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用菇场或出菇房,出菇温室
为使段木鲜菇按计划出菇上市,必须将成熟的菇木作一些诸如补水,摧蕾等的处理,因此对菇场便有较高要求。
1、出菇房
出菇房可选砖木及角钢支撑两种结构。砖木结构菇房可选发菌管理方便地段,必须近水源,或有人工蓄水池,可供菇木搬移进出及储存。这种菇房以能避风雨又能透光为基本要求,方向应选坐北朝南,长20—25米,宽7—8米,屋架及瓦椽和普通山区农家单层民房相似,并有一定光照。菇房两端及两侧均应设置宽敞的通道和大门,便利菇木进出,也有利于通风。菇房内外,可设两道专用轨道,设置几个手推滑车搬运菇木。
如果用角钢支撑,亦可用薄膜作遮盖。此出菇专用房,只供出菇之用,每100平方米,可供30—40立方米菇木周转。每100平方米菇房配建浸水池10—15立方米,水池可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以减轻浸水劳力强度。
出菇房之建设,计入生产成本,如将林地发好菌丝之菇木,集运至出菇房,以分批浸水催蕾生产鲜菇,因此应计算其运输费用。
2、出菇温室
可代出菇温室,夜间不必加温。温室设置于菇场或与庭院菇场配套,可分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三种,地下式即为地窖式。
选东向或南向的场所,长9米,宽5米左右,用角钢支撑,或以木架亦可。其两侧及后墙均可用砖或泥墙;前侧或用砖砌或用玻璃。屋盖“人”字型,倾斜30度。朝南向用玻璃或塑料遮盖;北侧用石棉板或杉树皮,能透光、防漏、保温即可。温室的两侧及底部,均须设通风换气装置。在屋盖上另加草席,可提高加温室内温度,保持10—20℃。
3、半地下式出菇房
挖深60厘米,将泥土挖出堆于北侧,用作背墙挡风。半地下式温室有利保温,建造费用省,但需地下水位低,雨水及时排干,有利于培养花菇。每50平方米的温室,可排放菇木10—15立方米。
东北地区四、五月份及九月下旬骤然降温可能危及一批极好的幼菇,若有出菇房,可免除此种突发冻害之损失。
三、以“浸水催蕾”刺激出菇
利用较低水温给菇木刺激,并补足菇木出菇所需足够的水分,从而促使出菇的办法,称为“浸水催蕾”。如果有足够的雨水和人工喷水,也就不必进行“浸水”。
浸水并不能使菌丝迅速进入生殖生长。浸水只有在菌丝已经充分成熟,原基开始形成又缺乏水分的情况下才有效。
1、浸水准备:让菇木适当干燥,在10天半月之内不要给予喷水,使浸水后能吸收更多水分。选水源方便,水质良好,操作方便的地方进行,在菇房旁边可设置专门浸水池。
为增加浸水前温差,可先将菇木集中堆积加盖薄膜,利用中午较高气温吸收热量,提高菇木温度。
2、浸水时间:夜间温度约10℃时,若水温稳定,基本上与气温相同。晴天中午有太阳气温可达18—20℃。若再用薄膜紧密盖上,让阳光直晒,使其内菇木温度再上升3—5℃,然后在中午浸水,时间可视气温而定,气温15—20℃,浸水一昼夜;气温在15℃以下,浸水一天半。浸水时要将菇木紧紧地压住,防止树皮损伤。
3、浸水后的管理
菇木在浸水后,重量增加50%左右,皮层发软,可将其竖立约一天时间,泻去多余水分,并让其充分通风,使菇木表皮干燥,然后以“井”字型堆叠,每排放7—8根,进行催蕾。方法是将菇木覆盖,力求有较高的温度,如有15—20℃的温度,4—5天内菇蕾便大量出现。
4、浸水催蕾应注意的事项
(1)只有充分成熟的菇木,一般为2年以上菇木,才能进行浸水催蕾。菌丝生长发育才1年的菇木,如果用于鲜菇生产,也可进行浸水催蕾。
(2)不可能造成气温与水温较大差别的菇场不宜进行催蕾。
(3)已有少量菇蕾出现时,可立即进行浸水,但不宜超过4—5小时。对于这类菇木也可用浇水的方法补水。
(4)浸水办法,用于以鲜菇上市为目标的较好。
菇木垂直排放出菇
“人”字形排放,易生畸形菇,条件许可时,可用垂直排放。使每个子实体受光均匀。
四、出菇时,空气湿度 保持在70%以下
浸水催蕾之后,菇场及菇木,湿度都很大。菇场空间湿度若在74%以上,不可能出现花菇。所以必须将菇场两端通风口全部打开,使地面迅速干燥。必要时,可将菇房屋盖暂时去掉,以促进空间湿度下降。鉴于东北地区即使降水之后,相对湿度迅速下降,此等调整并不困难,所以要求鲜菇的花菇率达到80%,甚至100%都是可能的。
浸水后菇蕾出菇非常集中,在盖面达1—2厘米时开始调整温度。此时气温若在15℃左右,生长迅速,若15小时内湿度难以下降至60%以下,则必须以电风扇加速干燥,甚至下降至50%,让其快速开裂。此时应严密观察,幼菇对突然而至的干燥能否承受,不然会有一批死亡。
干燥的空气,使其表皮胶质层失去保护作用,细胞分裂停滞;而浸水后大量子实体,以充足的营养与水份冒出,表皮细胞分裂慢,肉质细胞分裂快,二者不同步,使表皮无法包着菌肉而开裂。因此除了出菇后降低温度外,还应该有一股微风吹拂,以加速开裂。
如何适度,不致死亡,须灵活掌握。
五、按上市量,分批催蕾
鲜菇任其发生时,无法运走。因为除保鲜冷库外,尚需冷藏车,海上运输船或冷冻柜,飞机航班等都须事先按排。浸水后出菇非常集中,若处理得当,每根菇木可出菇上百朵。1979年笔者在龙泉市南窖乡张继仁菇场记录:平均每根菇木出菇124朵。一段菇木湿时7.5公斤,浸水出菇时重5.255公斤,浸水后初采128朵,但朵形小,湿重41公斤,折成产量为每立方米菇木一次即产鲜菇164公斤,折干菇13.7公斤。
东北菇场5—9月产鲜菇期间,用浸水催蕾办法,将会取得与上述例子相当的效果。唯南方菇场相对湿度难以下降,浸水后无一朵花菇,日本亦如此,此为弊端。
以每根菇木产鲜菇300—350克计,每万根菇木一次产鲜菇3—3.5吨。
从浸水至采收,以东北5—9月气温,约为10—1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