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11-2 08:12 编辑
认真考证那些陷入败局的食用菌企业,虽然导致它们破产倒闭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所有这些表面原因的背后,都隐藏的一个最最具有根本的原因就是食用菌企业基础管理的极度薄弱、随意化、粗放化的经验型管理方式而倒闭破产。正因为如此,当今菌界才在近几年出现食用菌企业的强化基础管理,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入手。
衡量一个食用菌企业管理水准的不是它的高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而是它的基础管理。绝不听信一个企业主的高谈阔论,而是认真观察食用菌企业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否全部到位。然而中国食用菌企业大多存在以下现象:会议室内高谈宏观战略多,企业“大手笔策划”内容多。而最基础的管理究竟应该怎样真正做到位,却很少有人提及。绝大部分食用菌企业最高决策者往往并不重视基础管理工作,认为基础工作是下面各部门经理的工作,只要自己的宏观战略把握得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工作会逐渐跟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决策者往往都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基础工作并没有自动跟上来,由于老板本人不重视,下面的部门经理也不重视,而由于基础工作的滞后,食用菌企业战略发展和高层管理大受影响,停滞不前。这些食用菌企业对于组织计划、管理控制、系统运作却呈现出一种天生的能力贫弱现象。
认真分析处入败局的食用菌企业,虽然导致它们破产的表面原因五花八门,但是,在所有表面原因的背后,都隐藏的一个最最具有决定性的原因——企业基础管理的严重薄弱。所有坍塌的中国食用菌企业大厦,没有一座是因为顶端建筑出问题,都是因为地基不稳所致。是内部基础管理的薄弱和由基础管理薄弱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食用菌企业的核心败因都不是高难度的疑难杂症,无需何等专家来诊断医治,所有解决措施都会是普通员工都能想出来的措施。但是,某些食用菌企业偏偏就是做不好。最大的问题出现的管理上,而在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基础管理上。浮躁,是中国食用菌企业的普遍特点,而基础不牢是中国食用菌企业的核心败因。
食用菌企业总是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于是,在一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支配下,在食用菌企业基础管理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就盲目拼命扩张,在楼房基础尚未夯实的前提之下就拼命把楼层加盖到50层到100层,最后,由于基础管理的链条断裂而全盘皆输。
看了2012中超联赛展开第29轮长春亚泰队坐镇主场迎战杭州绿城的一场比赛。主场作战的长春在开场时便发动猛攻,展现了必胜的决心。第18分钟处于被动的杭州首开纪录,由于长春队的过于压上,靠犀利的反击以1-0领先,最后的结局确实长春亚泰以0-3惨败。看我们的有些食用菌企业真的就像长春亚泰队一样,一味去追求攻击,一心想尽早进球,却忘了自己的后卫防守,最后,被对方一个快速反击踢入致命一球,导致全线崩溃。
我们的有些食用菌企业也会发现基础薄弱的问题,也会在某一阶段采取行动夯实基础,但是,在食用菌企业老板的眼中,基础工作不过是细枝末节,是一次性解决的问题,是如同身体患病之后看医生一类的问题,只是把其中某一个问题解决完了就告一段落,永远不会把夯实基础看成是一种常态工作。食用菌企业老板的两只眼睛全部都盯在诸如资本运作、战略布局、项目开发、市场开拓等问题上,而对于基础工作永远都只是采取出现问题之后再去解决的态度。
有感如此,食用菌企业应该永远把夯实基础工作当成一种常态工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最基础的规则、程序、标准、机制和框架,形成一种固定的运作常态,永续维持下去,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食用菌企业老板更应该把一只眼睛盯在宏观战略规划上,另一只眼睛盯在企业的基础管理上,随时警惕食用菌企业最基本的那些规则、程序、标准和机制出现障碍,对基础工作决不会等出现问题之后再去解决的心态,而是随时对基础管理工作保持一种高压状态,随时紧绷每一根神经以防止出现基础管理松驰的状况。只有食用菌企业基础管理功底扎实,才能上升到某种高度和层次。
食用菌企业老板性格中应该有理性、务实和求真的精神,减少浮躁病。树立基础至上的企业文化。夯实基础应该成为食用菌企业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