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菌界俨然像个江湖,某些菌人人为的将菌人们分为什么学院派和有实战派,所谓的实战派指的是生产在第一线但没有能够进入高等院校系统学习理论的一批菌人,而所谓的学院派则多指高等院校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有些学院派的菌人对于实战派的菌人的说法往往嗤之以鼻,甚至认为是一批江湖骗子在忽悠,记得有次食用菌会议聚餐中,一位省内知名的食用菌学者一谈起某位小公司老板研发的菌种及黑木耳栽培模式,就义愤填庸,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我当时想:如果让他当菌协会长,那肯定就对此人封杀。更有一位学者对菇农栽培平菇的模式大加诋毁,说这些菇农的栽培方式毫无技术含量,纯属瞎干蒙干等。当然也有一些学院派人士很乐意与实战派的人来往。从中借鉴一些知识,在他们眼里,存在就有道理,适用的就是合理的,心胸较为开放。当然,某些实战派的菌人也经常拿“专家学者”类型的学院派开涮,称之为“砖家叫兽”,他们无非是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觉得是一批距离实践、现实太远的无能无用之辈。其实别看这批人嘴里这么说,还是比较开放的,有的仅仅是过过嘴瘾而已,真要遇到菌界知名专家学者等,还是比较尊敬的,也常乐颠颠的到高等院校与愿学院派进行学习交流,要不食用菌专家学者这几年走穴咋那么红火?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实战派上了一些伪专家伪学者的当,受够了他们的折磨,对所有学院派采取了一棒子打死的做法。
目前中国的菌界,的确出现了理论落后与实践的状况。张金霞最近的一番谈话也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此问题,详见【我国食用菌产业最大问题是科技支撑不足】一文,这个菌界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主,但是非常惭愧的讲,我们的所谓学院派人士,还远远没有把这些实践总结升华为理论,更没有把这些升华成的理论指导未来,并和同行交流。这都是菌界最大的遗憾。食用菌方面理论离开了实际的验证,就谈不上是真正的突破或超越。但是这些验证总是滞后的,而且滞后的时间比较长,有的也许要到相当长时间才能判断出研究的成果是否符合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者的成果没有作用,食用菌基础性技术研究和产业通用技术研究的确是学院派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反过来看,由于有些实战派缺乏对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缺少对食用菌品种的品质的判断方法,缺乏菌种质量评价、菌种专业生产工艺技术、出菇期的发育调控机理和技术、专用设施设备等等,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也问题多多。
易菇论坛的梁枝荣老师既有一个博士头衔,又一直在基层中做,自认为属于实战派的菌人,同时还是有不少理论的东西,有些时候像教授。这样的菌人何其多?还有众多网友尊敬的黄毅老师,国内工厂化生产的先驱倡导者,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按说可以归到学院派,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结合又有几人能做到?香菇人老师一直是我尊敬的网友,虽无学者教授的名衔,但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造就了他不平凡业绩。管他什么学院派还是实战派呢?乐得其中最好,只要菌人们喜欢、只要对食用菌企业有意义,就是最好最佳的,所以,追求的就是业内人士的认同,其他的应该任人评说。
仔细想来,菌界的学院派与实战派的划分本身就是一个伪话题,不少食用菌专家学者的东西蛮实用的,也会有不少食用菌实战派的东西一点不实战,或者,貌似看起来很实战,其实也有的是绣花枕头,没有办法用。所以,实战不实战,不是他们如何讲、如何提倡,应该取自于菌界人士的公正评价。我说的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