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8|回复: 0

张俊飚: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思考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9-26 09:46:17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9月14日至17日,由由中国菌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易菇网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15日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俊飚教授作演讲报告《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思考》,从宏观环境现状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27个省市和4个国家的800多名参会代表参加会议,同期举行的2014中国食用菌博览会吸引了130多家企业参展,2000多个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进行展示,进场观众达1万多人。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国家的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钱袋子不断鼓胀,全国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其中还涉及对外投资和技术引进,居民收入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大,居民吃讲营养的理念正在形成。张俊飚教授表示,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影响,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与经济增长相同步,食用菌产业快速成长。从产品角度的产量规模看,食用菌产品从1978年的6万吨到2012年的2828万吨,1978-1985为快速增长期,年均32.96%,“七五”(1986-1990)时期为22.6%,1990-2001年均为19.7%,2001-2012年均为12.4%,1978-2012年的年均增速为19.8%,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呈上升趋势。从价值角度的产值规模看,2001年我国食用菌产值达到314亿元,到2009年食用菌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2年达到1772亿元,是2001年的5.64倍。其中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4.78倍,高出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3.58倍,高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3.35倍,说明食用菌产业在同期发展中,要好于其他相关指标。
  二是与市场消费相适应,品种品类不断增加。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结构走向升级,消费观念方面日益理性。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的安全性、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保障,食用菌产品的营养、绿色、安全和保健功能以及“山珍海味”内涵顺应了市场,并受到市场需求走高的牵引而得到强化,将直接体现为产量增加与品种增多。
  三是与生产方式相配合,现代要素持续进入。伴随着前期数量扩张和粗放生产所引发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要求的生产方式转换,在经历了数量扩张的过程中,食用菌产业开始走上了基地化、设施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向,在人力成本控制上,也开始进入机械替代人力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状态,以科技、资本和工业装备为代表的现代要素陆续进入产业发展过程中。
  四是与外部环境相衔接,承接国际市场,应对国内环境。产业发展过程具有空间演化特征,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了调整期,会出现了必须应对的新挑战:以产业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各种规制、以市场集中度为判断的市场风险规避、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技术效率提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特点的各类主体整合。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将进入平台期,张俊飚教授选择不同类型国家十年数据,1998-2007期间的10年的食用菌产值与GDP数据进行分析。 构建食用菌产业年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Pv)随人均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来描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轨迹。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后,结果发现:食用菌产业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具有内在规律性,当人均GDP小于4900美元时,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4900-10300美元时,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人均GDP超过10300美元后,食用菌产业又会呈现出回升和稳步扩张。据此,我国食用菌产业可能进入到波动发展状态。
  张俊飚教授谈到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宏观环境中,不论是从国家经济实力、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消费升级、资源压力缓解、重视程度等角度,食用菌产业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都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则需要应对和研究以下问题:产业技术中的科技创新、产业组织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中的结构均衡性以及产业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支持等。
  基于组织化水平低的现状,目前我国仍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主,导致技术水平较低,资源消耗量较大,产业内涵发展水平明显不够。农户背景下,有些技术可能是实用的,但隐含的潜在风险很大,食用菌生产方式的粗放问题逐渐凸显。随着林木资源快速利用,很多木腐菌生产主产区开始出现林木资源需求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对菌类种质资源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破坏作用以及过量采挖,导致珍稀菌类的种质资源濒临灭绝。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基础较弱:如种质资源的调查、采集、保藏和开发利用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等;缺乏财政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使得产业风险增大、成本增加、盈利下降,暴利结束。面临产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平均利润时代,菇粮作为特殊产业应该获得支持。面临着产品初级化和产业链条较短问题,产品的初级形态较多,主要以鲜销(如侧耳属类、金针等菇)、干制(如木耳、香菇等)、盐渍(如双孢蘑菇等)、速冻等为主,产业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不足,产业链条过短,产业内涵与质量不高使得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撑的作用受到影响。 同时支持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未成体系,技术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支撑力,但在食用菌科研层面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技术储备几乎为零,种质创新明显不够。产业链条上的专业化生产、育种研究、菌种生产工艺及栽培设备设施研发等环节技术,较为缺乏精准化、专业化的技术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也严重影响着食用菌产业的整体与可持续发展。  
  张俊飚教授介绍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着力点是“加大研发,强化创新”,在技术研发上,加大菌种创制,培育新型替代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轻简化技术及专用品种的研发。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引入多元主体,推进多元发展,加大龙头组织培育,强化基地化发展,稳步推进工厂化生产。在产业经济政策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在财政支持上构建多元投资与融资体系,在基础建设上,强化基础设施与基本条件建设。在产业管理政策方面要注重质量安全,质量是产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围绕食用菌产品质量强化法规宣传与执行力度,让产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推进全流程标准化,构建可追溯体系;市场上实现农超对接、门槛监管等。在产业结构政策方面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区域结构上 形成主产区的同时,推进均衡发展,要考虑鲜品的空间距离、市场中心和销售半径,新建生产区一定要分析区域市场和市场容量。同时要围绕生产核心,构建食用菌产业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即以生产为中心的第一产业,以加工为延伸的第二产业,以生态服务为理念的第三产业:菌文化。在产业人才政策方面。在品种结构上解决好木腐菌与草腐菌的问题,同时构建多元化产品,一主多副、多主多副,不断开发和驯化野生资源,增加人工栽培种类。在产业链条上,向前延伸(基料开发),向后拓展(精深加工)。在主体结构上,减少以分散农户为主导的生产主体,培育以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主体结构层次。在产业人才政策方面,在人才培育上,分门别类,形成系列。例如初级的技术应用:绿色证书、技能培训等,中级的技术推广:专科、本科教育,高级的研发人才:博士、硕士培养,构建与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