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3-7-19 11:55 编辑
(郭文智是我的大学同学,看过《菇海耕耘录》的网友,对于我大学时的故事应该有点印象。当年我们班分成两半,文智是属于我的对立面,当年与我竞争入党的就是他。他曾任山西夏县葡萄酒厂的厂长,1999年我曾去拜访过。今年7月5日,他特意打来电话,告知,他的《菇海耕耘录》读后感写好了,标题就是“探秘枝荣”,我说,很好啊,赶快发到我的邮箱吧。老同学至今不会上网,说要请他的孩子发,中间几经折腾,直到今天晚上才收到邮件。我粗略浏览一次,应该是他真实的看法和想法。对于老梁,是褒中有贬,贬中有褒,非常准确而深刻。我电话上激动地告诉他,写得好啊,但我要改动一个字,要将原文“撅着薄嘴唇”,改成“厚嘴唇”,因为我的嘴唇本来是厚的。文智说,你看看,那里不合适,可以再修改一下,我说,我就是要老同学们真实的看法,改了就没意思了。今天上午,仔细品读多次,越品越有味,里面精句很多,韵味很深。现转载如下,网友们见仁见智,就此一乐了。尤其是“不大不小菇”,写了老梁的朋友老梁的兵,可是还没有写老梁的同学老梁的师啊!)
探秘枝荣
——郭文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名字蕴含着本人的生命信息,一个人的着装风格象征着其生命形象。我不完全怀疑这是种虚妄之谈,它可能是个古老而玄奥的哲学命题。不知何时,那个喜欢带大沿鸭舌帽的“芝荣”变成了枝荣,十分有趣。 枝荣究其一生学食用菌,特别是蘑菇的理论技术,转战祖国东南西北,“上蹿下跳”、“煽风点火”,大打蘑菇之仗,斩获颇丰(也不乏焦头烂额之役),为中国的食用菌事业脚踏实地的做了很多工作。花甲之后,又打扫战场,盘点家当,演绎老梁菇事,其心可敬,其情可叹,其义可崇。他撅着厚唇大嘴,仰着宽大脸庞,如此执着追求,为名乎?为利乎?否!这是心灵使然。 枝荣身上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性格,又有烈马狂放燥急的脾性。受这两种性格的驾驭,老梁兄弟被整理的十分可爱,既让他在事业上获得很大成功,又使他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遭受挫折。很好,不然哪有《菇海耕耘》这沉甸甸的果实?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丰富性。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老梁讲的同学之间的重要故事,虽然在菇事之外,但应在老梁的故事之中。这故事我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但可以肯定的说,其具有文化革命后期的色彩,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在故事中老梁是坦率的,却又是自枉的,但作为故事还是可赏的。 在我们同学中,学而用之的只有四个人,枝荣、良启、玉明,另一个就是枝荣老弟认为“可称赞”,“还是不错”的文智。我们四个人在微生物学的社会实践中担当了不同的角色,但老梁是超常的,感人的,是彻底的菇人。这个喜欢带大沿鸭舌帽的家伙,站在正在出菇的料群中俨然就是一个怪菇——外星菇。他毕其一生耕耘菇海,更确切的说是畅游菇海,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会经常做好梦——回味人生。 昔年登颧雀楼,作诗和王之涣名篇,今送枝荣。 《登鹳雀楼》 黄河分秦晋, 虹桥连东西。 穷尽千里目, 难了方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