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4-24 11:31:15
|显示全部楼层
牛舌菌 牛舌菌
[Fistulina hepatica (Schaeff)Fr]
又称肝色牛排菌。
此菌因形状和颜色似牛舌而得名。子实体中等大。肉质,有柄,软而多汁,半圆形,匙形或舌形,暗红色至红褐色。菌盖粘,有辐射状条纹及短柔毛,宽9-10cm。菌内厚,剖面可见条纹。子实层生菌管内。菌管各自可分离,无共同管壁 ,密集排列在菌肉下面。管口土黄色,后变为褐色。
夏秋季生板栗树桩上及其它阔叶树腐木上。
分布于我国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但含水多,味道一般。已人工栽培成功。含明胶栋,木糖及阿拉伯糖等。试验有抑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癌180抑制率为80-95%。对艾氏癌抑制率90%。
牛舌菌也产于北美洲等地。
一、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特征 子实体肉质,松软,甚韧,多汁,鲜色、肉红色至红褐色,老熟时暗褐色,厚3厘米左右,半圆形、近圆形至近匙形,直径5-25厘米,从基部至盖缘有放射状深红色花纹,微粘,粗糙;常无柄,生于孔洞中的柄长2-3厘米,明显;子实层生于菌管内,菌管长1-2厘米,可各自分离,无共同管壁,密集排列在菌肉下面,管口初近白色,后渐变为红色或淡红色;菌肉淡红色,纵切面有纤维状分叉的深红色花纹,软而多汁;担孢子无色,近球形或椭圆形,4-5微米x3-4微米,内含一个大油滴;有时产生厚壁孢子,卵形,污黄色,6-7微米x4-5微米,丛生于菌丝或孢子梗的顶端。
牛舌菌的菌丝直径变化很大,宽3-12微米。有锁状合,但数量不多;液体培养时,很少观察到锁状联合,偶尔可发现有顶生或间生的厚垣孢子。某些菌株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长2-8微米,生于有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的小梗上。
二 生育条件 牛舌菌子实体自然发生于春季至秋季(4-10月)。其生育条件如下:
1.营养 牛舌菌多生于壳斗科树木如栲树、米槠、橡树等老树的枯干基部或树洞中,其菌丝能分解单宁,并利用释放出来的糖。
2.温度 牛舌菌菌丝在9-30℃之间均可生长,以25-27℃最为适宜;子实体发生的温度在18-24℃之间,子实体分化无需变温刺激。
3.湿度和水分 牛舌菌喜潮湿黑暗的生态环境,子实体在雨后空气湿度较大时才大量发生。牛舌菌菌丝生活在含水量变化较大(含水量38%-95%)的木材上,子实体发生需要较高湿度的气候条件。
4.酸碱度 牛舌菌能耐受较低酸度,菌丝体生长的pH为4.4-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