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3-3-19 21:08 编辑
食用菌工厂化成就了国内较有影响的几家大企业,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我认为:技术、设备只是食用菌工厂化的表层,而资源整合意识、企业管理思维、产业发展布局,才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重要点所在。
反观现时的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千篇一律地朝着规模扩张、产业链拼凑、资本政策孵化到浮华等异端狂奔,忽视了食用菌工厂化外在的需求和内在的规律,再好的愿望终究成泡影,真的是其兴也忽,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而众多跟随着,则欲速不达、得不偿失。狂欢的食用菌工厂化,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名义下的怪胎。机械化、技术化、规模化,到底是不是食用菌工厂化的核心?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它们才是食用菌工厂化的命门。
什么是食用菌工厂化?按照黄毅教授的定义: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空”指空间,“龄”指时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笔者认为: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标准化部件,只是食用菌工厂化的外衣。无视食用菌工厂化内在的本质,进行疯狂圈地、猛盖厂房、大添设备的心魔。是被歪曲的工厂化概念。
食用菌工厂化背后是知识经济,菌人的创造力从机器里面释放出来。从食用菌产业链的控制力来看,单体技术的突破与领先,不是我国工厂化企业的盘中餐,能做到的应该是以食用菌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宽视野,重新整合食用菌产业秩序与价值,并以我国的食用菌升级转型为契机,开辟属于自己的标准和领地。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要找到世界化品牌的运营方式。食用菌工厂化,政策大力扶持的一些所谓样板企业,始终是不断奶的幼童,不可能有能力去搏击商业大潮的汹涌。政商不分,政策的溺爱是培育不出有为的企业。投机食用菌工厂化的老板们,眼盯着政策的漏洞与灰色的空子,妄图以小钱砸大钱,尚在结花苞的稚嫩品牌,过早猝死于投机商的胡作非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要树品牌,要懂得前提是标准化,品牌的命脉在于有品质保障、有产业支撑、有商业盘活的企业运作。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一种癌细胞也正在迅速扩散:牛哄哄,说了就等于做了,强调了就是执行了。由此酿成一些企业的深刻危机:有些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心不在具体劳作和创造上,只在说法上漂游。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总有一些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爱说大话,说大话,就是不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就是缺乏起码的诚信。起码的就是基础性的。一家工厂化企业总不能依靠说大话过日子,倒头来与与企业无益,与事无补。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内在指标则应包括产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等。除了这些指标外,还要看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厂化的本质。做不到这些,我国食用菌工厂建得再多、再大,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