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食用菌行业的危机席卷全国之际,我写了一篇【我国食用菌工厂化阵阵寒风袭来】文章,也有的食用菌企业看不到多少冬天的迹象,国内食用菌工厂化仍是一片大干快上的热火朝天景象。是虚热还是实热很让我思量。
这个菌界,诸多环境的变化都是食用菌企业无法预料甚至是无法主导的,我认为最基本的做法就是适应再适应。冷眼观察,遭受寒冬的食用菌企业往往是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资金链蹦的最紧的食用菌企业,具有风险控制意识、对于合理现金流有明确控制的食用菌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反之那些将活钱变死钱,资金短缺,投资的款额已经超出自有资金的若干倍,靠举债维持的食用菌企业,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极容易崩溃。
二是投机性太强的食用菌企业。一些食用菌企业遇到了困境,但是由于产品对路、技术含量较高,管理又比较先进,真正扎实做事的食用菌企业影响也不大。到时那些以“炒”为业的食用菌企业麻烦最大。也就是大量套用国家资金进行短期投机的食用菌企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是经营模式过于滞后的食用菌企业。不难看出,受到冲击最大的食用菌企业是技术含量太低而利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而食用菌产品缺乏吸引力的企业。那些技术含量高、在市场具有独特性的食用菌企业有不少投资者屁股后面追着给钱、政府也比较重视,因此,资金出现问题不大。
这个菌界,外部危机是检验食用菌企业生命力的最合适的方式,而这种生命力就源于食用菌企业主对企业的理解,是想做久还是赚了钱就算?也就是检验的食用菌企业家的格局、战略和组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