯苓产区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提高,也存在一定隐患:传统药材地道性遭到冲击,不同产区间的种植方法和加工技术,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内在质量不稳等现象日趋明显,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和对外贸易信誉。
  今后湖北茯苓基地的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建设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继续进行茯苓良种繁育研究,进一步稳定、提高我国茯苓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以湖北大别山(英山)道地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为核心,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茯苓产地加工基地,打造茯苓产业集群,加强产区与新产品研发、旅游等产业的结合,创造更大效益,助力扶贫,为提高我国茯苓生产整体水平,扩大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规模,做出更大努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