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鸿 发表于 2010-1-23 23:05:36

<p>后天继续,我这儿明天停电,呵呵。我将系统来写,只要大家有兴趣,欢迎批评指教!</p>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24 08:46:33

田鸿,我现在退出和你的讨论了。再往前走我会牵扯到我单位的技术了。打住,谅解!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24 08:51:14

个人的技术应该在论坛上奉献,单位的技术必须要保密。你我这次的讨论到此为止了!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24 08:52:45

感谢你,昨晚你及时打住了,谢谢!

myb 发表于 2010-1-24 07:15:27

<p>天鸿能从系统的理论来解释菌种的退化,受益非浅,基本如我的见解大同小异,菌种退化环境是外因,但内因是基因型的改变,病毒的侵染导致退化这也属外因,<font color="#ff00ff">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虽然随时都存在,但这种改变并不能很快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font><font color="#000000">这句话我存在异议,既然基因型发生了改变,那么现在的种就不会是原来的种了,退化种再怎么复壮也不会回到原来的种了。呵呵,欢迎继续探讨。</font></p>

myb 发表于 2010-1-24 07:17:08

&nbsp;
<p>(五)不科学的转管</p>
<p>控制菌种传代次数 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变异的机率就越高,因此菌种发生退化的概率就会越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菌种的移接代数。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制种技术已经不是少数科技人员所控制。群众性菌种生产发展,在技术和条件差别很大、甚至违反科学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母种生产中,只做组织分离,不做出菇鉴定,分离出来的菌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有的对扩大母种无限制地传代、无限制地转管,转管越多,创伤越多,频繁无性繁殖一般都是负变异占绝对优势。这种变异的长期积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菌丝减弱、产量降低等现象,且能遗传给后代,成为退化。由于菌种存在着自发突变,而突变都是在繁殖过程中发生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把必要的传代降低到最低水平,以降低自发突发的机率。我们知道转管属无性繁殖,即通过菌丝体的分裂一培植菌种,再将菌丝体分割,再次培育更多的菌捉,其间不需要交配过程.一代代的无性繁殖下去,就像人类近亲结婚一样,必然导致菌种的退化.</p>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24 07:35:0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田鸿</i>在2010-1-23 21:08:09的发言:</b><br/>
<p>从生物学来看,一个物种的性状包括表型性状和遗传性状,遗传性状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变异。表型性状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环境变化有关。一个食用菌品种菌种退化很大程度上与其环境适应性下降有关,这当中可能涉及到几个因素:生长环境发生变化;被病毒感染;原料的营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需求,造成生物量下降;原料中有很多人为的化学物质抑制其正常生长,这可能是某些环境化学成分抑制了菌丝细胞中某些重要酶系的表达造成分解高分子营养物质能力下降,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双核菌丝单核化并不是很容易出现的,因为绝大多数的食用菌单核菌丝并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而繁殖后代是生物的一个基本属性,特别是真核生物有性杂交是进化的的主要动力,真菌是真核生物,自然也如此。所以,双核菌丝单核化并不是容易出现的,不然就违背了自然进化的定律,这是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菌种退化现象在人工杂交品种的继代培养中最容易出现,主要表现为失去其杂种的某个优势特性,而表现为原父母本或母本的某个或某些特性从而表现为菌种退化,这与营养和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所以长期在一个培养基上培养回使适应于这个营养的某个细胞核成为优势而另一个细胞的活性收到抑制从而表现出杂种退化。<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00ff00">所以菌种复壮的有效办法是菌丝丛尖端的单菌丝分离,多单菌丝分离培养物的出菇试验对比。那种觉得菌种退化就认为是什么病毒感染而采用什么菌丝尖端切割就达到复壮目的的提法出发点就有问题,改变营养环境可改变培养性状倒是有可能,例如,在PDA培养基上长势稀疏的香菇菌种,如果在加木屑的PDA培养基中,菌丝长势就可变得非常整齐和浓密。但是菌丝长势浓密并不代表菌种恢复活力,只有反复在这种培养基上采用尖端切割培养再经过出菇后才能知道菌种是不是恢复到原菌种的活力水平。</font>一家之言,欢迎讨论!</p></div>
<p>你这哪是在复壮,在PDA培养基上反复切割尖端菌丝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是在提倡无限转管吗?</p>

种菇人gfl 发表于 2010-1-23 18:50:54

那能不能像马铃薯那样进行脱毒处理培育出优良品种呢,呵呵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23 16:17:36

毛老师,现在我有点战战兢兢,我在你的帖子中说的太多了,我担心我把楼给盖歪了。

myb 发表于 2010-1-23 16:50: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sy6560483</i>在2010-1-23 16:17:36的发言:</b><br/>毛老师,现在我有点战战兢兢,我在你的帖子中说的太多了,我担心我把楼给盖歪了。 </div>
<p>最近我比较忙,刚上论坛,看到您及香菇人的发言,很高兴,对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深入讨论一下,上述各位的见解很好,香菇人的说法正是我以后帖子的观点。我到更希望有不同的见解,做到百家争鸣,最近QQ群有人说我们这个论坛技术含量不高,这是一个警觉,希望各位同仁更加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食用菌菌种退化问题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