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永康写得《我的种菇生涯》,语言朴实自然,行如流水,除了里面的小标题是我根据内容添加外,其余基本未动。看看一位普通种菇人的真实自述,会给我们什么启发感慨,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我的种菇生涯 刘永康 (1)忻州研究所起步 我叫刘永康,系山西省五台县茹村乡南大贤人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便致力于北方果树的培植。2005年有幸结识了梁老师的高徒卢星圩,在小卢的引荐下得以投身梁老师门下学艺,从此便开启了我的蘑菇生涯。 记得那是2006年正月的一天,小卢冒着春寒把我亲自送到忻州食用菌研究所。在所里,我从基础入手,认真操作食用菌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白天实做,晚上有机会便看梁老师给的资料。认为有用的资料,以及生产实践体会便随手抄录下来,不懂的地方问询梁老师,如此理论联系实践进步很快。 (2)北京窦店 初战成功 在研究所里,实习了两个多月,一天,梁老师突然打电话让我去北京房山窦店镇的龙凤宾馆组织生产菌袋。平生第一次去北京,心情甚是振奋。2006年3月30日,从忻州乘火车到十渡站下车,晚上在技术员梁吉荣的安顿下留宿葡萄园,这里青山绿水,有如画廊。次日清晨,小梁带我参观了树下出菇景观,硕大的虎皮菇向日葵盘般大小,心中十分惊奇,更加坚定了探索食用菌奥妙的决心。31日上午乘公交车顺利到达龙凤宾馆,下午见到了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梁老师,梁老师简单问询了一下忻州研究所的生产状况后,便转入了正题,要我尽快熟悉生产程序,先从灭菌开始。梁老师发现当时河北人生产污染严重,主要是灭菌不彻底,他们灭菌光看温度计,只要够100°,即使蒙古包状灭菌包不鼓胀也不管。我接手灭菌后,马上生旺炉火,灭菌包鼓胀的硬邦邦,底部四周直冒蒸汽。正好梁老师随同张随生老板前来观看,一见此灭菌情况,老板高兴的主动同我握手,鼓励好好干。五一节期间,葡萄园,东太平山上松林里的巨型蘑菇轰动京城,参观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叹为观止。4月28日,从忻州研究所调来几个年轻小伙子和小姑娘,以后就在梁老师的指导下,郭艳和我为技术员组织生产菌袋,生产的井然有序,同时在实践中,我也增长了许多真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