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pH值
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适宜的pH值为4~7,但在pH值4.0~4.5时,菌丝生长最健壮,并可有效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基pH值超过7.0,鸡?菌菌丝不再生长,且易被子青霉、木霉污染。
这是驯化鸡?时应深加注意的一点。鸡?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是4.0~4.2,是食用菌要求酸碱度最低的一种。最适的pH值在菌丝发育期至子实体发生期变化幅度极小。见表7。从表7可以明显地看出:菌圃的酸碱度是很低的,在培养基中,pH值若控制在5.5~7.0的范围之内,鸡?菌丝发育极不良。由此足以证明,酸碱度是影响鸡?菌丝生长发育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表7 菌圃的酸碱度
采集日期 |
采集地点 |
土壤类型 |
pH值 |
发育阶段 |
68.05.30 |
台溪沙滩 |
沙壤 |
4.18 |
长菇 |
68.05.30 |
台溪沙滩 |
沙壤 |
4.20 |
长菇 |
68.06.20 |
列东田边 |
黑壤土 |
4.00 |
已长过菇 |
68.07.01 |
台江伐木场路傍 |
红壤 |
3.92 |
见小小白球菌 |
68.07.10 |
洋山山路边 |
红壤 |
4.02 |
长菇 |
68.07.16 |
中村公路边 |
红壤 |
4.05 |
见小小白球菌 |
68.07.23 |
小湖林场 |
黑壤土 |
4.18 |
已长过菇 |
注:资料引自黄年来(1978)。
造成蚁巢低酸碱度的主要因子是一些挥发性的有机酸和一些非挥发性的酸。挥发性有机酸pH值=3.9,经化验鉴定是蚁酸,其含量是每毫升蒸馏液中含4.6微克(未校正);非挥发性有机酸经分析为乌头酸(Rf值=0.64遗迹),反丁烯二酸(Rf值=0.39遗迹)、丁二酸(Rf值=0.75遗迹)、未鉴定的酸(Rf值=0.82含量较高)。
菌圃中蚁酸的来源,无疑是土白蚁们分泌的,它不含于鸡?的组织中,也不是菌丝产生的。而非挥性的有机酸则不可能是白蚁分泌的,至今尚没人发现白蚁分泌此类有机酸,其来源我们认为是菌丝在生育过程中分泌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三羧循环的中间产物。
菌圃的酸碱度除了受白蚁分泌的蚁酸及菌丝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的影响外,也受白蚁们能鸡?菌丝、其他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影响。在菌圃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外界高得多,又排不出去,唯一的去路是溶于菌圃的水中和菌圃腔壁的土中。因而,菌圃的酸碱度就是由蚁酸、乌头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碳酸及未鉴定的有机酸控制的。
(六)光照
光对孢子的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形成、菇蕾形成和子实体发育均有不利影响。散射光下亦能形成子实体,但多有柄无盖,出现畸形菇。开伞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栽培场阳光充足,可增大土层温度变幅,提高温差,有利于原基形成;而阴蔽场所,温差小,无鸡?菌生长,栽培也不易出菇。
鸡?菌丝是适应于黑暗条件下生活的。在完全没有一点光线的地下菌圃中生长正常,在黑暗的地下可形成子实体原基。在明亮的培养瓶中同样能生长。子实体有明显的向光性。
(一)培养基
用于鸡?菌子实体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以及小白球菌丝萌发的各种液体和琼脂培养基的配方有很多,下面列出10余个,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使用。
液体培养基:淀粉20g,蔗糖20g,蛋白胨5g,KH2PO4 1.0克,MgSO4 ·7H2O0.5克,pH6.4。
分离培养基(DB):葡萄糖25.0克,牛肉膏10.0克,KH2PO4 2.0克, Mg SO4·7H2O 1.0克,NaCl 2.5克, FeSO40.001克,丙氨酸0.2克,谷氨酸0.2克,pH4.5(用柠檬酸调节)。
分离培养基:葡萄糖25 克,牛肉膏10克,KH2PO4 2克,MgSO4 ·7H2O 2克,FeSO42克,NaCl25克,丙氨酸2克,谷氨酸2克。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鸡?菌菌丝生长很慢。
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白蚁巢浸出液(白蚁巢土250克,于100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过滤,取滤液)1000毫升。
蚕豆培养基:蚕豆200克,蔗糖20克,Mg SO4 ·7H2O 2.4克, KH2PO4 2.0克。
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20克,蔗糖20克,MgSO4 ·7H2O 1.5克,KH2PO4 3.0克,VB1 10毫克。
酵母膏培养基:酵母膏10克,蔗糖30克,MgSO4 ·7H2O 0.5克,KH2PO4 1.0克,NaNO3 3.0克,KCl 0.5克。
松针培养基:马铃薯200克,鲜松针50~100克,或干松针20克,蔗糖20克,蛋白胨6克,MgSO4 ·7H2O 1.5克, KH2PO4 2.0克。
蚁巢培养基:马铃薯200克,干蚁巢20克,蔗糖20克。
小白球萌发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Mg SO4 ·7H2O 0.5 克, KH2PO4 1克,VB11克。
以上培养基灭菌前pH5.5~6.0,灭菌后为4.5~5.0。每一种配方中加入20克琼脂,即成斜面固体培养基培养母种,不加琼脂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二)菌种分离与培养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种。采集幼嫩,没有开伞或刚开始开伞的新鲜、无虫蛀的子实体。放入无菌容器或新的塑料袋中,迅速带回实验室,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放入冰箱中,可以保存24~48小时。准备好试管斜面培养基,以及各种工具。
把斜面培养基和工具放入接种箱中,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等消毒药物对接种箱进行药物灭菌60分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再把子实体放入接种箱,放置20~30分钟,子实体表面不需要任何的药物消毒。在接种箱中无菌操作,用接种铲或手术刀、接种针等工具取菌柄中央或菌盖中央的菌肉组织,在每支试管的斜面中央放一粒黄豆大小的组织块,组织块过小则不萌发菌丝。
注意取组织的工具(如接种铲、接种针、手术刀、镊子等)必须冷却彻底,否则易烫死组织,不萌发菌丝,造成失败。在用工具挖取组织时,工具不能接触子实体表面和菌褶,也不能接触皮肤和其他异物,否则易造成分离的污染。
闭光培养在24°C左右,3~5天后组织块才萌发出菌丝。新菌丝长到1厘米后,转入新培养基中,培养20~30天,即可得到纯菌种。鸡?菌菌丝生长速度很慢,一般为1.0~1.5毫米/天。由于分离物易受到青霉和细菌的污染,操作时要十分细心,技术应相当熟练。
为保证成功,应尽力加大第一次分离物的数量,转管纯化的培养物的数量也应尽可能的多,每一个采集物或标本的分离物应超过20个,纯化的分离物也不得少于20支试管。以保证进一步试验的需要。
分离到的菌种,转扩2~3次即可得到生产用母种。
野生的鸡?菌很多,每年都可以进行5~6次的分离,可以得到不同性状的菌株。通过菌丝的培养进行试验,进一步选择最佳的菌株进行栽培。
(三)母种培养物的形态特征
在各种琼脂培养基上,鸡?菌菌丝体白色、灰白色、黄白色,菌丝浓密,不均匀分布,菌丝平伏于培养基表面,菌丝表面呈粉末状,有同心圆环纹,边缘整齐,因为容易形成分生孢子。菌丝在琼脂培养基上易长出直径为0.5~1.0毫米的小颗粒状菌丝体,这就是通常说的小小白球菌丝体。菌落直径20~25毫米,菌丝生长速度为1.0~1.5毫米/天,形成分生孢子和小小白球菌丝体都是鸡?菌菌丝体的典型特征。这是识别鸡?菌菌丝体分离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菌种保存方法:以上述配方为培养基,装于试管中,灭菌接种,菌丝体培养好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可保存5~8月。但最低温度不应低于8°C,以15~18°C为佳。菌种保存中冰箱中的时间不能超过30天,否则菌丝易污染或无法接活。
二.原种及栽培种制作
由于菌丝生长速度很慢,应用原种直接做栽培袋。因为菌种生产污染率很高,菌丝萌发力差,不宜再做成栽培种。
常用配方为:
a.杂木屑78% 麸皮或米糠20% 石膏1% 蔗糖1%
b.杂木屑65% 麸皮15% 蚁巢18% 石膏1%,蔗糖1%
c.木屑65% 麸皮15% 蚁巢周围土壤25% 石膏1% 蔗糖1%
d.棉籽壳平菇废料100%
e.棉籽壳60% 木屑20% 麸皮20%
f.蚁巢土100%
g.棉籽壳30% 木屑30% 蚁巢土30% 麸皮10%
h.阔叶树落叶40% 木屑35% 米糠或麸皮22% 过磷酸钙1% 蔗糖1% 石膏1%
i.木屑粉75% 麸皮21% 石膏1.7% 蔗糖1% 过磷酸钙1% 尿素0.28% 多菌灵0.02%
用松针提取液或前面所述的各种液体培养液、蚁巢浸提液拌料,料水比为1:1.2 ,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65%~68%,有3~5滴水滴出为度,不能太干,否则菌丝不易成活。灭菌后菌种瓶底部允许有0.5~1.0厘米的明水出现。培养料的pH值为6.0~6.5,灭菌后为4.5左右。
制作方法如常规,每支母种接2~3瓶原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