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车间霉菌污染及优势种群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空气霉菌取样方法
采用菌落自然沉降法(GB/T16294-1996)。在生产车间选取3个有代表性取样点,分别将已制备好(PDA)的培养皿放于0.8-1.5m的位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15min,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倒置。然后将培养皿带回实验室并置于28±2℃的培养箱中培养3-5d,用肉眼直接读取平皿上的霉菌菌落数。平皿上的霉菌菌落数与空气霉菌粒子数换算公式如下:
空气霉菌数(cfu/m3)=1000÷[(A/10)xtx(10/5)]Xn
式中:A—所用培养皿面积c m3 ;
t—培养皿暴露于空气的时间min;
N—培养皿中的霉菌菌落数。
1.2 墙壁霉菌取样方法
在生产车间选取3个有代表性取样点,分别用无菌湿棉签反复擦拭大小为5.0*5.0 c m3 的面积,再将擦拭过的棉签置于无菌的塑料袋。然后带回实验室用稀释法分离培养棉签中的优势霉菌种群。
1.3 霉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1.3.1 霉菌分离纯培养
采用分离培养基(PDA)和点植法,培养温度为28±2℃,时间为3-5d。培养出单纯菌株。
1.3.2 霉菌的鉴定方法
1. 取PDA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察氏琼脂培养基平皿上,于28±2℃培养5-15d。
2. 培养特性的观察 按照培养时间、生长速度、菌落质地、颜色、形态、气味、培养基表面变化、孢子菌丝的颜色、结构、大小进行观察并记录。
3. 显微镜观察
制片:取载玻片加乳酸-苯酚一滴,用接种针钩取一小块霉菌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成小块,切忌涂抹,以免破坏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
镜检:观察霉菌的菌丝、无性子实体、孢子的形态和特征,并做详细的记录(文字、绘图、显微摄影等)。
1.3.3 查对资料、鉴定菌种
根据培养特征、镜下特征观察和记录结果,查对菌属检索表和有关技术资料,依据菌种的培养性状和个体形态,即可鉴定出霉菌的属、群、系或种,由此可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个霉菌的危害特点。
1.4 仪器与设备
显微镜、生化培养箱、干热消毒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针、接种钩针、载玻片、酒精灯、盖玻片、冰箱
1.5 培养基与试剂
1. 乳酸-苯酚液:(按GB4789.28中3.24规定)
成分:苯酚 10g
乳酸 10g
甘油 20g
蒸馏水 10ml
制备:将苯酚在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乳酸和甘油。
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按GB4789.28中4.79规定)
成分:马铃薯(去皮切块) 3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制备: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蒸馏水1000ml,煮沸10-20min。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ml。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熔化,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3. 察氏培养基
成分:硝酸钠 3g
K2HPO4 1g
MgSO4.7H2O 0.5g
KCl 0.5g
FeSO4 0.01g
蔗糖 30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制备:加热溶解,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1.6 鉴定文献依据
1. GB4789.16-94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2. 苏世彦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