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1|回复: 6

钟形斑褶菇种植技术--毒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7 15:06:26 |显示全部楼层
 

第9章  钟形斑褶菇

 第一节  概述

一.学名及分类地位 

钟形斑褶菇,拉丁学名为:Panaeolus campanulatus (L.) Quél., Mém. Soc. émul. Montbéliard, Sér. 2 2(5): 151 (1872)。同物异名有:Agaricus campanulatus L.。属于斑褶菇属Panaeolus (Fr.) Quél.,又名花褶伞属,该属的菌物大多有毒。

该属的分类学地位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亚纲Agaric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粪锈伞科Bolbitiaceae。

该属物种的形态特征:菌盖抛物线形、钟形、凸镜形,罕平展,常水渍状、变苍白色,干或粘。菌褶狭,附生至直生,向上倾,有灰色至黑色的斑驳,不自溶。菌柄中生,细长,实心至空心,上常有细粉。菌肉薄,菌丝有或无锁状联合。有或无菌幕。孢子印黑色。孢子大,柠檬形,罕椭圆形,光滑,黑色,有顶生平截的明显芽孔,遇浓硫酸不褪色也不分解。无侧生囊状体。偶见黄色囊状体。常有褶缘囊状体。菌褶菌髓规则。副菌幕被果型发育。地生或粪生。模式种:Agaricus  campanulatus  Bull.: Fr. [=Panaeolus  campanulatus (Bull. : Fr.) Quél.]。

根据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全球分布有30余种,在我国文献记载了17个种(贺新生,1997,2000,2001a,2001b,2002a,2002b;毕志树等,1994;戴贤才等1994;卯晓岚,1987;应建浙等,1982)。它们是:Panaeolus antillarum (Fr.) Denn.安的拉斑褶菇;P. ater (Lange) Kuhn.钟形斑褶菇;P. campanulatus (L.: Fr.) Quél.暗蓝斑褶菇;P. cyanescens (Berk.et Br.) Sacc.变蓝灰斑褶菇 ;P. fimicila Fr.粪生斑褶菇;P. fimicila var. ater Lange.粪生斑褶菇;P. leucophanes Bk.et Br.黑色变种;P. papilionaceus(Bull.:Fr.)Quél.大孢斑褶菇;P. phalenarum (Fr.) Quél.碟型斑褶菇;P. ertiugis (Fr.) Gill.粘盖斑褶菇;P. semiovatus (Fr.) Gill 网纹斑褶菇;P. separatus (L.:Fr.) Quél.大斑褶菇;P. solidipes PK.硬腿斑褶菇;P. sphinctrinus (Fr.) Quél.紧缩斑褶菇;P. subbalteatus (Berk : Br.) Sacc.暗缘斑褶菇。P. cinctulus (Bolton) Sacc.环带斑褶菇、P. bisporus (Malen?on & Bertault) Ew. Gerhardt双孢斑褶菇等是2个国内新记录种。各省都有分布,一般每省有3~6种。

.经济价值及栽培历史和发展前景 

斑褶菇属的子实体中的毒素主要是胺类化合物(tryptamine):光盖伞素(二甲-4-羟色胺磷酸,psilocybin,C12H17O4N2P,裸盖伞素)、光盖伞辛(二甲-4-羟色胺,psilocin,C12H16O N2,脱磷酸光盖伞辛,赛洛西)、蟾蜍素(buiotenine)、baeocystin、nordbaecystin、5-羟色氨酸、5-羟色胺等。其毒性是:误食以后会精神错乱、狂舞、大笑、幻觉反应,潜伏期1~6h,中毒后头痛、头晕、嗜睡、无力、喉头麻木。栽培斑褶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其子实体中提取毒素,用于治疗人类的一些神经疾病。

光盖伞素、光盖伞辛、毒蝇母、羟色胺等成分,都是致幻物质(hallucinogenic),含有这些毒素的蕈菌就成为了著名的神经致幻型毒菌(hallucinogenic mushrooms)。上述化合物产生的致幻作用通常有彩色幻觉,吃了神经致幻型毒菌后,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增高,出汗、发冷,产生听觉改变,有明显的幻视,丧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如同醉汉喜怒无常,苦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蟾蜍素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觉。病程短,易恢复,少有后遗症。

对于神经致幻型毒菌的利用途径,主要是医药作用,但是没有详细的报导。文献中提出了如下可能的方向(贺新生,2001;卯晓岚,1998):

①抗癌、抑瘤作用:根据报道统计,大多数有毒蕈菌的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各种抗癌和抗肿瘤的多糖类物质,它们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抑制率为70%~100%。

②治疗精神病作用:裸盖伞碱、裸盖伞辛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毒蝇母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药物学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到,致幻药物引起的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极为相似,而这些致幻药对人的作用只是暂时的,也不会产生后遗症,因此可考虑利用这类致幻药给实验动物人为的造成某些症状,以便为研究精神病的病因病理,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数据,希望利用这些蕈菌的神奇魅力来影响人脑,以进一步探索大脑活动的奥秘。人们发现蛤蟆菌中有种同谷氨酸十分相似的成分,可以替代谷氨酸治疗精神分裂症。

③解毒作用:神经致幻型毒菌中的某些毒素,如吲哚衍生物的结构与人脑中的“5—羟色胺”、“肾上腺素”相似,与L.S.D.(麦角酸二乙胺,二乙麦角酰胺,lyserigic saure diethylamide)、墨斯卡林、大麻精等的分子结构相似。但是它们的毒性和人体对其依赖性不如大多数毒品强,有的还没有依赖性,也没有后遗症,因此可以考虑将它们列为毒品的暂时替代品,减少嗜毒者的痛苦并断绝对毒品的依赖性。蛤蟆菌中含有一种称为THIP的物质,小剂量使用有安眠作用,有吗啡那样的高效镇痛效果,但没有如吗啡一样的使人上瘾的副作用。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7 15:08:48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一) 子实体形态特征 

    菌盖1.5~3.5cm,表面粘,半球形、钟形,中凸,蛋壳色、褐灰色、带红色,龟裂,光泽,边缘附有残菌幕。菌肉薄,同盖色。菌褶直生,密,灰、黑花斑,褶缘近白色。菌柄柱形,5~10cm,直径0.1~0.2cm,上有纵条纹,下色深,同盖色,中空。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色,光滑,柠檬形,11~17.5×9~10.5mm。囊状体圆柱形,弯曲,35~40×7~8mm。

生境:春至秋季生牛粪、马粪、草地上,群生、单生,人工草坪上也容易大量发生。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


(二)菌丝形态

    菌丝形态特征:菌丝管状,透明,有分枝但不发达,主干菌丝直径4.0~4.5mm,分枝菌丝直径1.0~1.5mm。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其突起大型、半圆形、高度超过菌丝直径。

菌丝体培养物的形态特征:在麦芽汁培养基上,接种块附近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体发达,呈乳白色,表面菌丝体环带状,浓密程度不均匀,气生菌丝稀疏,有水珠。在松针培养基上,菌丝体白色,不浓密,接种块上菌丝特浓,培养基表面菌丝平铺,具有较强的爬壁性。在固体培养料上菌丝体浓密,洁白,尖端菌丝体短而密集。
 

.生活条件 

(一)碳源

    各种多糖、双糖和单糖对菌丝生长有利,其中可溶性淀粉、肌醇片(其主要成分为淀粉)、蔗糖等作为碳源菌丝体产量较高,但是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纤维素等产量较低。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由于末加碱中和酸性,菌丝无法生长,生长量为零。可见钟形斑褶菇对碳源的选择性比较特殊,与大多数可以栽培的菌类不相同。

(二)氮源 

    研究表明,斑褶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氮源有:酵母粉、干酪素、硫酸铵、硝酸铵、酵母膏等氮源的菌丝产量最高,其它的氮源,如:蛋白胨、尿素、氯化铵、硝酸钾等的菌丝产量很低,碳酸氢铵、碳酸铵、草酸铵、乙酸铵、硫脲甚至没有产量。

(三)水分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的料水比1:0.6~1:2.6,菌丝体均能正常生长,培养料含水量45%~75%,都适宜于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应该为65%~75%;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5%时菌丝体生长稀疏无力;超过75%时,培养料的底部容易积水。所以,考虑培养料的积水问题,生产菌种和培养出菇的菌丝体时,培养料的料水比应该掌握在1:1.6~1:2.0为好,这时菌丝体生长有力而且浓密,培养料不积水,料水比超过1:2.0时,培养料的底部积水明显,后期菌丝体生长困难。

(四)温度

    斑褶菇的菌丝体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0~40°C,最适的生长温度应为20~25°C。当温度为20~25°C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5°C或>45°C时,菌丝无法生长,甚至死亡。

菌丝体在培养温度为25°C时,菌丝生长距离(y,mm)与生长时间(x,天)间的关系方程:

y=30.3/(1+17.514946e -0.53103x)

x与y’=lg[(30.3-y)/y]的相关系数为:r’y`x= -0.9707**,F检验y与x的相关性极为显著。由方程可知,当菌丝生长到20天时,菌丝生长量达到最大,以后极缓慢,表明平板或斜面培养菌丝体以15~20天为宜。   

(五) pH

    斑褶菇菌丝体生长适宜的pH范围为4.5~13(灭菌前),最适宜的pH值(灭菌后)为6~8。由于培养料和培养基的pH在灭菌前后的变化较大,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基或培养料的pH在灭菌后应该控制在6.5~7.5,菌丝体才能快速生长。

    菌丝生长量(y,mg/100mL)与pH(x)的关系:

y=­661.2823+230.2813x-13.7568x2

F检验:F=27.2671**>F0.01=6.93,表明pH对菌丝有极显著的影响,当pH=8时,ymax=302(mg/100mL)达最大值。所以考虑pH值的范围,菌丝培养最适宜的pH应为6~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7 15:09:17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菌种生产

.菌种分离

斑褶菇母种分离和培养时常用的琼脂培养基配方为:

(1)麦芽培养基:发芽后的小麦100g,煮沸20~30min,取滤液1000mL,蔗糖20g,琼脂20g。

    (2)松针淀粉培养基:新鲜松针100g,酵母粉5g,淀粉20g,琼脂20g。

    (3)牛粪培养基:牛粪粉100g,  酵母粉5g,蔗糖20g,琼脂20g。

    (4)食用菌废料培养基:新鲜食用菌废料100g,或干料50g,酵母粉5g,蔗糖20g,琼脂20g。

菌种分离方法:采集新鲜的斑褶菇子实体5~20个,放入新的无菌袋中,带回实验室。在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进行操作。由于斑褶菇的子实体菌肉膜质或很薄,菌柄与很小,其直径一般小于5mm,所以无法直接组织分离,但是可以进行多孢分离。分离时,用接种铲铲取1片菌褶,贴在试管中的琼脂斜面培养基的上方的试管壁上,轻轻地平放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的温度为25°C,3~5d后,可以看见菌丝体从菌褶边缘上长出来,当菌丝体接触到培养基时,可以把试管放入接种箱中,用接种锄取出菌褶或用烧红的接种铲烫死菌褶。当菌丝体长到1~2cm大小的直径时,在接种箱中用接种铲挑取菌落尖端菌丝,转接到新的试管斜面上,继续培养。如此转接2~3次,就可以得到纯菌种。

    对斑褶菇属的物种而言,其子实体细小,菌肉组织很少,菌柄较细,菌褶易烂,所以在菌种分离时,很不容易成功。每一次采集野生子实体时,一定要尽量采集可能多的新鲜、幼嫩的子实体,每一次分离的试管要在20支以上。培养2天以后随时进行观察,选择无污染的试管进行培养和转接,以保证分离1次可以得到1~3支纯菌种。

    得到纯菌种以后,要注意保存菌种。一般情况下,每1个月就要进行1次菌种的转接。保存时间超过2个月,菌种很不容易转接成活。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

    斑褶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如下:

(1)牛粪粉50%,草粉30%,麸皮18%,石膏1%,石灰1%。

(2)食用菌出菇废料40%,牛粪粉30%,草粉28%,石灰2%。

(3)草粉60%,牛粪粉20%,麸皮18%,石灰1%,石膏1%。

(4)小麦60%,草粉20%,牛粪粉18%,石灰1%,石膏1%。

(5)草粉50%,牛粪粉40%,玉米粉6%,石灰2%,石膏2%。

    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8%~75%,料水比为1:1.6~1:2.2,较一般食用菌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高,用手捏培养料有水流出或滴出均可,三角瓶底部有少量的积水也无妨。培养料灭菌后的pH为7.0~8.0。

    原种的生产方法:由于斑褶菇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很慢,培养原种的最好用比较小的容器,如:50mL、100mL、150mL的三角瓶,或25~30mm直径的大试管。小容器一般在20~30天满瓶,如果用500mL罐头瓶或750mL的菌种瓶,满瓶时间在60d以上,而且生长后期容易污染。用三角瓶或大试管作容器,装培养料时稍用力压一下即可,也不能装得太紧。用棉塞、报纸或薄膜封瓶口。0.1~0.15MPa高压灭菌1h,或用常压灭菌8~10h。在接种箱中接种,每支试管母种接3~4瓶原种,每瓶原种接20~30瓶栽培种。25°C条件下避光培养,20~30d满瓶后用于生产下一级菌种或出菇袋或出菇瓶。菌种培养期间要注意观察,随时去掉污染或怀疑有污染的菌种瓶,生长太慢的菌种瓶也要去掉。

第四节  栽培方法

一.培养料配方

    栽培斑褶菇的培养料主要有牛粪粉、草粉、食用菌出菇废料、麸皮、玉米粉等,其它的农副产物也可以,但是一般不要用木屑、新鲜的棉籽壳。常用的培养料配方如下:

(1)牛粪粉80%,麸皮20%。

(2)草粉80%,麸皮20%。

(3)牛粪粉40%,麸皮20%,草粉40%。

(4)牛粪粉50%,草粉50%。

(5)牛粪粉30%,草粉70%。

(6)牛粪粉70%,草粉30%。

(7)牛粪粉60%,草粉30%,麸皮10%。

(8)牛粪粉40%,草粉50%,麸皮10%。

(9)牛粪粉30%,草粉40%,麸皮30%。

(10)食用菌出菇废料40%,牛粪粉20%,草粉40%。

(11)食用菌出菇废料50%,草粉30%,牛粪粉20%。

    培养料中可另外加入1%~1.5%的石灰,1%~2%的石膏,1%的过磷酸钙。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8%~70%,料水比为1:1.6~1:1.8,较一般食用菌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高,用手捏培养料有水滴出,但是菌袋或菌种瓶底部最好不要有积水。培养料灭菌后的pH为7.0~8.0。

二.栽培季节

    斑褶菇的出菇季节一般在5~10月,而菌丝体生长的时间需要50~60天,所以栽培斑褶菇最早的时间应在3月初,最迟不要超过7月,以保证当年可以出菇,并能够全部收获。冬季一般只作菌种的生产,不要生产出菇的菌袋或菌种瓶。

三.菌丝体的培养

由于斑褶菇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很慢,菌丝体培养期间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所以,用于培养出菇菌丝体的容器也不能太大。一般可以使用500mL的罐头瓶或750mL的菌种瓶;用菌袋进行栽培,最好使用13~15cm大小的短袋,袋长不要超过25cm。

按照配方取料,加水和石灰调节水分和pH,堆放24~48h,让培养料自然发酵,培养料中的杂菌孢子萌发,培养料灭菌后不容易污染。装瓶或装袋后进行灭菌。常压、高压灭菌均可。最好在接种箱中进行接种,每瓶栽培种接10~15瓶或袋。

菌丝体培养期间,需要保持25°C,避光,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75%。低温季节需要升温,高温季节需要降温,菌种瓶或菌袋之间的温度不能超过28°C,以防止污染和高温烧菌。菌丝体满瓶或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四.子实体的培养

用罐头瓶或菌袋培养的菌丝体可以直接进行出菇管理,菌种瓶培养的菌丝体需要掏出菌丝体,放在塑料盆或木箱或纸箱中进行出菇。斑褶菇的子实体可以直接从培养料上形成,可以不覆土。但是,为子实体快速形成和保持培养料的水分,以及防止培养料表面的污染,最好在培养料表面覆土。覆土可以用消毒后的壤土、菜园土,也可以使用炭渣,或二者混合。覆土厚度为1.5~2.5cm,不要太厚。保持覆土处于湿润状态,覆土表面不发白。


 

为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和生产,需要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应在85%~95%,可以在出菇瓶或出菇袋的上方30~40cm高的空间覆盖薄膜,以保持出菇空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子实体出土以后,每天应揭开薄膜2~3次,每次20~30min,进行通风,使子实体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大多数子实体长到8~10cm长,菌盖直径在1cm左右,即可全部采收。季节适合的情况下可以采收4~5批菇。每采收一次,都要对覆土表面进行清理,去掉死菇、残菇和菇脚,补土使表面平整,停止用水3~5d,使菌丝体得到恢复,再进行水分管理,出小一潮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7 15:11:00 |显示全部楼层
 fficeffice"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9-13 07:29:4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茂,好文。是你的研究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36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0-20 09:40:06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种植的话,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250毫升的瓶子装着蛭石/牛粪/米粉混合物,然后消毒后直接接种孢子,在1个多星期就菌丝能满瓶,然后把它倒出来粉碎,再覆盖薄土层,保持温度24-30度,湿度90%,10天后就能出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8 00:58:47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期待更多关于斑褶菇属资料的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