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指出:“由于当前国家政策利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者和投资者积极性都空前高涨,造成了产业发展得轰轰烈烈,可是这种热闹却面临着很大风险。”;“从投入上看,与传统产业相比,国家财政对食用菌的资金投入并不算多,很多科研没办法开展;而从政策上看,尽管近些年许多地方出台了食用菌产业优惠政策,总体上产业发展政策仍不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仍存在食用菌生产的园区土地设施、水电、绿色通道、财政扶持、标准园建设、良种繁育、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问题。”,这两段话张首席道出了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说的比较客观,国家政策利好这点我同意,但国家财政对食用菌的资金投入并不算多这句话我认为有待商讨,在我国的某些省,我认为 国家财政对食用菌的资金投入已经够多的了,导致了某些地方出现了套钱工具和洗钱的现象。关键是政府在很多方面没有站准自己的位置,没有给食用菌企业提供平等、稳定的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贪腐成风,猛甚于恶狼,导致作用甚微。
这些年来,转变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已经是菌界的共识。在产业升级转型之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总是屡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政策致使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迅速兴起,一些惠菌政策也纷纷出台,这个食用菌工业园,那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投了不少巨资,但事态发展并非完全是“莺歌燕舞”。尤其是当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效益不高增速开始下滑之时,“落叶满长安”,政府部门所作所为,逐渐投射出政府和食用菌企业关系的巨大阴影。
这几年,在有关政府部门种种优惠和扶持的诱惑下,食用菌企业很容易丧失市场经济下的“理性”,最后迫不得已与政府官员的追求所谓显赫政绩工程等偏好捆绑在一起。一步步走到极端。也造就了数不清的食用菌“半截子工程”“烂尾工程”“王八蛋工程”。给这个本就弱势的食用菌产业雪上加霜。这种现象在菇农群中有之,在企业有之,只是程度不同。从政府财政补贴的行业分布来看,对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领域的倾斜比较明显。更有甚者,政府为了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有时候会催生食用菌企业的投机行为。由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被套取的扶持资金数额惊人。窥一斑而知全豹。菌界关于借用发展食用菌发展项目圈地、套取补贴等声音,一直是不绝于耳。
几十年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去促进这个产业,本也无可厚非。但现实告诉菌界同仁们,如果处置不当,会扭曲食用菌企业行为,哪怕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帽子擦得再亮,也掩盖不了官商不分的实质。食用菌企业“拐大弯”,不能拐到不健康的政企关系的轨道上去。一旦食用菌企业不再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办事,在大环境有变的情况下,留给地方政府官员的也许就是一颗颗“炸弹”。
事实上,政府出台的对食用菌企业扶持政策,很多违背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创新的助推力这一初衷,如果形成路径依赖。会彻底沦变为精神依赖的鸦片。其实这个菌业,低迷的消费是最大的问题,政府何不在这方面推出扶持政策呢?刺激消费,无疑是具有“强心针”作用的;对于能够在扶持政策中获得优胜位置的食用菌企业来说,无疑是受欢迎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政府的扶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扶持了食用菌企业,但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反而扭曲食用菌产业结构,导致腐败、低效率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如果这是市场自然竞争淘汰,我国的众多食用菌中小企业无话可说,但涉及政府财政补贴的分配,这又会引来不公平竞争的指责。很多政府资金补贴最终只是流到产业的领军食用菌企业手中。得不到国家的扶持政策,不仅意味着得不到经济效益,更意味着得不到国家的认可,在政策的引导下,能食用菌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显得更加弱小。政府巨额财政补贴带来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由于受不真实的市场影响,食用菌企业决策判断失误或者盲目快上,加剧了产品产能过剩、结构性过剩的局面。在政策刺激中,资源错配,地方政府和食用菌企业都拼命地争项目、争补贴,进行圈地和重复建设。而当真实市场需求显露之时,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