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地评视目前的中国食用菌企业,其中也确实不乏成功者,但它们的成功往往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点:一个是社会大环境、菌界大环境带来的机会,内有创业老板极富开拓进取精神产生的巨大推力。通俗点说,一个头脑睿智的老板带着一群愿意追随的人,把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食用菌企业。这的确应该值得尊重和肯定。
然而,中国食用菌企业的生存、成长环境实在不怎么样,可以说比较恶劣。日本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他们发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算起,他们已经慢慢地自我发展了接近几十年。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也就不到10年的光景,真正做到成型也就最近几年,我们被迫和日韩等短兵相接。对食用菌企业,其生存和成长可想多么困难。值得庆幸的是,庞大的足够大的中国食用菌市场,给了中国食用菌企业喘息之机。
不可否认,一些优秀的食用菌企业生命力确实很顽强!但是和食用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在价值链的高端占有一席之地的不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食用菌企业如何向这个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发起冲击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面向未来,我国食用菌企业别无选择,必须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依靠系统的力量持续成长;如今菌界的竞争的环境有了大的变化,食用菌企业以往赖以成功的基础逐渐弱化。以往食用菌企业靠着老板的优秀的直觉决策,老板指哪队伍打哪,几乎屡试屡爽,百试百灵。但是,这样食用菌企业成功的过程也悄悄埋下了一颗失败的种子,食用菌企业“成功”日益变大的过程,其实也是“失败”发芽成长的过程。这颗可能毁灭掉食用菌企业的种子就是:食用菌企业成长的过程,只有老板一个人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不断成长,整个团队都是在老板的指示下做事,逐渐变得失去思考力,无法独立面对决策;同时,整个食用菌企业是受老板一个人指挥的,没有形成一个自动运转的系统。于是,麻烦出现了:随着生产规模的增长,老板就会忙的不可开交了,一上到食用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层,执行的事务总做得难遂人意,再回到企业的执行层,战略的事情又少有人思考,食用菌企业的成长空间就会变的越来越小。老板被大大小小的复杂事务所折磨,没有精力让自己不断成长,也无法带领食用菌企业继续成长。老板的精力和眼界,决定了食用菌企业的规模和绩效,似乎成了食用菌企业的宿命。
食用菌企业如何构建一个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食用菌行业正处入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往食用菌企业的成功,靠直觉和聪明想出来的招术不会再奏效,不断地抓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但最后终究要明白,招术或要素是打不过系统的。在食用菌领域,今后没有系统,食用菌企业不可能走在持续的成长道路上,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但构建良好的系统何其难,迄今为止,真正成为典范的食用菌企业寥寥无几,真正的艰难,并不是无章法可循,而是变革过程实在充满苦痛,很难坚持。食用菌企业中所有的人,都习惯了过往的运作模式;要打破这一切,重构流程、重建制度体系,甚至重建团队,面临的主要障碍就在于人的思想意识问题。一个菌人的习惯是习惯,一帮菌人的习惯就成了习惯势力。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足以动摇食用菌企业老板的决心。老板发现,一旦变革,大家反倒缩手缩脚,不会做事了,食用菌企业在短期内就陷入低效甚至瘫痪中;于是,老板郁闷,继而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本来团队都是等老板告诉怎么做的习惯,现在老板发威了,就更加唯唯诺诺不敢主动去做事了,因为谁都不想犯错;可怜食用菌企业的一个老板,难以推动一群没有主动性的下属员工们。
食用菌企业必须经历成长的痛苦,蜕变成现代食用菌企业,摆脱单纯依赖企业老板个人才干和外在机会的状态,依靠一个系统,依靠有组织的努力,依靠组织系统的内生力量,来支持食用菌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极端化的做法解决不了食用菌企业的问题。食用菌企业本质上,资源是紧缩的,不可能停下来抓管理,必须一边保持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边对内部体系小改小动、不断改动,直至建成一个系统。 |