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3-6-25 09:29 编辑
创业者说 (一位颇有建树的创业者欲入行食用菌产业,最近几天与我多次交流,摘录部分,但愿网友们能出谋划策,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创业者: 连着几天看了《菇海耕耘录》,感触颇多。我是新手,没有任何经验,着手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栽培,先做了15吨菌袋,技术、管理、销售及其口味都难搞得很,我心领了。
我想利用废弃砖窑保温好的特点,自制了井水风冷空调,用电不大,调节温度和湿度,详细过程会用图片记录,发送至您的邮箱,敬请梁老师批点! 老梁: 新手,一开始就做15吨菌袋是有点多,我建议你还是先少搞点,取得经验,有了市场再逐步扩大,以后多交流。 创业者: 谢谢指点!昨晚上我读《菇海耕耘录》一直到凌晨三点,特别是您和您的学生经历的那些成败令我感到惊惶诚恐,冷汗连连;反过来我也更有信心和决心,对照这些鲜活的事例,诸多成功与失败的剖析,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一样指引我拨雾前行!
我又联系了几家当地栽培户,平菇香菇是较为成功的,但规模都很小,市场夹缝是有的,借助他们的渠道,我先期这15吨采用了不同条件下的分类实验,全部熟料袋栽,窑内杀菌采用生石灰和硫磺高锰酸钾熏蒸结合的方式。 技术可以从前辈们那里学到,信心可以从市场和同行那里获得,但坚持的动力和恒心只在自己心里,别人帮不了。我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走梦想的路。谢谢梁老师《菇海耕耘录》给我的鼓励,努力践行真实人生! 老梁: 菌种很关键,绝对不能老化、污染。窑内没有必要熏蒸,当然这只是我的经验。 创业者说: 在论坛留言中您每问必答,体现了导师的风范和对末进的提携,在此我深表敬佩和感激!
关于我设想的榆黄蘑、桃红平菇种植方案恐怕要废止了,听了您的建议,我连忙去电询问菌种的真实情况,对方光是搪塞,我是新手,没有确切把握和冒风险的事情应果断放弃。当地一个平菇种植户种植了三年平菇和鸡腿菇,他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我们商定做早秋平菇。 在我租住的地方不远有一个当地的废弃养鹿场,全是16*20米的东西向半封闭红砖圈场,场内还有12间办公室, 200平米的饲料仓库,一个600平米的硬化堆料场,鹿场周围被树林环绕,朋友提供不需要租金。我想在墙上面装上遮阳网用作半野外条件种植双孢菇,我们当地几个村子有些小型的养牛场,牛粪一大三轮车约三十元,加上运费恐怕要50-60元。这样的条件不知搞双孢菇或者其他适合秋冬栽培的菌类可否?
我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当我买了您的《菇海耕耘录》细心研读后,里面接触的技术细节很多都看不明白缘由,就想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提高。
创业者说: 我18岁技校毕业上班,从事电力设备安装,后自学硅酸盐建筑材料知识,并主持建设了全自动机器人蒸压粉煤灰建材厂(至今仍是河南省最先进的),当了三年总工。
选择食用菌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我父亲高血脂高血压,母亲是胰腺炎老毛病,岳父糖尿病,医生都建议多吃些菌类较好,我就觉得未来健康食品中,将有越来越大比重的蘑菇走上百姓餐桌,因此我离开家人选择了这里重新创业。
很羡慕您的那些弟子和追随者,希望终有一日,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自己心爱的菌业取得成功,帮助更多的百姓致富,做出有社会价值的贡献! 老梁: 你和有经验的平菇种植户合作种秋冬平菇是上策, 鹿场和原料等硬件不错,很适合双孢蘑菇野生化栽培,但你缺乏经验技术,需谨慎而行。《菇海耕耘录》蕴技术于故事之中,初学者对于里面的技术细节肯定费解。基础知识也要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一般写技术的书籍都会有基础的介绍。 创业者: 今日小雨绵绵,看《菇海耕耘录》,有感而发,随笔写下: 临窗空寂寞, 往事余绵绵; 曾忆少年时, 多少雄心志; 今起学梁师, 举杯壮我行; 休教老时恨, 如今重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