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30 10:45: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7-30 10:47 编辑
相信在论坛的朋友,没有没读过书没上过学的,所以,对教科书都不会陌生。
教科书通常都是由浅及深,由松散而集中的方式介绍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容易掌握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学科知识。学校教育的方法大体上就是这样。
不过,我也相信论坛里有不少朋友曾经学过手艺,学手艺能不能也这样由浅及深由松散而集中的学习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只是作为一种生活手段和劳动技能,这个方法显得不经济。因为这样按部就班的学习,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并且,系统完整的知识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生产技能,而是用于指导低层次生产者的高端需求。所以,对于一个普通生产者,实际上需要的是基本上够用的知识框架和一个潜在的理论支持者。
食用菌栽培行业,就是一个特殊的手艺行业。通常手艺没有教科书,但梁老师做到了突破。梁家军就是这么一支军队,梁司令自己就是这个潜在的支持者,《菇海耕耘录》就是这么一部不一样的教科书。
一定会有人反驳说:难道我学习多一点会有错么?没有错,但未必有用!
如果大家记得,我在笨笨的帖子里劝他要精一不要博杂,其实就是针对笨笨的实际情况所做的结论。笨笨当然不笨,而且很聪明,但他已经错过了系统学习理论的机会了,如果让他真正坐下来从数理化开始,估计比囚禁还厉害。所以,类似笨笨这种情况的,还是以精进某个领域,做到细处的超越,比掌握宏观知识构架来的实际。这话没有丝毫的看不起谁的意思,而且很多成名人物都是靠这个造就自己的,远的如银耳代料栽培的鼻祖姚淑先,近的如咱们的胖朋友吴正邦(刀郎),这些人在单独的领域里的精一,是和系统完整性不同起跑线的赛跑,其他高端人士包括黄年来老先生和黄毅老师这种一等一的人士,也不能在他们所擅长的狭窄范围和他们比高低。
那么,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什么?一方面是个人领悟,这个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用理论和语言描述的成分,另一方面就是教训,也就是失败。
我们做一件事,要划分为细节是无穷多的,什么该怎么做是需要明白的,但那些是不可以做的也很重要,完全以知道该怎么做为基础,等于走钢丝。实际上现实条件,以及环境、原材料差异、配合者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质量都是不可控的,因此必须知道那些不可以做的内容和方法。这个是保证不出重大问题的关键和要素,在实际生产的过程里,他的重要性超过一切。
最近的例子是西峡香菇的高温损失。如果菇农不是知道该用什么温度,而是知道不可以超过什么温度,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
所以,有志于学习食用菌技术的朋友,特别是技术还不够稳定,不够有信心的朋友,不要光记着买一本告诉你怎么做的书(甚至还有光盘示范),还应该买一部告诉你不可以这么做的书,那就是《菇海耕耘录》。韩省华老师认为要叫《菇海风云录》,我的反对意见就是觉得那样突出了故事性,历史性,而忽视了他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