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3-6-14 12:36 编辑
到食用菌主产区调研,最不缺乏的是食用菌物资经销店,一个小镇就达数十家,最初日子都过的不错,一年赚个几十万利润不在话下,这是因为菌资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只要有东西卖就能赚钱,但中国人的跟风能力实在太强,随着竞争的激烈,这些小老板经营越来越难了,有些老板很精明,靠体贴的服务诸如送货上门、赊欠、返利、吃喝等等,起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感到困难,说明仅仅靠这些很难赢得市场。
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变化中,未来可以预测,种菇者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人构成:大大小小的食用菌企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菇大户;家庭菇场。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产量和效益,要提高产量必须扩大种植规模,需要大量投入菌需物资。要提高效益又必须把菌需物资成本压到最低点,这就迫使他们向大菌需物品经销商采购。或者直接向生产厂家进货,这种情况对食用菌物资经销提出了更高要求。
笔者多次到吉林市茂源食用菌研究所观摩,同李永国所长私交也不错,李老师典型的东北大汉,为人豪爽、直率、仗义,我与他性格差异很大,为人处世方式也不同,有时为某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但却能成为非常好的知心朋友,令很多人感到奇怪。李老师难说在菌界有多高的造诣,但对黑木耳栽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确实有一套自己的独到方法,他的小店每天求医问药的菇(耳)农络绎不绝,生意也很红火(不要看李老师装穷卖傻,看他大腹便便,比兔子还精,能经营近十年不挣钱早关门溜之大吉了)。我感觉李老师的小店实质上就是一个小小的蘑菇医院。李老师就是个坐堂先生,戴着小眼镜,假装斯文的为无数菇(耳)农所出的问题诊断看病,对症下药,用掌握的技术解决患者需求的问题,附带着菌需物品也卖的相当不错。
最近研究梁老师的【菇海耕耘录】,也感觉梁老师办的沐野食用菌研究所也相当于一个蘑菇医院,只不过梁老师太不安分,戴个破眼镜,手里老端个装着羊肚菌的纸糊蘑菇篓子,全国各地到处看病,成了救火医生,太不守店,谁让梁老师是个野外赤脚大仙、高级太夫呢.。一些官僚腐败患者坑害了梁老师,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非浅。
说容易,但办蘑菇医院尤其是有影响的蘑菇医院相当不简单,作为蘑菇医院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试验示范职能。引进或研制新的产品,菌需药物、增产剂….之类先后要进行安全性、注意事项、使用效果等等“把关”,也就是坚持先试验再经营原则,尤其是出售食用菌菌种,最好有自己的试验基地,本质是规避蘑菇医院的经营风险。
2.技术水平要高,必要的检测设备,最好持证上岗(目前中菌协与易菇网联办的【菌类园艺工】证书很有作用),能对食用菌病虫害及菇农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会诊”,开处方,对症下药,是蘑菇医院最具价值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蘑菇医院水平高低的标准。 3.多到基层,蘑菇种在棚里是不能动的,所以,需要跑到菇棚里头去,必要时取样到医院化验,变为高级蘑菇医院医生;这点李老师、梁老师做的很好。
4.蘑菇医院也担任菌需物流配送和菇农使用职能,当蘑菇医院建立后,还应把规模越建越大,具备核心竞争力。
呵呵,等我老迈之时,或许我也要开一个蘑菇医院,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点余热。既是消遣也能混点养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