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磊鑫石膏制品有限公司搜集整理 事件一:1995年10月,福建莆田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林益平等105户村民向仙游县石苍供销社购买仙游县龙华平原工艺厂生产的青海互理牌石膏,因石膏质量不合格导致村民栽培的蘑菇不能正常产出,经济损失达140067.93元。 事件二:1999年11月,食用菌产值超亿元的福建三明尤溪县,864户农户食用菌生长异常,几百万袋香菇出现菌筒变软、不转色、原基不会扭结等严重异常情况。菇农损失上千万元。根据大面积的调查观察和有关菇农提供的线索,并咨询了食用菌专家、教授,确认是菇农使用假冒青海产石膏粉所致。 事件三:浙西南地区是世界人工香菇栽培的发源地之一,食用菌产业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但栽培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菌包烂袋现象时有发生,损失曾高达上亿元,2003年夏季高温导致全区域大面积烂袋,轻则20-30%,重则70-80%,个别甚至100%。使用掺杂的不合格辅料,浙江省内曾发生的多起掺假麸皮和伪劣石膏等劣质原辅材料事件,造成了严重损失。例如掺入矿石粉的伪劣石膏提供不了营养和缓冲作用,反而可能由于其强碱性降低了菌丝活力抗性,导致烂袋。
菌包发霉、烂袋、受损
不能正常出菇丢弃的菌包 事件四:江西抚州南丰县紫霄镇的多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等绿色食品为生,且发展到一定规模,菌菇种植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然而,201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石膏门”事件却直接导致全镇近40户菇农种植的香菇绝收,全镇菇农直接损失百万余元。4月中旬,菇农到南丰县质监局投诉咨询,经县质监局与厂方联系,厂方认定菇农购买的“新兰牌”食用菌石膏粉为冒充伪劣产品。福建省长汀县食用菌材料经营部销售石膏粉系假冒伪劣产品,经销商使用水泥厂废旧水泥下脚料充当石膏粉,并冒充湖北应城市宏基石膏粉厂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江西省南丰县紫霄镇“石膏门”事件
事件导致村民食用菌生产陷入一片困境 事件五:2000年10月,浙江台州黄岩区高桥乡联丰村40多户香菇种植户的80多万袋香菇出现大面积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经浙江省有关农业专家鉴定,菇农受损原因系香菇种植户使用了假冒的“石膏”而引起的,经化验,该村村民使用的“石膏”实际上是石灰。黄岩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展开侦查,对有关线索进行追踪,发现肇事者系福建人赖明龙,并于2011年2月25日赴福建将其抓获。据赖明龙交代,为贪图小利,他于2000年8月将石灰冒充石膏销售,从而引发了香菇大面积死亡的悲剧。
香菇“冤死” 菇农伤心 事件六:2005年1-4月,在江西宜春铜鼓县做香菇生意的浙江省庆元县农民夏方锡、吴银等四人,在菇农正在备料做菇包时,从外地购买石膏粉,大量销售给江西铜鼓、万载、宜丰及湖南浏阳等县市几百户菇农,菇农正在备料做菇包时,销售金额近10万元,获利数万元,致使几百万袋香菇菌丝坏死,出现大量烂包、歉收、绝收现象,造成菇农极严重的经济损失。夏等人闻风分散潜逃。 事件七:2007年湖北宜昌远安县于1-3月接种代料香菇约1500万袋,5月份菇民进行“放大气”管理,给菌袋刺孔增氧。情况正常时,应该在放气(刺孔增氧)后2-3天菌袋逐渐变硬。而当地菇民发现在刺孔增氧后普遍出现菌袋变软、流黑水、腐烂发臭等异常情况,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技术鉴定的结果表明,出现上述食用菌烂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丰菇”牌假石膏粉。在这种所谓的石膏粉中,石膏只占22%,磷矿渣占20-30%,其他为泥沙,而且氟、硫超标,质量极差。 事件八:2010年,福建龙岩武平县、江西赣州会昌县等地因“假石膏”问题损失200多万香菇筒,菇农损失惨重。福建龙岩长汀县南山英海食用菌研究所十多年前就发现省内外食用菌材料店出售的石膏粉其实是重质碳酸钙(石灰石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常遭到有关部门的严禁,但因石灰石粉进货价廉,获利多,故屡禁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