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天

[转帖]《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8:57 |显示全部楼层
16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白灵菇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特别强,这点与其他菇类不同,几乎可在半厌氧条件下生长发育。在二氧化碳浓度达22%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量反大于新鲜空气条件下生长量。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新鲜空气,这时期应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5%以下。
108、白灵菇适合什么地区栽培
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菌类,栽培季节一般在冬季早春和晚秋出菇;而栽培白灵菇所需原料一般为硬杂木屑、玉米芯、麦麸、石灰和石膏等,所以有林木资源的山区和半山区可以采用木屑进行栽培,而在平原地区也可以采用玉米芯和麦麸进行代料栽培。
109、白灵菇栽培需要哪些原材料
(1)主要材料: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
(2)辅助材料:玉米粒、麸皮、蔗糖、石膏粉或碳酸钙、过磷酸钙、酵母粉(或酵母片)。
110、白灵菇栽培常用哪些配方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5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
配方2:阔叶树木屑100千克,麸皮15干克,玉米粉5千克,尿素0.3干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生石灰3千克,石膏1千克;
配方3:玉米芯50千克,棉籽壳50千克,麸皮10千克,尿素0.2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
111、白灵菇栽培一般在什么季节
白灵菇栽培以冬、春季较为理想。第一批在11月到第二年2月,第二批12月到第二年3月,第三批在1~4月,根据当地气候安排。如果在有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也可以周年栽培,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112、白灵菇栽培需要什么场所
(1)发菌场所:要求容易控温,通风方便,干燥清洁,避光。发菌室以平房保温好,容易消毒,但在生产实践中,生产量大不可能有那么多平房供使用。多将出菇用的日光温室,作发菌室使用,每667平方米大小的日光温室,可放1千克湿重的菌袋3.5~4.0万个,冬季气温低时可放菌袋5~6万个。日光温室作发菌场所使用,温度不易控制,和平房相比,往往拖长发菌时间,应注意管理,加强控温和通风工作;
(2)出菇场所:
①日光温室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设施。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保温性,在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日光温室的适宜发展区域在北方,我省是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白灵菇最适宜的地区;
②塑料棚也可以作栽培白灵菇时的出菇场所。塑料棚类型较多,制造方法不一致,栽培白灵菇出菇用的多为大棚。塑料大棚根据棚顶的形状又分为圆拱形和屋脊型;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和栋数的多少又分为单栋型和联栋型;根据建材的不同可分为竹、竹木、水泥柱竹木、全钢、钢木、钢筋水泥柱、全塑等类型。
113、白灵菇栽培用哪种规格的栽培袋
因为白灵菇生产只出一潮菇,有充足的发菌时间,所以常采用以下两种规格的栽培袋:17厘米×33厘米折角袋和20厘米×37厘米筒料。一般17厘米×33厘米规格采用一头接种,而20厘米×37厘米规格的筒料采用两头接种。
114、白灵菇栽培袋如何灭菌
采用常压锅灭菌。在菌袋装锅后,检查除排气孔外是否漏气。开始生火时,烧大火猛攻,越猛越好,4小时必须达到100℃。假如升温较慢,一些高温菌在培养料中活动加剧会使养分受到损失。冷气排净后,立即关闭排气孔。在灭菌过程中,注意观察锅内水位,当水位低于安全线,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破锅,要添加开水,不使锅内温度下降,影响灭菌效果。整个烧火过程必须在100℃以上保持12小时,中途不能断断续续,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如果用钢板池或油桶改制的常压锅炉,用塑料篷布或塑料膜封锅口,篷布薄膜中达到100℃时,蒸气使塑料膜拱起像气球一样,此时减少燃料,文火保持100℃。待拱起的篷布、薄膜要下落时又加大火力,使之重新拱起。停火前用猛火轰一次,再停火保温3~5小时。待温度自然冷却下降至60℃时,趁热出锅,起到巴氏灭菌作用,以杀死搬运过程中外界落在袋面的杂菌,搬运热菌袋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料袋变形或刺破,有条件的栽培户可采用周转筐,这样可以避免弄破菌袋和菌袋变形。热菌袋搬入接种室需冷却,待袋内温度达27℃左右时,开始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9:20 |显示全部楼层
17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115、袋栽白灵菇接种后栽培袋如何摆放
把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摆袋发菌。摆袋方式有两种,一是直立摆袋,将菌袋底直立,紧靠排列,要求横行对齐,7、8月高温季节时可防止高温烧菌,但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极少采用,一般采用搭培养架进行直立摆放。二是墙叠式摆袋,袋口朝外双排堆叠成行,行与行之间留一条作业道,作为管理采收的通道。因栽培季节不同,要根据气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春季出菇菌袋可摆放8~10层;秋季出菇菌袋因发菌管理正值盛夏炎热高温季节,菌袋内菌丝生长旺盛,宜少摆几层,以5~8层为宜。
116、袋栽白灵菇栽培袋如何进行发菌管理
(1)培养室氧气和温度管理:菌袋摆到培养室后,头3~5天为萌动期,即菌丝恢复和萌发,温度20℃~27℃最为适宜。培养7~10天后,菌丝呼吸量加大,室内和菌袋内温度都会升高,须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1小时,避免二氧化碳沉积。高温天气,利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机,尽量降低室温至20~24℃之间,低于20℃会造成未长满袋即出菇现象;低温天气,利用晴天中午开窗通风,并注意保温。20~30天,菌丝长到菌袋1/3~1/2时,菌丝生长旺盛,吃料迅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大通风,两头接种的栽培袋可扎眼通气,侧面打眼接种的栽培袋去掉套袋,以增加氧气进入及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蔓延。若气温偏高,室内菌袋堆积较多,应打开排风扇排风降温。严格控制室温升高的另一项措施是“疏袋散热”,疏散一部分菌袋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措施;
(2)倒袋:10~15天进行第1次倒袋,观察菌丝长势及污染情况,发现点滴绿霉污染,用75%酒精或1%多菌灵水溶液注射能够控制污染点杂菌的蔓延。对未萌发成活及菌丝生长不良的栽培袋应及时回锅处理;对污染严重的,如感染了红色链孢霉的,应及时清除深埋处理,以防传染给其他菌袋。以后每隔10~15天倒袋1次,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3)遮光:白灵菇菌丝在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强光下,菌丝生长缓慢,刺激原基过早发生,使菌丝提前老化,造成后期减产。因此,培养室门窗要用黑布或黑塑料布、黑薄膜遮盖好。尤以悬挂遮阳网为好,既遮光又透气,很好地解决遮光与透气之间的矛盾;
(4)湿度控制: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适宜菌丝生长。空气相对湿度可通过培养室放置干湿温度计来观察,适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容易滋生杂菌,造成污染,在晴朗干燥的中午结合通风开窗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117、白灵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两端扎口的栽培袋,先解开袋口,用刀刮去老菌块或轻轻搔去料面中央表面的菌皮,面积约2平方厘米,搔菌的面积不能过大,过大时现蕾数目多,需要疏蕾,而且消耗营养,搔菌后把袋口用手向外拉一下,然后重新扎好,扎口时不要太紧使里面形成一个既保湿又通风的小空,以利原基形成。但要注意袋口不能散开,以防料面干燥失水而不能形成原基。将搔菌后的菌袋置于0℃~4℃的低温下处理7天左右,进行低温刺激,然后将菇房温度控制在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6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经过10~15天即可现蕾。在8℃~10℃的低温和昼夜温度差10℃左右。为了拉大温差刺激,许多地方晚上把覆盖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上边的塑料薄膜和草苫掀去,白天盖上。空气湿度85%~95%。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的环境里,经搔菌和低温及温差刺激作用下,9~12天即可现蕾。
118、白灵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1)幼菇管理:当白灵菇的原基膨大至直径2厘米左右时,可将袋口多余塑料剪去或象挽袖口一样向下挽起,使原基露在空气中,如栽培袋内侧有边壁菇,也应及时在其周围用刀片将塑料切成十字形开口,令菇体露出。幼菇阶段温度应尽量低些,控制在12℃~1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并且小通风、勤通风,切不可对流通风,防止造成死菇;光照对子实体的形状有较大影响,光线越强,子实体长势粗壮,光线越暗,子实体表现细长,一般在800勒克斯光照下,子实体形状正常。一般经过3~5天即进入成菇期;
(2)成菇管理:当白灵菇菌盖直径达4厘米时,即进入成菇阶段,成菇阶段可根据客户对白灵菇产品形状要求进行不同管理措施。
①棒状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应控制在8℃~12℃之间;光照强度在50~200勒克斯之间;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量下降,但提高了白灵菇的耐贮性和耐运性,延长货架寿命和贮存期(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产理越高,可提高产量20%,但缩短了贮存期和货架寿命,耐运性也差,这样生产出的白灵菇,菌盖肥厚、菌盖直径小、菌柄粗壮;
②伞形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比棒状的高,一般控制在12℃~20℃;加强光照,把光照强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之间;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白灵菇盖薄、片大、质量好。
119、白灵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白灵菇采收期取决于它们的成熟度。判断白灵菇的成熟度及采收期,主要从菌盖是否充分展开和边缘是否有内卷来确定。当白灵菇菌盖已平展、边缘仍有内卷时,是采收的适期。此时菇体包满、滑润、清亮、洁白。若过早采收,不仅子实体的大小和重量达不到最大限度要求而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也不丰富,达不到最大的积累程度。若推迟采收,子实体已过熟,菌盖边缘上翘,大量释放孢子,消耗营养,接近衰老,失水萎蔫。从生长期看,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需15天左右,温度低的季节生长期可能更长些,20多天至一个月。
120、白灵菇如何采收
当白灵菇菌盖充分展开,孢子未大量释放时采收。要轻采、轻拿、轻装,减少机械碰撞与损伤,用利刃削平菇柄,用毛刷刷净菇体杂物,并剔除畸形、破损和带病虫的菇。要求菌盖完整,菌盖直径(手掌形)7~13厘米,菇色洁白,菌肉坚实,柄长不超过3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29:34 |显示全部楼层
18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1、袋栽杏鲍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1)低温刺激:杏鲍菇属恒温结实性菇类,原基分化温度低于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以较低温度(10℃~15℃)刺激原基形成;
(2)光线调节 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 Lx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
92、袋栽杏鲍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菌丝长满袋需后熟10天,菌丝吐黄水即可置于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取掉棉花和套环,把塑料袋口翻转至靠近培养基表面,之后喷水保湿,促其出菇。
(1)温度调控:以10℃~15℃较低温度刺激原基形成,一般需10~15天。然后把栽培室控制在15℃~18℃左右,让子实体生长和发育。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若遇到低温,注意适当关紧门窗,尽量提高栽培室温度,让子实体正常生长;若气温升高,则多喷冷水降温,尽量减少子实体萎缩死亡;
(2)湿度调控:初期栽培室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而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注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
(3)光线调节: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勒克斯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光照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强则子实体柄短、盖大、易开伞,而且菌柄严重弯曲,降低品质;无光则不分化或不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4)通气:子实体发育阶段还要求加大通风量。雨天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房间需注意通风;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增加喷水降低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0.5小时,避免高温高湿。
93、袋栽杏鲍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杏鲍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出口杏鲍菇要求菇体长5~10厘米,菌盖直径4~6厘米。国内市场要求当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第一潮菇后,相隔14天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杏鲍菇生物学效率可达60%~80%,采用覆土措施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
94、杏鲍菇如何采收
杏鲍菇达到采收标准后应整丛采收,一般用左手握住杏鲍菇子实体,右手按住料面,整丛采下,不要带下培养料。采后要及时分级加工。
95、杏鲍菇采收后如何管理
杏鲍菇采收后应将出菇面清理干净,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使菌袋休养生息。采用单面菌墙出菇的菌袋,也可掉头出菇,重新垒垛。将已出过菇的一端朝里埋进土里,原来在土里的那端朝外作为出菇面。这样管理后再长出的菇个大、产量高。杏鲍菇栽培袋一般出1~2潮菇,但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上。
96、杏鲍菇如何干制
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干品,所以烤干之前需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呈白色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97、杏鲍菇保鲜出口如何加工处理
 (1)采摘:采菇人要戴乳胶手套,一手捏住菇柄,一手用不锈钢刀在菌柄的最下方将菇切下,轻轻放在筐内,并码放整齐,以防碰破菌盖。
 (2)分级:根据出口要求分级,同时剔除菌盖破裂、有斑点、变色、畸形等不合格的等外菇。然后按大小规格分别装入专用筐内。
 (3)保鲜:经分选后,将符合出口标准的菇及时送往冷库保鲜。冷库温度控制在0~4℃。待确定起运前8~10小时,进行修柄包装。如果先行修剪,则菇柄基部易变色,影响质量。
 (4)包装:鲜菇保鲜包装箱采用塑料泡沫制成的专用保鲜箱。内衬透明无毒薄膜、外用瓦楞纸加工成的纸箱,每箱装5~10千克。
五、白灵菇栽培
98、白灵菇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白灵菇,学名阿魏侧耳(PleurottLs ferulae),又称阿魏蘑。我国新疆地区多于4、5月份出菇,故又有“天山神菇”、“草原上的牛肝菌”之誉。白灵菇营养成分较一般菇类丰富。子实体含蛋白质约16%,粗脂肪11%,灰分6%,粗纤维4%,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较金针菇高出1~6倍,堪称菌中之最。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其中维生素D含量较其他菇类高3~4倍。并且含多种矿质元素,对于平衡和补充人体营养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白灵菇含有较多的阿魏多糖,野生菇具有与中药阿魏相同的医药疗效,即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及防治妇科肿瘤的功能和作用,还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0:11 |显示全部楼层
19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9、白灵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1983年,新疆生物沙漠土壤研究所驯化栽培了阿魏菇,1990年选育出高产菌株,在新疆和福建等省区推广。新疆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同时也驯化栽培这种食用菌,并开发了神菇补酒等产品。1996年,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的赵柄和北京市的单位合作在北京市通州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产,以“白灵菇”为商品名进入北京市场和外贸市场。阿魏菇商品价值颇高,以前只有少量干品供应,国际市场价格常高出香菇、金针菇3~5倍。人工栽培白灵菇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100、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怎样
按照一个日光温室大棚300平方米,除去操作过道,有效面积为210平方米,利用17厘米×35厘米菌袋,装干料0.4千克、湿料1.0千克,菌袋底对底横卧排放,每垛放1米高8层,每平方米可摆放150袋,一个温室可摆放3.0万袋白灵菇菌袋,每袋成本在1.0元,包括培养料、塑料袋、劳务费、能源、运输、管理费、设施设备折旧费等,总成本3.0万元;按每袋出0.2千克鲜菇计算,一季生产白灵菇0.6万千克,按每千克15元计,总产值9.0万元,去掉成本3.0万元,一个300平方米温室一季经济效益为6.0万元,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101、杏鲍菇形态特征
  杏鲍菇单生或群生,菌盖幼时略呈弓形,后渐平展,成熟时其中央凹陷呈漏斗状,直径2~12厘米不等。一般单生个体较大,群生时偏小。菌盖幼时呈灰黑色,随着菇龄增加渐变浅,熟后变为浅土黄、浅黄白色,中央周围有辐射状褐色条纹’齐具丝状光泽。菌肉纯白色,杏仁味明显,菌褶延生不齐,白色,与普通平菇相同。菌柄长5~20厘米,直径3~10厘米不等粗,基部膨大,呈保龄球状。长大后其形态与美味牛肝菌(北方称之为大腿蘑)和松口蘑相似。
102、白灵菇形态特征
  白灵菇的子实体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形态不同,有呈棒状的类似于杏鲍菇,有呈伞状的类似平菇。菌体洁白,菌肉亦为雪白色;菌盖表面带有浅褐色条纹,空气湿度低时易形成龟裂、生成粗糙的鳞片而影响品质。菌褶延生,甚至延伸至菌柄的中下部,这点与平菇相同。菌柄肥厚,实心,绵状。一般人工栽培时,形态为伞状的其菌盖直径5~15厘米、厚度2~4厘米,菌柄长4~7厘米、粗2~6厘米;形态为棒状的其菌盖直径3~7厘米、盖厚2~4厘米,菌柄长4~20厘米、粗2~10厘米。
103、白灵菇生长习性
白灵菇为亚热带及欧亚干旱等草原地带生长的野生菌类,分布于南欧、北非、印度等地。在我国新疆的木垒、青河、托里等沙漠戈壁里的阿魏滩上,白灵菇专一性极强地着生于枯死的阿魏根茎上。在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每年4、5月份为生长期。
104、栽培白灵菇采用哪些原料
  由于野生白灵菇对着生基质的专一性,使人们一直认为白灵菇属寄生性真菌。通过人工驯化栽培结果来看,白灵菇可着生于多种基质上,如棉籽壳、阔叶木屑、稻草等,可分解利用大多数的碳氮物质作为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故可断定,白灵菇是一种腐生型菌类。在此基础上,可大量采用农业副产品并添加少量速效营养成分即可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
105、白灵菇生长对温度要求严格吗
  白灵菇菌丝可在5℃~32℃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子实体的生长温度为8℃~20℃,最适为14℃~16℃,在此范围内,温度越低,子实体发生数量少,个头发育肥大,菌肉结实,产品外观好,品质亦有所提高。生产中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生长温度控制在下限水平,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子实体,获得更高效益。
106、白灵菇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白灵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基质含水率40%左右时,菌丝仍可较正常地发育。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应尽量为其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以利其健壮、旺盛地生长。因此,可将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5%~68%。出菇阶段空气湿度宜在90%左右,低于80%时菌盖易过早开伞;低于70%时菌盖易形成龟裂,产生鳞片;达到100%易发生某些病害。
107、白灵菇对通风条件有什么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0:28 |显示全部楼层
20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白灵菇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特别强,这点与其他菇类不同,几乎可在半厌氧条件下生长发育。在二氧化碳浓度达22%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量反大于新鲜空气条件下生长量。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新鲜空气,这时期应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5%以下。
108、白灵菇适合什么地区栽培
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菌类,栽培季节一般在冬季早春和晚秋出菇;而栽培白灵菇所需原料一般为硬杂木屑、玉米芯、麦麸、石灰和石膏等,所以有林木资源的山区和半山区可以采用木屑进行栽培,而在平原地区也可以采用玉米芯和麦麸进行代料栽培。
109、白灵菇栽培需要哪些原材料
(1)主要材料: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
(2)辅助材料:玉米粒、麸皮、蔗糖、石膏粉或碳酸钙、过磷酸钙、酵母粉(或酵母片)。
110、白灵菇栽培常用哪些配方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5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
配方2:阔叶树木屑100千克,麸皮15干克,玉米粉5千克,尿素0.3干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生石灰3千克,石膏1千克;
配方3:玉米芯50千克,棉籽壳50千克,麸皮10千克,尿素0.2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
111、白灵菇栽培一般在什么季节
白灵菇栽培以冬、春季较为理想。第一批在11月到第二年2月,第二批12月到第二年3月,第三批在1~4月,根据当地气候安排。如果在有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也可以周年栽培,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112、白灵菇栽培需要什么场所
(1)发菌场所:要求容易控温,通风方便,干燥清洁,避光。发菌室以平房保温好,容易消毒,但在生产实践中,生产量大不可能有那么多平房供使用。多将出菇用的日光温室,作发菌室使用,每667平方米大小的日光温室,可放1千克湿重的菌袋3.5~4.0万个,冬季气温低时可放菌袋5~6万个。日光温室作发菌场所使用,温度不易控制,和平房相比,往往拖长发菌时间,应注意管理,加强控温和通风工作;
(2)出菇场所:
①日光温室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设施。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保温性,在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日光温室的适宜发展区域在北方,我省是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白灵菇最适宜的地区;
②塑料棚也可以作栽培白灵菇时的出菇场所。塑料棚类型较多,制造方法不一致,栽培白灵菇出菇用的多为大棚。塑料大棚根据棚顶的形状又分为圆拱形和屋脊型;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和栋数的多少又分为单栋型和联栋型;根据建材的不同可分为竹、竹木、水泥柱竹木、全钢、钢木、钢筋水泥柱、全塑等类型。
113、白灵菇栽培用哪种规格的栽培袋
因为白灵菇生产只出一潮菇,有充足的发菌时间,所以常采用以下两种规格的栽培袋:17厘米×33厘米折角袋和20厘米×37厘米筒料。一般17厘米×33厘米规格采用一头接种,而20厘米×37厘米规格的筒料采用两头接种。
114、白灵菇栽培袋如何灭菌
采用常压锅灭菌。在菌袋装锅后,检查除排气孔外是否漏气。开始生火时,烧大火猛攻,越猛越好,4小时必须达到100℃。假如升温较慢,一些高温菌在培养料中活动加剧会使养分受到损失。冷气排净后,立即关闭排气孔。在灭菌过程中,注意观察锅内水位,当水位低于安全线,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破锅,要添加开水,不使锅内温度下降,影响灭菌效果。整个烧火过程必须在100℃以上保持12小时,中途不能断断续续,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如果用钢板池或油桶改制的常压锅炉,用塑料篷布或塑料膜封锅口,篷布薄膜中达到100℃时,蒸气使塑料膜拱起像气球一样,此时减少燃料,文火保持100℃。待拱起的篷布、薄膜要下落时又加大火力,使之重新拱起。停火前用猛火轰一次,再停火保温3~5小时。待温度自然冷却下降至60℃时,趁热出锅,起到巴氏灭菌作用,以杀死搬运过程中外界落在袋面的杂菌,搬运热菌袋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料袋变形或刺破,有条件的栽培户可采用周转筐,这样可以避免弄破菌袋和菌袋变形。热菌袋搬入接种室需冷却,待袋内温度达27℃左右时,开始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0:51 |显示全部楼层
21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115、袋栽白灵菇接种后栽培袋如何摆放
把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摆袋发菌。摆袋方式有两种,一是直立摆袋,将菌袋底直立,紧靠排列,要求横行对齐,7、8月高温季节时可防止高温烧菌,但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极少采用,一般采用搭培养架进行直立摆放。二是墙叠式摆袋,袋口朝外双排堆叠成行,行与行之间留一条作业道,作为管理采收的通道。因栽培季节不同,要根据气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春季出菇菌袋可摆放8~10层;秋季出菇菌袋因发菌管理正值盛夏炎热高温季节,菌袋内菌丝生长旺盛,宜少摆几层,以5~8层为宜。
116、袋栽白灵菇栽培袋如何进行发菌管理
(1)培养室氧气和温度管理:菌袋摆到培养室后,头3~5天为萌动期,即菌丝恢复和萌发,温度20℃~27℃最为适宜。培养7~10天后,菌丝呼吸量加大,室内和菌袋内温度都会升高,须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1小时,避免二氧化碳沉积。高温天气,利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机,尽量降低室温至20~24℃之间,低于20℃会造成未长满袋即出菇现象;低温天气,利用晴天中午开窗通风,并注意保温。20~30天,菌丝长到菌袋1/3~1/2时,菌丝生长旺盛,吃料迅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大通风,两头接种的栽培袋可扎眼通气,侧面打眼接种的栽培袋去掉套袋,以增加氧气进入及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蔓延。若气温偏高,室内菌袋堆积较多,应打开排风扇排风降温。严格控制室温升高的另一项措施是“疏袋散热”,疏散一部分菌袋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措施;
(2)倒袋:10~15天进行第1次倒袋,观察菌丝长势及污染情况,发现点滴绿霉污染,用75%酒精或1%多菌灵水溶液注射能够控制污染点杂菌的蔓延。对未萌发成活及菌丝生长不良的栽培袋应及时回锅处理;对污染严重的,如感染了红色链孢霉的,应及时清除深埋处理,以防传染给其他菌袋。以后每隔10~15天倒袋1次,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3)遮光:白灵菇菌丝在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强光下,菌丝生长缓慢,刺激原基过早发生,使菌丝提前老化,造成后期减产。因此,培养室门窗要用黑布或黑塑料布、黑薄膜遮盖好。尤以悬挂遮阳网为好,既遮光又透气,很好地解决遮光与透气之间的矛盾;
(4)湿度控制: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适宜菌丝生长。空气相对湿度可通过培养室放置干湿温度计来观察,适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容易滋生杂菌,造成污染,在晴朗干燥的中午结合通风开窗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117、白灵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两端扎口的栽培袋,先解开袋口,用刀刮去老菌块或轻轻搔去料面中央表面的菌皮,面积约2平方厘米,搔菌的面积不能过大,过大时现蕾数目多,需要疏蕾,而且消耗营养,搔菌后把袋口用手向外拉一下,然后重新扎好,扎口时不要太紧使里面形成一个既保湿又通风的小空,以利原基形成。但要注意袋口不能散开,以防料面干燥失水而不能形成原基。将搔菌后的菌袋置于0℃~4℃的低温下处理7天左右,进行低温刺激,然后将菇房温度控制在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6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经过10~15天即可现蕾。在8℃~10℃的低温和昼夜温度差10℃左右。为了拉大温差刺激,许多地方晚上把覆盖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上边的塑料薄膜和草苫掀去,白天盖上。空气湿度85%~95%。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的环境里,经搔菌和低温及温差刺激作用下,9~12天即可现蕾。
118、白灵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1)幼菇管理:当白灵菇的原基膨大至直径2厘米左右时,可将袋口多余塑料剪去或象挽袖口一样向下挽起,使原基露在空气中,如栽培袋内侧有边壁菇,也应及时在其周围用刀片将塑料切成十字形开口,令菇体露出。幼菇阶段温度应尽量低些,控制在12℃~1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并且小通风、勤通风,切不可对流通风,防止造成死菇;光照对子实体的形状有较大影响,光线越强,子实体长势粗壮,光线越暗,子实体表现细长,一般在800勒克斯光照下,子实体形状正常。一般经过3~5天即进入成菇期;
(2)成菇管理:当白灵菇菌盖直径达4厘米时,即进入成菇阶段,成菇阶段可根据客户对白灵菇产品形状要求进行不同管理措施。
①棒状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应控制在8℃~12℃之间;光照强度在50~200勒克斯之间;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量下降,但提高了白灵菇的耐贮性和耐运性,延长货架寿命和贮存期(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产理越高,可提高产量20%,但缩短了贮存期和货架寿命,耐运性也差,这样生产出的白灵菇,菌盖肥厚、菌盖直径小、菌柄粗壮;
②伞形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比棒状的高,一般控制在12℃~20℃;加强光照,把光照强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之间;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白灵菇盖薄、片大、质量好。
119、白灵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白灵菇采收期取决于它们的成熟度。判断白灵菇的成熟度及采收期,主要从菌盖是否充分展开和边缘是否有内卷来确定。当白灵菇菌盖已平展、边缘仍有内卷时,是采收的适期。此时菇体包满、滑润、清亮、洁白。若过早采收,不仅子实体的大小和重量达不到最大限度要求而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也不丰富,达不到最大的积累程度。若推迟采收,子实体已过熟,菌盖边缘上翘,大量释放孢子,消耗营养,接近衰老,失水萎蔫。从生长期看,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需15天左右,温度低的季节生长期可能更长些,20多天至一个月。
120、白灵菇如何采收
当白灵菇菌盖充分展开,孢子未大量释放时采收。要轻采、轻拿、轻装,减少机械碰撞与损伤,用利刃削平菇柄,用毛刷刷净菇体杂物,并剔除畸形、破损和带病虫的菇。要求菌盖完整,菌盖直径(手掌形)7~13厘米,菇色洁白,菌肉坚实,柄长不超过3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1:14 |显示全部楼层
22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1、袋栽杏鲍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1)低温刺激:杏鲍菇属恒温结实性菇类,原基分化温度低于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以较低温度(10℃~15℃)刺激原基形成;
(2)光线调节 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 Lx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
92、袋栽杏鲍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菌丝长满袋需后熟10天,菌丝吐黄水即可置于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取掉棉花和套环,把塑料袋口翻转至靠近培养基表面,之后喷水保湿,促其出菇。
(1)温度调控:以10℃~15℃较低温度刺激原基形成,一般需10~15天。然后把栽培室控制在15℃~18℃左右,让子实体生长和发育。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若遇到低温,注意适当关紧门窗,尽量提高栽培室温度,让子实体正常生长;若气温升高,则多喷冷水降温,尽量减少子实体萎缩死亡;
(2)湿度调控:初期栽培室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而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注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
(3)光线调节: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100~200勒克斯为宜(相当于每平方米放置25~40瓦白炽灯),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光照弱易形成无头菇;光照强则子实体柄短、盖大、易开伞,而且菌柄严重弯曲,降低品质;无光则不分化或不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4)通气:子实体发育阶段还要求加大通风量。雨天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房间需注意通风;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增加喷水降低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0.5小时,避免高温高湿。
93、袋栽杏鲍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杏鲍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出口杏鲍菇要求菇体长5~10厘米,菌盖直径4~6厘米。国内市场要求当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第一潮菇后,相隔14天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潮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杏鲍菇生物学效率可达60%~80%,采用覆土措施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
94、杏鲍菇如何采收
杏鲍菇达到采收标准后应整丛采收,一般用左手握住杏鲍菇子实体,右手按住料面,整丛采下,不要带下培养料。采后要及时分级加工。
95、杏鲍菇采收后如何管理
杏鲍菇采收后应将出菇面清理干净,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使菌袋休养生息。采用单面菌墙出菇的菌袋,也可掉头出菇,重新垒垛。将已出过菇的一端朝里埋进土里,原来在土里的那端朝外作为出菇面。这样管理后再长出的菇个大、产量高。杏鲍菇栽培袋一般出1~2潮菇,但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上。
96、杏鲍菇如何干制
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干品,所以烤干之前需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呈白色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97、杏鲍菇保鲜出口如何加工处理
 (1)采摘:采菇人要戴乳胶手套,一手捏住菇柄,一手用不锈钢刀在菌柄的最下方将菇切下,轻轻放在筐内,并码放整齐,以防碰破菌盖。
 (2)分级:根据出口要求分级,同时剔除菌盖破裂、有斑点、变色、畸形等不合格的等外菇。然后按大小规格分别装入专用筐内。
 (3)保鲜:经分选后,将符合出口标准的菇及时送往冷库保鲜。冷库温度控制在0~4℃。待确定起运前8~10小时,进行修柄包装。如果先行修剪,则菇柄基部易变色,影响质量。
 (4)包装:鲜菇保鲜包装箱采用塑料泡沫制成的专用保鲜箱。内衬透明无毒薄膜、外用瓦楞纸加工成的纸箱,每箱装5~10千克。
五、白灵菇栽培
98、白灵菇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白灵菇,学名阿魏侧耳(PleurottLs ferulae),又称阿魏蘑。我国新疆地区多于4、5月份出菇,故又有“天山神菇”、“草原上的牛肝菌”之誉。白灵菇营养成分较一般菇类丰富。子实体含蛋白质约16%,粗脂肪11%,灰分6%,粗纤维4%,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较金针菇高出1~6倍,堪称菌中之最。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其中维生素D含量较其他菇类高3~4倍。并且含多种矿质元素,对于平衡和补充人体营养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白灵菇含有较多的阿魏多糖,野生菇具有与中药阿魏相同的医药疗效,即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及防治妇科肿瘤的功能和作用,还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1:38 |显示全部楼层
23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99、白灵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1983年,新疆生物沙漠土壤研究所驯化栽培了阿魏菇,1990年选育出高产菌株,在新疆和福建等省区推广。新疆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同时也驯化栽培这种食用菌,并开发了神菇补酒等产品。1996年,木垒食用蕈菌开发中心的赵柄和北京市的单位合作在北京市通州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产,以“白灵菇”为商品名进入北京市场和外贸市场。阿魏菇商品价值颇高,以前只有少量干品供应,国际市场价格常高出香菇、金针菇3~5倍。人工栽培白灵菇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100、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怎样
按照一个日光温室大棚300平方米,除去操作过道,有效面积为210平方米,利用17厘米×35厘米菌袋,装干料0.4千克、湿料1.0千克,菌袋底对底横卧排放,每垛放1米高8层,每平方米可摆放150袋,一个温室可摆放3.0万袋白灵菇菌袋,每袋成本在1.0元,包括培养料、塑料袋、劳务费、能源、运输、管理费、设施设备折旧费等,总成本3.0万元;按每袋出0.2千克鲜菇计算,一季生产白灵菇0.6万千克,按每千克15元计,总产值9.0万元,去掉成本3.0万元,一个300平方米温室一季经济效益为6.0万元,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101、杏鲍菇形态特征
  杏鲍菇单生或群生,菌盖幼时略呈弓形,后渐平展,成熟时其中央凹陷呈漏斗状,直径2~12厘米不等。一般单生个体较大,群生时偏小。菌盖幼时呈灰黑色,随着菇龄增加渐变浅,熟后变为浅土黄、浅黄白色,中央周围有辐射状褐色条纹’齐具丝状光泽。菌肉纯白色,杏仁味明显,菌褶延生不齐,白色,与普通平菇相同。菌柄长5~20厘米,直径3~10厘米不等粗,基部膨大,呈保龄球状。长大后其形态与美味牛肝菌(北方称之为大腿蘑)和松口蘑相似。
102、白灵菇形态特征
  白灵菇的子实体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形态不同,有呈棒状的类似于杏鲍菇,有呈伞状的类似平菇。菌体洁白,菌肉亦为雪白色;菌盖表面带有浅褐色条纹,空气湿度低时易形成龟裂、生成粗糙的鳞片而影响品质。菌褶延生,甚至延伸至菌柄的中下部,这点与平菇相同。菌柄肥厚,实心,绵状。一般人工栽培时,形态为伞状的其菌盖直径5~15厘米、厚度2~4厘米,菌柄长4~7厘米、粗2~6厘米;形态为棒状的其菌盖直径3~7厘米、盖厚2~4厘米,菌柄长4~20厘米、粗2~10厘米。
103、白灵菇生长习性
白灵菇为亚热带及欧亚干旱等草原地带生长的野生菌类,分布于南欧、北非、印度等地。在我国新疆的木垒、青河、托里等沙漠戈壁里的阿魏滩上,白灵菇专一性极强地着生于枯死的阿魏根茎上。在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每年4、5月份为生长期。
104、栽培白灵菇采用哪些原料
  由于野生白灵菇对着生基质的专一性,使人们一直认为白灵菇属寄生性真菌。通过人工驯化栽培结果来看,白灵菇可着生于多种基质上,如棉籽壳、阔叶木屑、稻草等,可分解利用大多数的碳氮物质作为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故可断定,白灵菇是一种腐生型菌类。在此基础上,可大量采用农业副产品并添加少量速效营养成分即可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
105、白灵菇生长对温度要求严格吗
  白灵菇菌丝可在5℃~32℃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子实体的生长温度为8℃~20℃,最适为14℃~16℃,在此范围内,温度越低,子实体发生数量少,个头发育肥大,菌肉结实,产品外观好,品质亦有所提高。生产中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生长温度控制在下限水平,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子实体,获得更高效益。
106、白灵菇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白灵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基质含水率40%左右时,菌丝仍可较正常地发育。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应尽量为其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以利其健壮、旺盛地生长。因此,可将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5%~68%。出菇阶段空气湿度宜在90%左右,低于80%时菌盖易过早开伞;低于70%时菌盖易形成龟裂,产生鳞片;达到100%易发生某些病害。
107、白灵菇对通风条件有什么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2:13 |显示全部楼层
24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白灵菇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特别强,这点与其他菇类不同,几乎可在半厌氧条件下生长发育。在二氧化碳浓度达22%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量反大于新鲜空气条件下生长量。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新鲜空气,这时期应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5%以下。
108、白灵菇适合什么地区栽培
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菌类,栽培季节一般在冬季早春和晚秋出菇;而栽培白灵菇所需原料一般为硬杂木屑、玉米芯、麦麸、石灰和石膏等,所以有林木资源的山区和半山区可以采用木屑进行栽培,而在平原地区也可以采用玉米芯和麦麸进行代料栽培。
109、白灵菇栽培需要哪些原材料
(1)主要材料: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
(2)辅助材料:玉米粒、麸皮、蔗糖、石膏粉或碳酸钙、过磷酸钙、酵母粉(或酵母片)。
110、白灵菇栽培常用哪些配方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5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
配方2:阔叶树木屑100千克,麸皮15干克,玉米粉5千克,尿素0.3干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酵母粉0.1千克,生石灰3千克,石膏1千克;
配方3:玉米芯50千克,棉籽壳50千克,麸皮10千克,尿素0.2千克,石膏1千克,生石灰3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
111、白灵菇栽培一般在什么季节
白灵菇栽培以冬、春季较为理想。第一批在11月到第二年2月,第二批12月到第二年3月,第三批在1~4月,根据当地气候安排。如果在有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也可以周年栽培,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112、白灵菇栽培需要什么场所
(1)发菌场所:要求容易控温,通风方便,干燥清洁,避光。发菌室以平房保温好,容易消毒,但在生产实践中,生产量大不可能有那么多平房供使用。多将出菇用的日光温室,作发菌室使用,每667平方米大小的日光温室,可放1千克湿重的菌袋3.5~4.0万个,冬季气温低时可放菌袋5~6万个。日光温室作发菌场所使用,温度不易控制,和平房相比,往往拖长发菌时间,应注意管理,加强控温和通风工作;
(2)出菇场所:
①日光温室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设施。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保温性,在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日光温室的适宜发展区域在北方,我省是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白灵菇最适宜的地区;
②塑料棚也可以作栽培白灵菇时的出菇场所。塑料棚类型较多,制造方法不一致,栽培白灵菇出菇用的多为大棚。塑料大棚根据棚顶的形状又分为圆拱形和屋脊型;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和栋数的多少又分为单栋型和联栋型;根据建材的不同可分为竹、竹木、水泥柱竹木、全钢、钢木、钢筋水泥柱、全塑等类型。
113、白灵菇栽培用哪种规格的栽培袋
因为白灵菇生产只出一潮菇,有充足的发菌时间,所以常采用以下两种规格的栽培袋:17厘米×33厘米折角袋和20厘米×37厘米筒料。一般17厘米×33厘米规格采用一头接种,而20厘米×37厘米规格的筒料采用两头接种。
114、白灵菇栽培袋如何灭菌
采用常压锅灭菌。在菌袋装锅后,检查除排气孔外是否漏气。开始生火时,烧大火猛攻,越猛越好,4小时必须达到100℃。假如升温较慢,一些高温菌在培养料中活动加剧会使养分受到损失。冷气排净后,立即关闭排气孔。在灭菌过程中,注意观察锅内水位,当水位低于安全线,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破锅,要添加开水,不使锅内温度下降,影响灭菌效果。整个烧火过程必须在100℃以上保持12小时,中途不能断断续续,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如果用钢板池或油桶改制的常压锅炉,用塑料篷布或塑料膜封锅口,篷布薄膜中达到100℃时,蒸气使塑料膜拱起像气球一样,此时减少燃料,文火保持100℃。待拱起的篷布、薄膜要下落时又加大火力,使之重新拱起。停火前用猛火轰一次,再停火保温3~5小时。待温度自然冷却下降至60℃时,趁热出锅,起到巴氏灭菌作用,以杀死搬运过程中外界落在袋面的杂菌,搬运热菌袋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料袋变形或刺破,有条件的栽培户可采用周转筐,这样可以避免弄破菌袋和菌袋变形。热菌袋搬入接种室需冷却,待袋内温度达27℃左右时,开始接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7 19:32:37 |显示全部楼层
25 回复:《珍稀食用菌栽培200问》
115、袋栽白灵菇接种后栽培袋如何摆放
把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摆袋发菌。摆袋方式有两种,一是直立摆袋,将菌袋底直立,紧靠排列,要求横行对齐,7、8月高温季节时可防止高温烧菌,但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极少采用,一般采用搭培养架进行直立摆放。二是墙叠式摆袋,袋口朝外双排堆叠成行,行与行之间留一条作业道,作为管理采收的通道。因栽培季节不同,要根据气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春季出菇菌袋可摆放8~10层;秋季出菇菌袋因发菌管理正值盛夏炎热高温季节,菌袋内菌丝生长旺盛,宜少摆几层,以5~8层为宜。
116、袋栽白灵菇栽培袋如何进行发菌管理
(1)培养室氧气和温度管理:菌袋摆到培养室后,头3~5天为萌动期,即菌丝恢复和萌发,温度20℃~27℃最为适宜。培养7~10天后,菌丝呼吸量加大,室内和菌袋内温度都会升高,须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1小时,避免二氧化碳沉积。高温天气,利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机,尽量降低室温至20~24℃之间,低于20℃会造成未长满袋即出菇现象;低温天气,利用晴天中午开窗通风,并注意保温。20~30天,菌丝长到菌袋1/3~1/2时,菌丝生长旺盛,吃料迅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大通风,两头接种的栽培袋可扎眼通气,侧面打眼接种的栽培袋去掉套袋,以增加氧气进入及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蔓延。若气温偏高,室内菌袋堆积较多,应打开排风扇排风降温。严格控制室温升高的另一项措施是“疏袋散热”,疏散一部分菌袋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措施;
(2)倒袋:10~15天进行第1次倒袋,观察菌丝长势及污染情况,发现点滴绿霉污染,用75%酒精或1%多菌灵水溶液注射能够控制污染点杂菌的蔓延。对未萌发成活及菌丝生长不良的栽培袋应及时回锅处理;对污染严重的,如感染了红色链孢霉的,应及时清除深埋处理,以防传染给其他菌袋。以后每隔10~15天倒袋1次,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3)遮光:白灵菇菌丝在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强光下,菌丝生长缓慢,刺激原基过早发生,使菌丝提前老化,造成后期减产。因此,培养室门窗要用黑布或黑塑料布、黑薄膜遮盖好。尤以悬挂遮阳网为好,既遮光又透气,很好地解决遮光与透气之间的矛盾;
(4)湿度控制: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适宜菌丝生长。空气相对湿度可通过培养室放置干湿温度计来观察,适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容易滋生杂菌,造成污染,在晴朗干燥的中午结合通风开窗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117、白灵菇如何进行刺激出菇
两端扎口的栽培袋,先解开袋口,用刀刮去老菌块或轻轻搔去料面中央表面的菌皮,面积约2平方厘米,搔菌的面积不能过大,过大时现蕾数目多,需要疏蕾,而且消耗营养,搔菌后把袋口用手向外拉一下,然后重新扎好,扎口时不要太紧使里面形成一个既保湿又通风的小空,以利原基形成。但要注意袋口不能散开,以防料面干燥失水而不能形成原基。将搔菌后的菌袋置于0℃~4℃的低温下处理7天左右,进行低温刺激,然后将菇房温度控制在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6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经过10~15天即可现蕾。在8℃~10℃的低温和昼夜温度差10℃左右。为了拉大温差刺激,许多地方晚上把覆盖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上边的塑料薄膜和草苫掀去,白天盖上。空气湿度85%~95%。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的环境里,经搔菌和低温及温差刺激作用下,9~12天即可现蕾。
118、白灵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
(1)幼菇管理:当白灵菇的原基膨大至直径2厘米左右时,可将袋口多余塑料剪去或象挽袖口一样向下挽起,使原基露在空气中,如栽培袋内侧有边壁菇,也应及时在其周围用刀片将塑料切成十字形开口,令菇体露出。幼菇阶段温度应尽量低些,控制在12℃~1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并且小通风、勤通风,切不可对流通风,防止造成死菇;光照对子实体的形状有较大影响,光线越强,子实体长势粗壮,光线越暗,子实体表现细长,一般在800勒克斯光照下,子实体形状正常。一般经过3~5天即进入成菇期;
(2)成菇管理:当白灵菇菌盖直径达4厘米时,即进入成菇阶段,成菇阶段可根据客户对白灵菇产品形状要求进行不同管理措施。
①棒状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应控制在8℃~12℃之间;光照强度在50~200勒克斯之间;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量下降,但提高了白灵菇的耐贮性和耐运性,延长货架寿命和贮存期(保鲜期);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产理越高,可提高产量20%,但缩短了贮存期和货架寿命,耐运性也差,这样生产出的白灵菇,菌盖肥厚、菌盖直径小、菌柄粗壮;
②伞形白灵菇的管理措施:温度比棒状的高,一般控制在12℃~20℃;加强光照,把光照强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之间;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白灵菇盖薄、片大、质量好。
119、白灵菇达到什么标准可以采收
白灵菇采收期取决于它们的成熟度。判断白灵菇的成熟度及采收期,主要从菌盖是否充分展开和边缘是否有内卷来确定。当白灵菇菌盖已平展、边缘仍有内卷时,是采收的适期。此时菇体包满、滑润、清亮、洁白。若过早采收,不仅子实体的大小和重量达不到最大限度要求而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也不丰富,达不到最大的积累程度。若推迟采收,子实体已过熟,菌盖边缘上翘,大量释放孢子,消耗营养,接近衰老,失水萎蔫。从生长期看,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需15天左右,温度低的季节生长期可能更长些,20多天至一个月。
120、白灵菇如何采收
当白灵菇菌盖充分展开,孢子未大量释放时采收。要轻采、轻拿、轻装,减少机械碰撞与损伤,用利刃削平菇柄,用毛刷刷净菇体杂物,并剔除畸形、破损和带病虫的菇。要求菌盖完整,菌盖直径(手掌形)7~13厘米,菇色洁白,菌肉坚实,柄长不超过3厘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