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17 22:00:01
|显示全部楼层
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能够在国际立足的因素我们不妨从生产型企业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查找差异。
1,我国食用菌起步较晚,真正的工厂化起步在2000年以后,上海浦东某个金针菇企业可以作为国内食用菌起步的代表,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和行业利润的走高,在2007年以后,在政策的扶持下各地食用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传统模式的农户种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上外来技术的不适应性及技术低下和国内大学在该领域人才培养匮乏,造成食用菌行业综合技术型人才极度缺乏,很多略懂皮毛的技术员独挑几亿资产企业的技术支柱,往往造成惨重损失,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2,工厂化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韩国进口成套设备,较早进入中国;台湾设备,最早进入大陆;日本设备,固体菌种时代使用企业较多;国产设备,仿造日本和韩国及台湾设备。这些设备虽良莠不齐,但是以韩国设备较好的性价比占领大部分国内市场,随着这几年的不断完善,生产设备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和发达国家差异不大,制冷设施和传输设施也基本成熟。
3,工厂化企业大多由私企或其他行业主投资兴建,对行业认知不足,在管理上不是很成熟,加上行业内对原材料的检测手段只限制在酸碱度,含水量,糖度等基本数据上,甚至包括眼看,鼻闻,造成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的稳定性。
在菌种研发和供应上国内大多企业采用购买日本和台湾的菌种,由于研发不足,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外国菌种公司拿去,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不了解菌种的重要性,采用自住分离或免费要种方式用种,往往失败而归,很惨痛。
4,国内工厂化企业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很不成熟,不要说和国外企业比,就是和国内医药行业比也很不规范,造成生产波动大,细致化规范化的管理是行业内企业需要加强的部分,行业协会也要协同轻工部建立起有效的行业标准。
5,国内的很多工厂化企业不注重环境的管理和建设,一般投产前一两年都相安无事,时间一长绵腐病,螨虫,链孢霉等各种污染随之而来,轻则个把月的损失,重则停产数月,损失极惨重,洁净的意识和无菌的意识在很多企业还没建立起来。
国内工厂化企业在历时10年间进步是很快的,在竞争和淘汰中不断前行,我们追赶上国际一流企业的路不会太远,关键是企业内要有学习型的队伍,不断学习,快速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