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29 21:23:54
|显示全部楼层
mushroomfan [color=#999999 !important]2013-8-13 05:51多谢。土壤总有机物测定我完全是外行,只能从成分分析的一般原理去猜测。测总碳比较容易,其实测其处于什么相的状态也不复杂。碳酸盐是离子键,与有机物的碳,其键上多有杂化轨道的情况有特征性的差异。这样就能区分菌丝的碳和碳酸盐的碳了。除了测总碳外,看来你还想说还有其余办法测土壤中的总有机物。
但是我觉得光测总有机物还不能断定有无意义上能到达称得上二次栽培地步的营养输送。因为即使有菌丝存在也不一定就有营养输送。菌丝发展到哪个程度或在什么条件下开始有营养输送我猜测或许是由什么未知酶来确定的。
再一个和营养输送有关的问题是子实体吸收菌丝的直接营养半径问题。我有部分证据显示在香菇和单朵的杏鲍菇其直接半径不会超过两英寸(大概在1.5英寸),平菇则完全不知道.
————————————————————————————————————————————————————————
您 [color=#999999 !important]2013-8-13 08:52关于前一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
后一个问题显然不对,因为如果吸收营养的范围那么小,显然其他营养就多余,那么培养基的量的增加对单批产量的影响就不存在。所以反过来,有人做过精确的料量与产量关系试验,出处不记得了,证实杏鲍菇用15袋的实际料量为256g是最佳,当然这个也与具体条件有关,数据或有偏离,但真实的应该在这附近是不错的。我指导过一个金针菇厂,做袋栽的,将装料量减去三分之一,产量不变,说明再多的料,因为距离远而难以利用了。
此外,平菇床栽,如果遇到特大菇,周围可以有半径超过50cm左右不长别的菇,因为营养都被它抢了。
所以你的判断可能有误。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杏鲍菇的基部,经常可以看见粗壮的菌丝束,这种菌丝束毫无疑问是营养运输的结构,其长度可以直达袋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